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每年人流1300万人次 青少年性教育问题严重 |
![]() |
当前青少年性观念开放,但性安全知识和保护意识不足,往往遭遇非意愿妊娠。数据显示,我国每年人工流产多达1300万人次,在有婚前性行为的女性青少年中,超过20%的人曾非意愿妊娠,其中高达91%的非意愿妊娠诉诸流产,重复流产的情况尤为严重。
国家卫生计生委科学技术研究所吴尚纯教授介绍,迄今为止,中国青少年多元化的性与生殖健康需求,同目前提供的针对这个人群的信息、教育及医疗保健服务之间,存在明显的断裂。
人流广告的无孔不入
当下随处可见的“无痛人流”广告,让年轻人对人流的态度由恐惧、羞涩再到越来越不当回事,人流广告的时间短、安全、便宜、不影响工作等噱头,让不少女孩“勇敢”地走上了手术台。
在这些不实广告的狂轰乱炸之下,许多青少年女性走向了一些条件不太好的医院乃至黑诊所。然而人工流产真的“无痛”吗?
其实是借助麻醉技术偷换概念,在受术者神经被麻痹对疼痛没反应的情况下实施吸宫流产手术,不仅可能导致子宫损伤、输卵管阻塞、内分泌紊乱等,更可能造成怀孕的“土壤”(子宫内膜)越来越差,日后不孕的几率也比一般人要大很多。
青少年性安全知识不足
当前青少年性观念的开放以及性行为的普遍与人流低龄化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中国青少年生殖健康调查报告显示,我国未婚青少年中,约有60%对婚前性行为持比较宽容的态度,22.4%曾有性行为。
人工流产的低龄化、普遍化折射出我国青少年性教育的“短板”。相比网络上纷繁复杂、无孔不入的性消息及图片对青少年的大肆轰炸,学校和家庭的性安全教育却一直处于尴尬境地,多年都未曾取得实质性的进步。
作为家长和担负“传道授业解惑”任务的老师应该是有“疑”必解,有“问”必答。但遗憾的是,多年以来学校的性教育始终停留在“教学大纲”的“生理卫生自习课”上,欲说还休,“蜻蜓点水”。而家长更是“羞答答”,刻意回避两性问题,使得青少年一代大多数对性安全缺乏必要的了解与预防,由此导致伤害身心的人流现象居高不下。
科普宣传让更多女性受益
截至目前,我国避孕举措主要针对已婚群体,相关部门每年都会采购大量的避孕药具发放给已婚育龄妇女,与年轻群体无关。针对未婚人群的避孕服务或者政策几乎没有。中国青少年的性安全与生殖健康就这样暴露于一种真空状态,没有人保护。
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秘书长助理胡金霞介绍,早从2011年起,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就开始关注年轻育龄群体流产及重复流产的问题,并成立了专门的伊爱基金。其以“公益性”和“以患者为中心”为导向,支持为年轻育龄女性提供科学的避孕宣教和咨询服务,促进高效避孕措施的落实,从而避免人工流产和重复流产的伤害,使得每年逾150万女性从中获益。
据了解,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作为致力于提高女性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的全国性公益组织,在全国医疗机构建立了一批符合中国国情的流产后避孕咨询门诊,发挥医院的专业优势向年轻的流产女性宣传科学避孕知识,以期帮助她们远离再次人工流产伤害。
医药网新闻
国家卫生计生委科学技术研究所吴尚纯教授介绍,迄今为止,中国青少年多元化的性与生殖健康需求,同目前提供的针对这个人群的信息、教育及医疗保健服务之间,存在明显的断裂。
人流广告的无孔不入
当下随处可见的“无痛人流”广告,让年轻人对人流的态度由恐惧、羞涩再到越来越不当回事,人流广告的时间短、安全、便宜、不影响工作等噱头,让不少女孩“勇敢”地走上了手术台。
在这些不实广告的狂轰乱炸之下,许多青少年女性走向了一些条件不太好的医院乃至黑诊所。然而人工流产真的“无痛”吗?
其实是借助麻醉技术偷换概念,在受术者神经被麻痹对疼痛没反应的情况下实施吸宫流产手术,不仅可能导致子宫损伤、输卵管阻塞、内分泌紊乱等,更可能造成怀孕的“土壤”(子宫内膜)越来越差,日后不孕的几率也比一般人要大很多。
青少年性安全知识不足
当前青少年性观念的开放以及性行为的普遍与人流低龄化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中国青少年生殖健康调查报告显示,我国未婚青少年中,约有60%对婚前性行为持比较宽容的态度,22.4%曾有性行为。
人工流产的低龄化、普遍化折射出我国青少年性教育的“短板”。相比网络上纷繁复杂、无孔不入的性消息及图片对青少年的大肆轰炸,学校和家庭的性安全教育却一直处于尴尬境地,多年都未曾取得实质性的进步。
作为家长和担负“传道授业解惑”任务的老师应该是有“疑”必解,有“问”必答。但遗憾的是,多年以来学校的性教育始终停留在“教学大纲”的“生理卫生自习课”上,欲说还休,“蜻蜓点水”。而家长更是“羞答答”,刻意回避两性问题,使得青少年一代大多数对性安全缺乏必要的了解与预防,由此导致伤害身心的人流现象居高不下。
科普宣传让更多女性受益
截至目前,我国避孕举措主要针对已婚群体,相关部门每年都会采购大量的避孕药具发放给已婚育龄妇女,与年轻群体无关。针对未婚人群的避孕服务或者政策几乎没有。中国青少年的性安全与生殖健康就这样暴露于一种真空状态,没有人保护。
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秘书长助理胡金霞介绍,早从2011年起,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就开始关注年轻育龄群体流产及重复流产的问题,并成立了专门的伊爱基金。其以“公益性”和“以患者为中心”为导向,支持为年轻育龄女性提供科学的避孕宣教和咨询服务,促进高效避孕措施的落实,从而避免人工流产和重复流产的伤害,使得每年逾150万女性从中获益。
据了解,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作为致力于提高女性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的全国性公益组织,在全国医疗机构建立了一批符合中国国情的流产后避孕咨询门诊,发挥医院的专业优势向年轻的流产女性宣传科学避孕知识,以期帮助她们远离再次人工流产伤害。
医药网新闻

- 相关报道
-
- 参比制剂认定陷“三无身份”窘境 业界提三点建议 (2025-07-09)
- 《对于规范综合诊查类医疗服务价钱名目的关照》政策解读 (2025-07-08)
- 湖北省省内异地就医住院用度按病种分值付费(DIP)结算清理规程(试行) (2025-07-08)
- 2025年公立西医病院高质量倒退年夜会在山东举办 (2025-07-07)
- 长三角三省一市协同推动公共卫生联防联控、医疗服务平衡倒退 (2025-07-04)
- 国度药监局对于宣布优化全性命周期监管支持高端医疗东西立异倒退无关动作的布告 (2025-07-04)
- 国度药监局对于弓足花润喉片转换为非处方药的布告 (2025-07-03)
- 对于D (2025-07-03)
- 第一光阴把握!首个国度级低温安康危险预警来了 (2025-07-03)
- 防备私域直播间老年人药品、保健品消费危险 两部分宣布提示 (2025-07-02)
- 视频新闻
-
- 图片新闻
-
医药网免责声明:
- 本公司对医药网上刊登之所有信息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之正确性或可靠性;您于此接受并承认信赖任何信息所生之风险应自行承担。本公司,有权但无此义务,改善或更正所刊登信息任何部分之错误或疏失。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医药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联系QQ:896150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