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医药网首页 > 医药资讯 > 医药新闻 > 北京取消门诊输液试点见效 药品不良反应降一半

北京取消门诊输液试点见效 药品不良反应降一半

晨报讯今年3月航空总医院在京率先取消门诊输液。日前,记者从该院了解到,经过三个月的试行,医院药占比、抗生素使用比和药物不良反应等指标均出现了显著下降,其中药物不良反应更是下降了一半。尽管仍有市民对取消输液存质疑,但专家明确表示,“滥输液”不但增加患者负担,更大危害是产生耐药性,最终带来无药可用的可怕后果。

据不完全统计,我国每年输液量超过100亿瓶,相当于13亿人口每人输液8瓶,每10个门诊患者中有3人被输液,每年约有20万人死于输液不良反应。《2012年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年度报告》按药品剂型统计显示,注射剂不良反应率高达56.7%,提示静脉注射安全风险高,医院有责任加强静脉注射剂的监管,患者应改变对注射剂的心理依赖。

正是基于这样的背景,航空总医院在今年3月率先提出取消门诊静脉输液。据航空总医院院长高国兰介绍,从今年3月16日起,医院在取消普通门诊静脉输液的同时,撤销了门诊输液室的建制,并明确规定:医院门诊(除儿科、急诊、麻醉外)医生不得开具静脉用药处方。病情紧急的转急诊科治疗;急诊科医生根据患者病情审慎开具静脉输液。医院儿科静脉输液暂时保留,但为保证儿童用药安全,对静脉输液患儿必须做到一日一诊,每日关注患儿输液疗效和反应。对违规行为,医院也制定了相应处罚措施。

据航空总医院急诊科护士长张明霞介绍,没有取消门诊输液前,每天输液人数达到200至300人,座椅经常不够用。取消输液以后,原来的输液区准备建设急诊ICU。


在采访中,北京晨报(微博)记者了解到,新举措在实施过程中,也有一些患者表示不理解。“取消门诊输液,输液要从门诊转到急诊或住院部,会不会耽误病情呢?”针对部分患者的疑虑,高国兰解释说,在国外输液应该是用于抢救病人的一种手段,但目前国内门诊大量输液这与患者的就诊治疗习惯有很大关系。实际上“滥输液”,不但会导致患者的耐药性,而且还会带来医疗资源的大量浪费,增加患者无谓的经济负担。

据了解,取消普通门诊静脉输液在航空总医院实行三个月以来,医院的药占比整体下降了3个百分点,门诊处方抗菌药物使用比例降至7.61%,药品不良反应也同比下降51%。

医药网新闻
返回顶部】【打印】【关闭
扫描100医药网微信二维码
视频新闻
图片新闻
医药网免责声明:
  • 本公司对医药网上刊登之所有信息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之正确性或可靠性;您于此接受并承认信赖任何信息所生之风险应自行承担。本公司,有权但无此义务,改善或更正所刊登信息任何部分之错误或疏失。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医药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联系QQ:896150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