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多新药常被堵在审批路上,备受业界诟病 |
![]() |
提起我国的药品审批上市制度,首先出现在人们脑海中的一个字就是“慢”。审批进度“慢”,效率低,许多新药常被堵在审批路上,备受业界诟病。
近日,有媒体报道称,一个进口新药,在中国的临床审评时间为6至10个月,申请生产的审评时间快则20个月,慢则需要62个月,总时长历时5年。而相比较欧美国家的评审时间,美国平均为303天,欧洲约1年左右。
“中国药品审批平均需要八年时间,相比之下其他市场只要四年。”强生首席执行官亚历克斯戈尔斯基(AlexGorsky)说。
“我们今天仍感到担心的是药品审批上的时间滞后,中国的药品审批比其他地方长数年时间。”礼来制药首席执行官李励达说。
其实,中外新药上市都要过两道关卡,新药临床试验审批(IND)和新药生产上市审批(NDA)。另外,对于那些“治疗严重危及生命疾病的药品”中美都有“绿色通道”。
环球网记者查阅资料发现,为了鼓励新药创制,2009年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CFDA)对治疗艾滋病、恶性肿瘤、罕见病等疾病的四类新药实行“特殊审批”。这四类新药
具体包括:未在国内上市销售的从植物、动物、矿物等物质中提取的有效成分及其制剂,新发现的药材及其制剂;未在国内外获准上市的化学原料药及其制剂、生物制品;治疗艾滋病、恶性肿瘤、罕见病等疾病且具有明显临床治疗优势的新药;治疗尚无有效治疗手段的疾病的新药。
在2013年,CFDA又出台了“优先审评”政策,只不过这个“优先审评”只针对于仿制药。
业内人士指出,我国的药品“绿色通道”主要针对于仿制药,鼓励我国创新药的研发。
而美国FDA,根据不同情况对那些“治疗严重危及生命疾病的药品”开通了3条“绿色通道”。
优先审评(PriorityReview),主要针对能够“在治疗、诊断或预防疾病上比已上市药品有显着改进的药品”上市申请。能够纳入优先审评的并不要求是一个具有全新分子实体的创新药,但必须是在临床疗效上优于已上市产品的药物。优先审评的审评时间为6个月,大约是标准审评时间11个月的一半。
快速通道(FastTrack),主要针对那些“有潜力治疗严重和危及生命疾病”的新药研发和审批。其必须具备两个条件,首先是严重或危及生命类疾病或病症,如艾滋病或癌症等。第二是治疗目前没有治疗手段的疾病,符合这一定义的,包括在已有治疗方法的条件下,更能够改善病症的严重结果的;或为不能接受现有治疗方法的患者提供效益的;还有与现有疗法具有类似疗效,可避免现有疗法严重毒害问题的;以及与现有疗法具有类似效益,但在某些方面有改进,并能证明对严重结果改善的,这四种情况都可以申请进入快速通道。进入快速通道的药物,FDA将进行早期介入,就哪些试验该做哪些试验可以不做等提出指导意见,让该产品在研发过程中少走弯路,加快整个研发过程。
加快审批(AcceleratedApproval),对于“治疗严重危及生命疾病的药品”允许在确切的治疗效益证据未全部收集到之前批准新药上市,即在临床结果还未能充分证明其安全有效之前就能批准上市。而批准的基础是药品具有可观察到的重大短期临床效果,而长期临床疗效则需进一步研究证明。加快审批的最典型例子是格列卫(Glivec),该药由于在治疗白血病急性发作上的特殊疗效获准纳入加快审批,花了3个月时间,只做了几十例的临床试验就获准上市。
另外,欧洲药品评估局(EMEA),对于“具有重大公共卫生效益的医药产品”实行“加快评审”,如甲型H1N1流感疫苗等。需要申请人证明该产品是引入了新的治疗方法,或改进了现有治疗方法,能在相当大的程度上维持或改进公共健康尚未满足的需求。
日本药品与医疗器械管理局(PMDA),对于“治疗严重疾病且优于目前已有的治疗方法的药品或医疗器械”实行“优先审评”。严重疾病主要指:对生命有重大影响(致死性)的疾病或病情进展是不可逆的,严重影响日常生活的疾病。优于目前已有治疗方法主要指:目前无有效的治疗、预防方法或在安全性、有效性、患者肉体及精神负担等方面优于目前已有治疗方法。而要证明其医疗上的价值,必须至少要有到Ⅱb期的临床实验结果。
对于发达国家的药品审评“绿色通道”,前CFDA药品审评中心副主任,广州中山大学药学院教授张克坚指出,国外的优先审评程序始终以满足患者最大的需求为导向,解决临床未满足的需求是其最核心的理念。
中外药品审批操作程序很相近,为何药品上市时间却相差甚远?
有专业人士分析,人员短缺和投入是造成现如今审批速度跟不上的原因之一。
据了解,国家药品审评中心编制有120人,十余年未曾变化,而其中从事一线审评工作的仅80人。国家药品审评中心相关人员说,由于药品审评中心按照参公人员来对待,收入太低,高端技术人员根本留不住。而美国2013年药品审评中心有3600人,一般专业审评员都有博士学位和多年工作经验。审评员的待遇基本相当于美国大学副教授/教授,属于美国高收入阶层。而欧盟的审评员也有3700人左右。另外,中国每年药品审评财政投入仅在960万美元左右,而美国每年评审经费高达数十亿美元。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副局长尹力曾公开表示,将会采用“政府购买服务”以及“提高新药审评收费标准”的方式来解决。
除了人手外,企业大量重复申报,占用审评资源,是导致审评进展缓慢的一个原因。“同一个品种批得太多,无序竞争,市场混乱”,也是药品审评部门官员对外公开发言中,经常提及的行业弊病。
一位药企负责人表示,希望审批部门能把审批的门槛抬高一点,哪怕多收一些费用,这样申报的企业少,速度应该也会快一些。
据了解,我国现行的药品审评收费标准是1995年制定的,近20年没有调整,临床研究的初审和复审费用维持在2000-3500元;药品生产批件的初审与复审费用在3500-25000元不等。而美国,新药临床试验申请(IND)不收费,而新药生产上市申请(NDA)大约收费200万美元。仿制药和生物类似药也开始收费,收费主要用于审评人员的工资和办公费用。
医药网新闻
近日,有媒体报道称,一个进口新药,在中国的临床审评时间为6至10个月,申请生产的审评时间快则20个月,慢则需要62个月,总时长历时5年。而相比较欧美国家的评审时间,美国平均为303天,欧洲约1年左右。
“中国药品审批平均需要八年时间,相比之下其他市场只要四年。”强生首席执行官亚历克斯戈尔斯基(AlexGorsky)说。
“我们今天仍感到担心的是药品审批上的时间滞后,中国的药品审批比其他地方长数年时间。”礼来制药首席执行官李励达说。
其实,中外新药上市都要过两道关卡,新药临床试验审批(IND)和新药生产上市审批(NDA)。另外,对于那些“治疗严重危及生命疾病的药品”中美都有“绿色通道”。
环球网记者查阅资料发现,为了鼓励新药创制,2009年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CFDA)对治疗艾滋病、恶性肿瘤、罕见病等疾病的四类新药实行“特殊审批”。这四类新药
具体包括:未在国内上市销售的从植物、动物、矿物等物质中提取的有效成分及其制剂,新发现的药材及其制剂;未在国内外获准上市的化学原料药及其制剂、生物制品;治疗艾滋病、恶性肿瘤、罕见病等疾病且具有明显临床治疗优势的新药;治疗尚无有效治疗手段的疾病的新药。
在2013年,CFDA又出台了“优先审评”政策,只不过这个“优先审评”只针对于仿制药。
业内人士指出,我国的药品“绿色通道”主要针对于仿制药,鼓励我国创新药的研发。
而美国FDA,根据不同情况对那些“治疗严重危及生命疾病的药品”开通了3条“绿色通道”。
优先审评(PriorityReview),主要针对能够“在治疗、诊断或预防疾病上比已上市药品有显着改进的药品”上市申请。能够纳入优先审评的并不要求是一个具有全新分子实体的创新药,但必须是在临床疗效上优于已上市产品的药物。优先审评的审评时间为6个月,大约是标准审评时间11个月的一半。
快速通道(FastTrack),主要针对那些“有潜力治疗严重和危及生命疾病”的新药研发和审批。其必须具备两个条件,首先是严重或危及生命类疾病或病症,如艾滋病或癌症等。第二是治疗目前没有治疗手段的疾病,符合这一定义的,包括在已有治疗方法的条件下,更能够改善病症的严重结果的;或为不能接受现有治疗方法的患者提供效益的;还有与现有疗法具有类似疗效,可避免现有疗法严重毒害问题的;以及与现有疗法具有类似效益,但在某些方面有改进,并能证明对严重结果改善的,这四种情况都可以申请进入快速通道。进入快速通道的药物,FDA将进行早期介入,就哪些试验该做哪些试验可以不做等提出指导意见,让该产品在研发过程中少走弯路,加快整个研发过程。
加快审批(AcceleratedApproval),对于“治疗严重危及生命疾病的药品”允许在确切的治疗效益证据未全部收集到之前批准新药上市,即在临床结果还未能充分证明其安全有效之前就能批准上市。而批准的基础是药品具有可观察到的重大短期临床效果,而长期临床疗效则需进一步研究证明。加快审批的最典型例子是格列卫(Glivec),该药由于在治疗白血病急性发作上的特殊疗效获准纳入加快审批,花了3个月时间,只做了几十例的临床试验就获准上市。
另外,欧洲药品评估局(EMEA),对于“具有重大公共卫生效益的医药产品”实行“加快评审”,如甲型H1N1流感疫苗等。需要申请人证明该产品是引入了新的治疗方法,或改进了现有治疗方法,能在相当大的程度上维持或改进公共健康尚未满足的需求。
日本药品与医疗器械管理局(PMDA),对于“治疗严重疾病且优于目前已有的治疗方法的药品或医疗器械”实行“优先审评”。严重疾病主要指:对生命有重大影响(致死性)的疾病或病情进展是不可逆的,严重影响日常生活的疾病。优于目前已有治疗方法主要指:目前无有效的治疗、预防方法或在安全性、有效性、患者肉体及精神负担等方面优于目前已有治疗方法。而要证明其医疗上的价值,必须至少要有到Ⅱb期的临床实验结果。
对于发达国家的药品审评“绿色通道”,前CFDA药品审评中心副主任,广州中山大学药学院教授张克坚指出,国外的优先审评程序始终以满足患者最大的需求为导向,解决临床未满足的需求是其最核心的理念。
中外药品审批操作程序很相近,为何药品上市时间却相差甚远?
有专业人士分析,人员短缺和投入是造成现如今审批速度跟不上的原因之一。
据了解,国家药品审评中心编制有120人,十余年未曾变化,而其中从事一线审评工作的仅80人。国家药品审评中心相关人员说,由于药品审评中心按照参公人员来对待,收入太低,高端技术人员根本留不住。而美国2013年药品审评中心有3600人,一般专业审评员都有博士学位和多年工作经验。审评员的待遇基本相当于美国大学副教授/教授,属于美国高收入阶层。而欧盟的审评员也有3700人左右。另外,中国每年药品审评财政投入仅在960万美元左右,而美国每年评审经费高达数十亿美元。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副局长尹力曾公开表示,将会采用“政府购买服务”以及“提高新药审评收费标准”的方式来解决。
除了人手外,企业大量重复申报,占用审评资源,是导致审评进展缓慢的一个原因。“同一个品种批得太多,无序竞争,市场混乱”,也是药品审评部门官员对外公开发言中,经常提及的行业弊病。
一位药企负责人表示,希望审批部门能把审批的门槛抬高一点,哪怕多收一些费用,这样申报的企业少,速度应该也会快一些。
据了解,我国现行的药品审评收费标准是1995年制定的,近20年没有调整,临床研究的初审和复审费用维持在2000-3500元;药品生产批件的初审与复审费用在3500-25000元不等。而美国,新药临床试验申请(IND)不收费,而新药生产上市申请(NDA)大约收费200万美元。仿制药和生物类似药也开始收费,收费主要用于审评人员的工资和办公费用。
医药网新闻

- 相关报道
-
- 对于做好《职业病分类和目次》施行无关任务的关照 (2025-07-10)
- 参比制剂认定陷“三无身份”窘境 业界提三点建议 (2025-07-09)
- 《对于规范综合诊查类医疗服务价钱名目的关照》政策解读 (2025-07-08)
- 湖北省省内异地就医住院用度按病种分值付费(DIP)结算清理规程(试行) (2025-07-08)
- 2025年公立西医病院高质量倒退年夜会在山东举办 (2025-07-07)
- 长三角三省一市协同推动公共卫生联防联控、医疗服务平衡倒退 (2025-07-04)
- 国度药监局对于宣布优化全性命周期监管支持高端医疗东西立异倒退无关动作的布告 (2025-07-04)
- 国度药监局对于弓足花润喉片转换为非处方药的布告 (2025-07-03)
- 对于D (2025-07-03)
- 第一光阴把握!首个国度级低温安康危险预警来了 (2025-07-03)
- 视频新闻
-
- 图片新闻
-
医药网免责声明:
- 本公司对医药网上刊登之所有信息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之正确性或可靠性;您于此接受并承认信赖任何信息所生之风险应自行承担。本公司,有权但无此义务,改善或更正所刊登信息任何部分之错误或疏失。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医药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联系QQ:896150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