您的位置:医药网首页 > 医药资讯 > 医药行业分析 > 2013蒙医药文化专题展览亮相青城蒙为中国对外交流开启新窗口

2013蒙医药文化专题展览亮相青城蒙为中国对外交流开启新窗口



      蒙医药起源于蒙古族先民为应对跌伤、骨折及与寒凉有关的疾病时采取的抗病疗伤方法,文字可考历史可以追溯到2700年前,目前已发展为较完备的科学体系,主要疗法有针灸、放血、按摩和药物治疗等,是我国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举行的草原文化主题论坛上,蒙医药专家普遍表示,随着法律法规的完善和政府投入的增加,中国蒙医药的社会认知度逐步提高,相关医疗、教育机构吸引越来越多的国外患者就诊、国外学生留学,为中外交流打开了一扇新窗口。

  内蒙古卫生厅副厅长、内蒙古国际蒙医医院院长乌兰说,近几年,前来内蒙古接受蒙医药治疗的国外患者越来越多,仅内蒙古国际蒙医医院开业一年多来,就接收了近3000名蒙古国、俄罗斯等国的患者,并接待外国政府代表团考察、学习人员100余人。

  有关统计数据显示,近20年来,内蒙古医科大学和内蒙古民族大学培养的蒙医药专业留学生超过了500人。

  蒙医药是中国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之一,它的文字可考历史可以追溯到2700年前。蒙医药起源于蒙古族先民为应对跌伤、骨折及与寒凉有关的疾病时采取的抗病疗伤方法,后来发展为较完备的科学体系,主要疗法有针灸、放血、按摩和药物等。


  今年2月,乌兰受邀率团参加联合国总部举办的一个会议,并以中国蒙医药在城乡居民健康中发挥的作用为主题,做了20分钟演讲,引起不少与会人员的兴趣。

  “蒙医药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还在对外交流中起到一定作用,这都离不开政府多年来对蒙医药事业的重视。”乌兰说。

  中共十八大明确提出扶持中医药和民族医药事业发展,有关地区也正在落实国务院出台的扶持政策,越来越多地区正在形成布局较为合理、功能较为完备的中医药和民族医药服务体系。

  在内蒙古,旗县级以上蒙医中医医院由2006年的86所增加到目前的122所,蒙医药和中医药医疗机构年均为918.3万人次提供门诊、急诊服务,这一数字占全区总诊疗人次的10%。

  乌兰说,今年,内蒙古又出台了“关于扶持和促进蒙医药中医药事业发展的决定”,这将为蒙医药发展提供更为良好的环境。

  草原文化主题论坛6月26日至27日在内蒙古呼和浩特市举行,它是第十届中国·内蒙古草原文化节的活动内容之一。论坛中,百余名官员、专家和学者就草原文化与蒙医药的传承发展等主题展开讨论。

    展览共展出文物180余件(套),通过展出各个历史时期形成的蒙医医疗器械为特征的民族文化,体现蒙医药在逐步形成与发展过程中,在保持自身理论体系和临床实践的基础上,汲取其他兄弟民族优秀的医学理论和实践成果的营养所取得的成就。医药网新闻
返回顶部】【打印】【关闭
扫描100医药网微信二维码
视频新闻
图片新闻
医药网免责声明:
  • 本公司对医药网上刊登之所有信息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之正确性或可靠性;您于此接受并承认信赖任何信息所生之风险应自行承担。本公司,有权但无此义务,改善或更正所刊登信息任何部分之错误或疏失。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医药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联系QQ:896150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