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社论:对新药临床试验造假处罚太轻 |
![]() |
本应“救死扶伤为天职”的医院,也会搞新药临床试验数据造假,这与“故意杀人”何异?对其“严惩”,必须罚当其责。
据报道,近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发布公告称,8家药企11个药品注册申请的临床试验数据不真实、不完整,决定对其注册申请不予批准,涉及的5家临床试验机构均为三甲公立医院,被立案调查。
应看到,国家食药监总局今年7月22日发布了号称“史上最严的数据核查要求”公告(117号文),要求药企先自查,否则在核查中发现数据造假将严肃处理。一个多月后,自查结果出炉,原有1622个受理号中,药企心虚地撤回了20%的注册申请。现在发现的11个试验数据造假药品,应该属于未自行撤回申请而在审批环节被发现的情形。
药物进行临床试验,是新药审批的必备条件,事关千万人的用药安全,也是个神圣事业。而今却被曝出药企与临床试验医院相互勾结,大面积出现试验数据造假的现象,特别是本应“救死扶伤为天职”的三甲公立医院,也会参与造假,这与“故意杀人”何异?要是误了患者“性命”,谁担其责?难怪网民们感到既“前怕”也“后怕”。“前怕”的是,到底有多少种这种不合格药品已流入到社会,害了多少人的身心乃至生命;“后怕”的是,相关查处广度、深度和力度,能彻底将其流入社会的通道截断吗?
新药临床试验数据造假这么严重,并非骤然冒出的新病象。国家食药监总局的人士曾坦言,“新药审批临床数据造假已经是行业公开的秘密,不是个别现象,而是普遍现象”,“2007至2008年期间,以及之后每隔两三年,国家食药监总局都曾集中整顿,但迄今为止,乱象仍未得到有效遏制”,问题严重到何种程度可见一斑。
查处新药临床试验数据造假,并非没有国家法律依据。《药品管理法》规定,药品的生产企业、药物临床试验机构未按照规定实施药物临床试验质量管理规范的,给予警告,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责令停产、停业整顿,并处五千元以上二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吊销《药品生产许可证》和药物临床试验机构资格。
按照主管部门的说法,问题由来已久,按理应该有一些受查处单位的公告和警示,但在公开资料中因新药临床试验数据造假受到查处的药企、相关医院几乎一例都检索不到。这次食药监系统对多家涉事医院直接立案,确实颇显决心:也只有当这种“严查严惩”成了常态,违法受查处的几率提升,这种危害尤烈的造假行为才会得到遏制。
从这次查处的药企和公立医院看,主管部门发现问题的能力毋庸置疑。但就眼下看,相关的处罚措施与其行为恶劣程度并不匹配:目前对参与临床试验数据弄虚作假的药企、临床试验机构、合同研究组织及其直接责任人,处罚是列入黑名单,并向社会公布相关组织机构代码、人员身份证号码等,涉嫌犯罪的,移交公安机关调查处理。
但虑及这“黑名单”只是内部的,向外公布一些“代码”和“号码”连处罚都算不上(根本不是处罚种类),这离公众预期的“严惩”显然还有距离。117号文提出的“最严谨的标准、最严格的监管、最严厉的处罚、最严肃的问责”,法律层面的“违法必究”是起码的前提,这就包括行政责任追究。若连行政责任都看不到,所谓涉嫌犯罪移交司法,就是虚晃一枪。
可以肯定,只有将“零容忍”态度,灌注在对涉事公立医院及其负责人参与造假的“罚当其责”上,新药临床试验数据造假行为才能渐次匿迹。(生物谷Bioon.com)
医药网新闻

- 相关报道
-
- 我国中药饮片标注保质期自8月1日起实施 (2025-07-31)
- 河北对于进一步欠缺公立医疗机构特需医疗服务治理的关照 (2025-07-30)
- 江苏对于脑机接口相关医疗服务价钱名目的公示 (2025-07-30)
- 两部分结合部署增强养老服务举措措施规划布局体例任务 (2025-07-29)
- 三部分宣布药用类麻醉 药品和精力药品目次的布告 (2025-07-29)
- 2025年1 (2025-07-28)
- 四年多来全国跨省异地就医间接结算惠及5.6亿人次 (2025-07-25)
- 国新办宣布汇聚焦我国“十四五”时期医保改造 (2025-07-25)
- 中国残联:今朝全国已完工残疾人服务举措措施4614个 (2025-07-23)
- 全国持社保卡人数达13.9亿人 笼罩98.9%生齿 (2025-07-23)
- 视频新闻
-
- 图片新闻
-
医药网免责声明:
- 本公司对医药网上刊登之所有信息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之正确性或可靠性;您于此接受并承认信赖任何信息所生之风险应自行承担。本公司,有权但无此义务,改善或更正所刊登信息任何部分之错误或疏失。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医药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联系QQ:896150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