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用污染田鼠人体极易感染鼠疫等疾病 |
民间一直流传着“吃一鼠,当三鸡”的说法,田鼠生活在农田乡村,它们靠吃稻谷、玉米等粮食作物生长,鼠肉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和多种矿物质,甚至比猪肉的营养价值还要高很多,田鼠能煎、炒、蒸、炸、煮,还可以制成鼠干食用或者腌制,口味鲜美。但是食用田鼠也有较大的危险性,因为田鼠也常出没于下水道、污水沟等场所,可能会受到污染。因此,食用田鼠极有可能造成鼠疫等疾病。
鼠疫 鼠疫是国际检疫传染病和我国法定传染病的第一个,是鼠疫杆菌引起的自然疫源性疾病,主要通过带菌的老鼠传播。主要的表现是局部急性淋巴结炎,一般为单侧,多在腹股沟,其次是腋下。局部淋巴结急起疼痛、肿大、变硬,1~2天后迅速加剧成肿块,触痛剧烈,常限制肢体活动,呈强迫体位。临床上常伴有寒战、高热、出血倾向和休克等全身症状,死亡率很高。
地方性斑疹伤寒 主要通过老鼠身上的鼠蚤传播。另外,食入被病鼠尿、粪污染的食物也可受到感染。本病起病较急,体温可高达39~40摄氏度,发热期一般为9~14天。发病的第5天左右,部分患者在胸及腹部会出现皮疹,24小时内遍布背、肩、四肢等处。初起为粉红色充血性斑疹,以后转为暗红色斑丘疹。
流行性出血热 临床上以短期发热,继之出现休克、出血和急性肾功能衰竭等症状为特征。在我国流行的有两型:野鼠型和家鼠型。人们接触鼠类排泄物、分泌物后,经损伤的皮肤和黏膜侵入人体。另外,鼠排泄物污染的尘埃,可经呼吸道进入人体。典型的临床表现是:头痛、腰痛、眼眶痛,称为“三痛”;面红、颈部红、上胸部红,称为“三红”;发热、出血、肾损害称为“三主症”。容易并发内脏出血、肺水肿及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等。
钩端螺旋体病 多发生于水稻秋收或暴雨、洪水泛滥之后。症状表现为急性发热与全身酸痛,以小腿腓肠肌和腰背疼痛较突出,肢体软弱,甚至难以下床站立,重者可出现肺出血、黄疸、肾衰,甚至死亡。
回归热 临床上以短期发热伴全身酸痛、肝脾肿大等症状,其后热退,出现无热间歇期,数日后又开始发热,如此反复发热为特征,故名回归热。
恙虫病 主要流行于亚洲太平洋地区,以沿海岛屿为多发,多在农忙和洪水期间发生流行,流行于夏季。临床上以发热、焦痂、溃疡、淋巴结肿大及皮疹为特征,其中焦痂与溃疡是本病的特征性表现,在腹股沟、肛周、会阴、外生殖器等较隐蔽的部位,可见外观呈圆形或椭圆形焦黑色边缘隆起的焦痂,痂皮脱落后中央凹陷成溃疡,底部出现淡红色肉芽创面。
截至发稿前,广州市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广州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也联合发出食品安全预警信息,提醒市民:“为了你的生命安全,请不要进食鼠类等野生动物。”
刘江峰
新浪健康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
医药网新闻- 相关报道
-
- 北方省份呼吸道疾病发病上升 儿童就诊有哪些注意事项?专家提示 (2024-11-21)
- 近期儿童呼吸道传染病高发 如何应对?专家提醒 (2024-11-15)
- 立冬时节这样呵护健康 权威解答来了 (2024-11-08)
- 呼吸道传染病高发季节老人、儿童如何防护?中疾控解答 (2024-11-07)
- 冬季迎来膏方进补热 专家:部分人群需先吃“开路方” (2024-11-06)
- 秋冬呼吸道传染病高发 “一老一小”如何科学防护? (2024-10-18)
- 宁夏65岁以上老年人健康管理率达78.69% (2024-10-11)
- 世界骨质疏松日中国主题发布:管体重、强骨骼 (2024-10-11)
- “小胖墩”日益增多 专家:儿童肥胖危害多 健康关口需前移 (2024-08-26)
- 上海民众“冬病夏治”忙驱身体寒湿、治疗“老寒腿” (2024-08-14)
- 视频新闻
-
- 图片新闻
-
医药网免责声明:
- 本公司对医药网上刊登之所有信息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之正确性或可靠性;您于此接受并承认信赖任何信息所生之风险应自行承担。本公司,有权但无此义务,改善或更正所刊登信息任何部分之错误或疏失。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医药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联系QQ:896150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