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医药网首页 > 医药资讯 > 医药行业分析 > 向世界推广中药,成最大的难题

向世界推广中药,成最大的难题

 

   由于中西方文化差异,中国的内涵机理和国外有很大差距,国内中医药界一直存在一个误区,认为中药国际化的最大阻力是中药“机理不清、成分不清”。中药界专家就此对话跨国制药公司高管--中药走向世界的“坎”是什么?
 

  近日,在一个中药药国际化沙龙,中药界专家与跨国制药公司高管的对话,让我们看到了中药国际化观念的一次碰撞。
 

     跨国公司看好中药
  
     罗国安:中药现代化需要与国际社会共同完成
 
     刘江南,美国强生制药有限公司亚太区研发资深总监。全世界5大跨国制药公司,他曾就职于3家。
 
     深受西方医学教育的刘江南,从1997年开始对中药产生兴趣。他说,西药的发展,一直以来是通过新的研究成果找到靶点,再通过实验室药物筛选、动物实验,最后开发出新药。但是,这条路现在越走越艰难了。开发一个新药,从20世纪80年代需要7亿美元到现在需要20亿美元了,而且一些新药的副作用很大。所以,当今美国、欧洲等西方业界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考虑和研发中药。其中,既有在中国改革开放过程中进入西方医药界中高层领域,可影响公司科研方向,了解中药的华裔人士,也有诸多往来于中国的西方医药界高层人士。他们越来越感受到中药在中国现实社会中的作用与发展,而引发思考。
 
     刘江南曾与哈佛大学、耶鲁大学等一些研究西药的专家讨论过这个话题。在像刘江南这样的华裔科研人员的影响下,这些大学里一些研究西药的实验室已经开始把研究方向转向中药。据刘江南说,耶鲁大学一个著名药理研究室,现在已转向研究中药方剂。
 
     据他透露,强生公司目前已开始在中国国内开展一个有关疼痛的中药临床评估项目。“我们从美国到中国,已不再停留在学术交流的阶段,我们要做项目,开展中药临床评估。”刘江南说。
 
     据悉,还有一些跨国制药公司,如葛兰素史克、辉瑞等,也有关注中药的打算。
 
     清华大学生命科学与医学研究院中药现代化研究中心主任罗国安教授表示,“在中药现代化方面,中国需要与国际社会合作共同来完成。”他提出了一种新的理念。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原副局长任德权认为,中药走向世界,这是时代给我们提出的任务,30年的改革开放为我们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时代机遇。

   

  30年前,不要说西方跨国医药企业,就是国内西药大企业对中药也往往不屑一顾。我们要抓住这个机遇,汇聚各方面的力量,共同努力探索各种渠道。在对上市成熟品种二次研究组分指纹图谱取得知识产权的基础上,与西方跨国制药公司合作,借助其海外渠道,让中药进入西方主流社会,进入发达国家市场,在合作多赢的框架下,让中药造福人类,这是值得探索的一条路。

   

  中药走向世界,是当代中国中药界的一个追求。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的中药国际化已有二十载,尽管与西方的学术交流、论坛会议日益增多,中药现代实验室药理研究的论文越来越多、水平不断提高,但到目前还没有一个中药制剂真正以药品的身份通过欧美国家的药品注册,进入西方主流社会。国外就有许多人争相尝试中国的“拔火罐”“中式刮痧”之类的治疗方法,其带来的效果我们自然是感同身受的!所以我们更应该大力的发展中药行业,让它走出中国,造福全世界!

医药网新闻
返回顶部】【打印】【关闭
扫描100医药网微信二维码
视频新闻
图片新闻
医药网免责声明:
  • 本公司对医药网上刊登之所有信息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之正确性或可靠性;您于此接受并承认信赖任何信息所生之风险应自行承担。本公司,有权但无此义务,改善或更正所刊登信息任何部分之错误或疏失。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医药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联系QQ:896150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