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神药青蒿素的尴尬:国内药企扎堆上游利润单薄 |
医药网10月8日讯 随着屠呦呦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引起公众广泛讨论的除了其“三无”身份外,还有助其捧得大奖的青蒿素。但《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虽然中国为世界贡献了七成以上的青蒿素原料,但中国企业在这一产业的竞争力却十分有限,利润丰厚的下游部分基本被国际巨头把控。与此同时,中药行业整体呈现边缘化趋势,去年获批新药中的中成药占比仅为2.19%。
那么,面对如此形势,青蒿素产业的机会在哪里?中药的机会又在哪里?对此,记者进行了调研。
随着中国女药学家屠呦呦将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纳入囊中,其所研究的青蒿素也一时名声大噪,被誉为“中国神药”。
不过,《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国际市场上,这款“中国神药”有一半以上并非中国药企生产,青蒿素产业链下游也多被国际巨头主导把控。此外,近年来青蒿叶价格持续疲软,也在一定程度上打击着从业者的信心。对此,有专家表示,我国承担了世界上七成以上的青蒿素原料生产供应,国内药企应加大青蒿素的国际认证,保障上下游信息对称,以促进青蒿素产业健康发展。
承担全球七成原料供应
资料显示,疟疾是威胁人类生命的一大顽疾,在青蒿素问世和推广前,全世界每年约有4亿人次感染疟疾,至少有100万人死于此病。现在以青蒿素类药物为主的联合疗法已经成为世界卫生组织(以下简称WHO)推荐的抗疟疾标准疗法,根据WHO统计,自2000年起,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约2.4亿人口受益于青蒿素联合疗法,约150万人因该疗法避免了疟疾导致的死亡。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查询资料发现,目前我国为全球青蒿素最大的原料供应基地,承担着全球七成以上的青蒿素原料生产供应,在四川、重庆等西南地区有多家从事蒿草种植的企业,重庆酉阳还被誉为“世界青蒿之都”,年产值近亿元。
“青蒿素产业链包括原料种植、提取、制剂等环节,国内企业大多集中在种植、提取环节,这也是整个产业链利润偏薄的部分。”重庆酉阳一家从事蒿草种植的企业负责人吴克松介绍道。
国家食药监总局数据显示,目前共有53条与青蒿素这一药物相关的药品批文,涉及16种产品,包括青蒿素、双氢青蒿素、青蒿琥酯、蒿甲醚等原料药,以及双氢青蒿素片、蒿甲醚片、注射用青蒿琥酯等制剂,涉及24家药品生产企业。
值得一提的是,目前疟疾爆发地主要在非洲,以WHO联合环球基金、比尔梅琳达等大基金采购为主,供应商则要通过WHO的GMP认证,这一通道大多国内药企并未打通,这与其所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起点形成了巨大反差。
对此,医药分析师甘翔表示,由于语言不通,再加上没有专业机构辅助,不少药企在申请国际认证时在材料和规则认知方面准备不足,往往被“碰钉子”;再加上我国已基本消灭疟疾,不少药企对青蒿素制剂的投入并不充分,导致国内药企尚未占据青蒿素产业链上游。
业内缺乏协调机制
此外,《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我国的青蒿素产业由于没有行业组织和协调机制,产业发展一直受价格周期性影响,对产业可持续发展伤害极大。“这些年来,市场的价格一直跌宕起伏。”吴克松介绍,早在2005年,全国各地就刮起了青蒿扩种的风潮,曾导致数千吨蒿草无人收购,价格一路下跌。2009年,由于原料紧张,青蒿素价格一路高歌,达到每公斤3000元,2011年更是涨至每公斤近5000元。这一高价行情又再次刺激市场滋生出蒿草扩种热情,青蒿素价格又再次暴跌至每公斤2000余元。
对此,甘翔也表示,“原料市场价格的跌宕起伏在一定程度上会打击农户的种植信心,不利于行业长久发展。”
对国内企业而言,更大的挑战还在于人工合成青蒿素未来可能造成的冲击。
公开资料显示,早在几年前,由WHO资助的半合成青蒿素已经被赛诺菲公司研制成功,其用发酵方法由单糖生产的青蒿酸在2013年已形成60吨左右产能。吴克松表示,尽管人工合成的青蒿素目前还存在成本较高的问题,但今后则可能会与植物提取的青蒿素分庭抗礼。
对此,不少业内人士认为,我国青蒿素企业今后只有加大国际市场开拓力度、寻找青蒿素药物新适应症,寻找新市场,才能保障产业健康发展。值得庆幸的是,目前已有复星医药(600196,股吧)、昆药集团(600422,股吧)等药企启动了青蒿素产业国际化道路。
《《《
市场篇
受困国际认证 中国青蒿素产业沦为全球市场配角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 徐杰
此前并不广为人知的青蒿素,随着屠呦呦获得诺奖而成为社会焦点。不过,《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国内的青蒿素产业形势并不乐观。
医药网新闻
那么,面对如此形势,青蒿素产业的机会在哪里?中药的机会又在哪里?对此,记者进行了调研。
随着中国女药学家屠呦呦将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纳入囊中,其所研究的青蒿素也一时名声大噪,被誉为“中国神药”。
不过,《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国际市场上,这款“中国神药”有一半以上并非中国药企生产,青蒿素产业链下游也多被国际巨头主导把控。此外,近年来青蒿叶价格持续疲软,也在一定程度上打击着从业者的信心。对此,有专家表示,我国承担了世界上七成以上的青蒿素原料生产供应,国内药企应加大青蒿素的国际认证,保障上下游信息对称,以促进青蒿素产业健康发展。
承担全球七成原料供应
资料显示,疟疾是威胁人类生命的一大顽疾,在青蒿素问世和推广前,全世界每年约有4亿人次感染疟疾,至少有100万人死于此病。现在以青蒿素类药物为主的联合疗法已经成为世界卫生组织(以下简称WHO)推荐的抗疟疾标准疗法,根据WHO统计,自2000年起,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约2.4亿人口受益于青蒿素联合疗法,约150万人因该疗法避免了疟疾导致的死亡。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查询资料发现,目前我国为全球青蒿素最大的原料供应基地,承担着全球七成以上的青蒿素原料生产供应,在四川、重庆等西南地区有多家从事蒿草种植的企业,重庆酉阳还被誉为“世界青蒿之都”,年产值近亿元。
“青蒿素产业链包括原料种植、提取、制剂等环节,国内企业大多集中在种植、提取环节,这也是整个产业链利润偏薄的部分。”重庆酉阳一家从事蒿草种植的企业负责人吴克松介绍道。
国家食药监总局数据显示,目前共有53条与青蒿素这一药物相关的药品批文,涉及16种产品,包括青蒿素、双氢青蒿素、青蒿琥酯、蒿甲醚等原料药,以及双氢青蒿素片、蒿甲醚片、注射用青蒿琥酯等制剂,涉及24家药品生产企业。
值得一提的是,目前疟疾爆发地主要在非洲,以WHO联合环球基金、比尔梅琳达等大基金采购为主,供应商则要通过WHO的GMP认证,这一通道大多国内药企并未打通,这与其所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起点形成了巨大反差。
对此,医药分析师甘翔表示,由于语言不通,再加上没有专业机构辅助,不少药企在申请国际认证时在材料和规则认知方面准备不足,往往被“碰钉子”;再加上我国已基本消灭疟疾,不少药企对青蒿素制剂的投入并不充分,导致国内药企尚未占据青蒿素产业链上游。
业内缺乏协调机制
此外,《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我国的青蒿素产业由于没有行业组织和协调机制,产业发展一直受价格周期性影响,对产业可持续发展伤害极大。“这些年来,市场的价格一直跌宕起伏。”吴克松介绍,早在2005年,全国各地就刮起了青蒿扩种的风潮,曾导致数千吨蒿草无人收购,价格一路下跌。2009年,由于原料紧张,青蒿素价格一路高歌,达到每公斤3000元,2011年更是涨至每公斤近5000元。这一高价行情又再次刺激市场滋生出蒿草扩种热情,青蒿素价格又再次暴跌至每公斤2000余元。
对此,甘翔也表示,“原料市场价格的跌宕起伏在一定程度上会打击农户的种植信心,不利于行业长久发展。”
对国内企业而言,更大的挑战还在于人工合成青蒿素未来可能造成的冲击。
公开资料显示,早在几年前,由WHO资助的半合成青蒿素已经被赛诺菲公司研制成功,其用发酵方法由单糖生产的青蒿酸在2013年已形成60吨左右产能。吴克松表示,尽管人工合成的青蒿素目前还存在成本较高的问题,但今后则可能会与植物提取的青蒿素分庭抗礼。
对此,不少业内人士认为,我国青蒿素企业今后只有加大国际市场开拓力度、寻找青蒿素药物新适应症,寻找新市场,才能保障产业健康发展。值得庆幸的是,目前已有复星医药(600196,股吧)、昆药集团(600422,股吧)等药企启动了青蒿素产业国际化道路。
《《《
市场篇
受困国际认证 中国青蒿素产业沦为全球市场配角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 徐杰
此前并不广为人知的青蒿素,随着屠呦呦获得诺奖而成为社会焦点。不过,《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国内的青蒿素产业形势并不乐观。
医药网新闻
- 相关报道
-
- 湖南高效落实国度立项指南 推行医疗服务价钱“一般话” (2024-12-26)
- 全国一切省份已将职工医保团体账户共济范畴扩展至远亲属 (2024-12-26)
- 有生理困扰、情绪成绩怎样办?“12356”热线来了 (2024-12-26)
- “上海医改十年夜立异动作”评比揭晓 展示三医协同倒退结果 (2024-12-26)
- 国度医保局从未受权任何社会职员展开群众的“电子医保卡”激活任务 (2024-12-25)
- 规范辽宁省辅助生殖类医疗服务价钱名目和医保付出政策 (2024-12-24)
- 安徽健全根本医疗保险参保长效机制的施行意见 (2024-12-24)
- 江西对于健全欠缺城乡住民年夜病保险的施行意见 (2024-12-24)
- 2025年湖南省“双通道”单行付出治理药品目次 (2024-12-24)
- 贵州进一步欠缺村落卫生室归入医保定点治理的关照 (2024-12-24)
- 视频新闻
-
- 图片新闻
-
医药网免责声明:
- 本公司对医药网上刊登之所有信息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之正确性或可靠性;您于此接受并承认信赖任何信息所生之风险应自行承担。本公司,有权但无此义务,改善或更正所刊登信息任何部分之错误或疏失。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医药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联系QQ:896150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