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医药网首页 > 医药资讯 > 医药新闻 > 行业鱼龙混杂 网上看病游走“正规医疗”边缘

行业鱼龙混杂 网上看病游走“正规医疗”边缘

  医药网2月11日讯 去年引得阿里巴巴、腾讯、百度等互联网巨头相继落子布局的互联网医疗,却迟迟未能真正走入大部分老百姓的生活。

  不久前,重庆市民雷浩然的孩子出现咳嗽、发热等症状,他担心看病麻烦,按照网络在线医生的建议,给孩子吃了两天感冒药和抗生素,症状没能缓解,反而加重。随后,孩子在医院被诊断为肺炎,必须住院治疗。

  《经济参考报》记者采访发现,低门槛导致这一行业鱼龙混杂,误诊现象时有发生且维权困难,让很多患者感到“通过网络看病,心里不踏实”。

  与此同时,一些医院反应冷淡,缺乏与企业合作的动力与兴趣,以及互联网医疗企业身份尴尬,遭遇信息壁垒等问题,也阻碍着这一产业的发展。

  行业鱼龙混杂

  互联网医疗行业过低的准入门槛和规范缺失,导致投资该行业的企业良莠不齐,一旦发生误诊等医疗纠纷,患者维权无门。

  《经济参考报》记者在手机上随机下载了几款医疗软件,有的软件比较规范,在线解答的医生标明了姓名、工作单位、专业等信,但也有不少软件信息缺失。记者在一款软件中尝试输入一个皮肤病方面的问题,得到的答复却源自一位耳鼻喉科医生,继续追问后再没收到回复而且不少医生都是简单询问患者情况后就做诊断、开药方。

  第三军医大学新桥医院血液科副主任高蕾表示,很多疾病的症状、原因复杂,且患者个体差异明显,需要望闻问切和专业仪器辅助,单靠互联网平台的简单交流容易误诊,该行业鱼龙混杂的现状无疑将这一风险放大。

  互联网健康咨询和诊疗之间的界限非常模糊,存在着“身份尴尬”。在医院内的诊疗活动,如果出现医疗纠纷,医院通常不会让医生独自面对,而是出面协调解决。而在线问诊中一旦发生医疗纠纷,则有可能出现医生“裸奔”的现象,医院不会为医生承担法律责任。

  西南政法大学民商法学教授谭启平说,患者到医院就医,医患双方即形成法律意义上的合同关系。但用户在互联网医疗客户端上获得的处方却没有明确的法律规范,一旦出现误诊或用药问题,患者将陷入维权困境,很难找到责任主体。

  上海医库软件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涂宏刚说,现行《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和《互联网医疗保健信息服务管理办法》等法规条例,均未涉及互联网医疗行业。

  此外,目前网上治疗的医保报销政策处于空白阶段,也导致病人对于网上诊疗的接受度较低。

医药网新闻
返回顶部】【打印】【关闭
扫描100医药网微信二维码
视频新闻
图片新闻
医药网免责声明:
  • 本公司对医药网上刊登之所有信息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之正确性或可靠性;您于此接受并承认信赖任何信息所生之风险应自行承担。本公司,有权但无此义务,改善或更正所刊登信息任何部分之错误或疏失。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医药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联系QQ:896150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