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医药网首页 > 医药资讯 > 医药行业分析 > 五大中药炮制问题亟待解决

五大中药炮制问题亟待解决

  中药炮制的目的在于降低或消除药物的毒性或副作用,便于服用,提高疗效。然而,由于受经济利益的驱动,部分企业和机构忽视了我国历代医药学家在长期医疗实践中逐步发展起来的具有传统特色的工艺,一系列的问题也就随之产生了。

 

  存在的问题

 

  中药饮片不纯净。中药饮片是所有方剂的原料。中药药用部分需要净选、除去药物中的泥沙、夹杂物以及霉败品,分离其不同的药用部位。而有些中药饮片生产商,为了节省人力、物力和财力,都一一省去了这些必要的工序,将皮、茎、根、须混为一团,粗制滥造。甚至以次充好、以劣充优、掺杂使假,不仅严重地扰乱了医药市场,更严重的是影响了临床用药安全有效。


  炒焦、炒炭法不卫生。中药炮制中的炒法是将药物置于炒锅内,用中火加热,翻炒至药面焦黄。而炒炭法则是武火加热,翻炒至药面焦黑色,主要是针对一些原生药材,以制其苦寒性。但是,原生药材炒制至加热冒烟,一般说温度已超过200℃,这时含油脂的药材其油脂迅速氧化,结果不仅破坏了油脂价值,而且产生大量有害物质。


  辅料标准不统一。药物在炮制过程中,往往需要加入一些辅料与药物一起共制,如酒、醋、盐、蜂蜜等,目的在于消除有害物质,发挥有利作用。同一味中药,经过添加不同的辅料炮制后,作用各异。由于没有一个统一的辅料标准,该用蜂蜜的用红糖,该用食盐的用工业盐,该用米酒的用白酒,甚至用矿物酒精代替白酒。此外,用油、盐、糖制药,要因病而宜:高血脂病人,应注意少用动物油炮制的药品;高血压、心血管病病人应慎用盐制药品;糖尿病患者不宜服用糖制药品。  

  
  变质中药处理后再使用。变质中药主要指虫蛀、发霉、变色、走油的中药。当前,对变质的中药,通常采取的方法是处理后再当正品使用,其主要方法有:一是对虫蛀过的中药进行筛、捡、烘、晒、除去虫卵;二是对发霉的中药,采取水洗、喷液、烘烤和暴晒除霉;三是对变色的中药实行白酒淋、硫磺熏,使其变白转色。对于变质的中药,原则上都不应使用,特别是霉变、虫蛀的中药,不仅降低或失去了药用价值,而且变质滋生了有毒有害物质,经处理后也不可能完全解决问题。


  用有毒有害物质炮制中药。如用硫磺熏制药材,硫磺有毒,属于外用药,用硫磺熏制过的中药,或多或少地含有硫磺化合物,因此,不仅不卫生,还对人体有害;用明矾制中药,明矾的主要成分为硫酸钾铝,含有大量铝元素,而水解制药又有一定浓度,制出的中药便含有相当量的铝元素,对人体有害;用灶心土或焦黄土炮制中药,灶心土主要成分为硅酸盐、钙盐及多种碱性氧化物,而焦黄土经反复使用后其性质与灶心土成分大体相同,在加热的过程中,灶心土、焦黄土中的焦糊物质及一些重金属也随之“入侵”中药材,对人体有害。

 

  解决对策

 

  要想从根本上解决上述问题,就必须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是加强中药炮制的管理,制定统一的炮制标准,纳入《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范畴管理,建立资质准入制度,由药品监督部门定期进行检查;


  二是增加投入,加大中药炮制的硬件建设(如房屋、设备、电脑等),创立新工艺,向现代化迈进,提高科技含量,营造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

 

  三是合理利用传统的辅料,开发高分子有效成分的辅料,寻求更多的控释、缓释以及靶向制剂;


  四是加强中药炮制专业队伍的建设,在更新现有从业人员知识的同时,培养高层次专业技术人员,如硕士生、博士生等。提高中药炮制人员的待遇,解决工作中的实际困难,搞好传统的中药炮制技术经验的继承,加速中药炮制品科研成果向生产力转化的进程,全方位地发掘中药炮制学宝库;


  五是加强对中药炮制的宣传,设置中药炮制科研机构,在大专院校开设中药炮制学专业,创办中药炮制刊物,普及中药炮制知识,提高对中药炮制工作的认识。

医药网新闻
返回顶部】【打印】【关闭
扫描100医药网微信二维码
视频新闻
图片新闻
医药网免责声明:
  • 本公司对医药网上刊登之所有信息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之正确性或可靠性;您于此接受并承认信赖任何信息所生之风险应自行承担。本公司,有权但无此义务,改善或更正所刊登信息任何部分之错误或疏失。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医药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联系QQ:896150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