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2000家药企GMP调整被停产 行业将迎整合潮 |
![]() |
医药网2月25日讯 2月23日,江苏省食药监局发布公告,收回立业制药股份有限公司的GMP证书。从2015年1月1日起截至目前,全国共有155家药企GMP证书被收回。另据国家食药监总局公布的数据,截至1月13日,全国有药品生产企业7179家,有1795家企业未通过认证。未通过认证及被收回的近2000家,而按照规定,目前无GMP认证的企业生产车间一律停止生产。
北京鼎臣医药管理咨询中心负责人史立臣向21世纪经济报道介绍,很多未通过GMP认证的企业都是小企业,因为无法负担成本而放弃GMP认证,部分中药生产企业直接转做保健品市场,而很多靠生产批号过活的小企业直接选择退出市场。
“未通过新版GMP而导致停产的现象对目前医药市场格局影响并不大,目前未通过认证的企业有大部分应当是近几年来一直处于停产状态。但是对于药企最大威慑力的应该是‘飞检’,这对企业的生产工艺、流程等提出了更高的合规要求;另一个则是2015年力度较大的新药注册审批,这是解决源头合规问题。”一位不愿具名的业内人士表示。
GMP背后“AB”面
张业(化名),北方某普药生产药企负责人,近日因为要告别医药行业而伤神,无心接受采访。张业经营的是一家小药企,去年因未通过GMP认证停产。张业此前算了一笔账,其每年营收200-300万元,而进行GMP认证至少要4000万元的成本,于是艰难地做出放弃认证的决定,将厂房、设备等卖掉,近日又准备将旗下近80个药品生产批号出售,彻底放弃医药行业。“希望以后能有机会再做回医药行业,毕竟做了这么多年,对行业熟悉、也有积攒了一些人脉与市场。”张业很无奈。
而21世纪经济报道了解到的另两家未通过GMP认证的中药生产企业,他们则直接转成做保健品。“做医药的生产线转成保健品生产比较容易,医药通常比保健品生产工艺等要求更严格。而且保健品由以前的审批制改成备案制了,以前要获得审批的‘蓝帽子’非常难。”
按国家食药监总局要求,现有药品生产企业除血液制品、疫苗、注射剂等无菌药品生产外,应在2015年12月31日前达到新版GMP要求。
自从国家食药监总局提出这要求后,很多小的企业处于观望的状态。据陕西食药监局通报显示,截至2015年6月底,陕西省完成新版GMP认证的企业占比为60%,即虽然新版GMP是2011年出台的,但是却有至少40%的企业扎堆在大限前半年才认证。
史立臣向记者分析称,很多未通过GMP认证的企业都类似上述几个企业,很多是从成本来考虑的。“握着多个有价值的药品批文,即使没有通过新版GMP认证,短期内可与通过新版GMP认证的大型实力企业加速并购整合,但未来随着新药审批制度的改革,药品批文的优势也会相对减弱。”
而对于体量相对较大的企业而言,新建生产线可提高产能,提高企业的品牌建设。早在2013年,贵州百灵即开始在着手生产车间改造GMP认证事宜,其董秘牛民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新的GMP认证推广是国家势在必行的,也可以促进药企对质量的严格管理及提高。“想继续发展的企业,必须进行相关认证的,早晚都要建,早点建成对企业自身发展也有很大的好处。新生产线在安全、质量上都可以得到提升。”
“中国药厂太多,行业分散,又良莠不齐。而且产能过剩,市场上药品同质化严重,新版GMP认证能‘倒逼’规范产品,提升质量,还能通过提高要求和标准让产业自然淘汰。设置GMP门槛淘汰一些产品本身就缺乏竞争力的中小企业,整合行业市场。”史立臣表示。
史上最严飞检
实际上,目前对医药企业威慑力最大的是“飞检”,因为即使药企通过了GMP认证,但若在生产中的任何一个环节发现问题,证书就可能会被收回。
2015年年初,国家药监总局公布了《药品飞行检查办法(草案)》后,全国共有140家药企144张GMP证书被收回。而自今年1月1日起,国家食药监总局将不再承担GMP认证检查任务,所有的GMP认证检查都由各省承担。
“将GMP认证下放到省里后,相关认证的进程会加快些,此前企业进行认证还需要2-3个月的排队时间。但这并不意味着省里可以对企业随意‘放水’,因为总局还有问责等相关机制,从严的原则是不会变的。”史立臣表示。
目前,药品监管逐渐强化,各省份也相应开展了飞检活动。2月23日,江苏省食药监局发布公告,收回立业制药股份有限公司的GMP证书,这是江苏省2016年以来被收回的第一张GMP证书,同时也是全国范围内被收回的第15张。
同在2月23日,安徽省药监局发布通知,印发《2016年药品GMP跟踪飞行检查工作方案》,将对全省持有《药品GMP证书》的药品生产企业开展药品GMP跟踪飞行检查。重点检查内容包括重点检查品种、重点检查企业、重点检查环节三个方面。据安徽省药监局官方数据显示,安徽省目前持有《药品GMP证书》的药品生产企业共有236家。
与此同时,不久前安徽省食药监局发布《关于开展药品生产工艺和处方登记工作的通知》。根据通知内容,将开展药品生产工艺和处方登记工作,建立处方工艺数据库,凡不按入库的批准工艺和处方生产药品的,将以不符合GMP论处,收回其GMP证书。有业内分析人士指出,这项规定在全国属于首创,擅自变更工艺及处方将遭重罚,在飞检严查的形势下,各药企更应注意合规性。
而另一方面,国家食药监总局亦在加强源头的合规性。2015年7月,国家启动药物临床试验数据自查核查工作,对待批生产的1622个药物临床试验项目数据真实性、规范性进行核查,并分3批派出20个检查组开展现场核查。截至2016年1月12日,撤回和不通过合计1151个,占自查核查总数的80%,其中企业主动撤回占到77%,剩余待核查项目273个。
医药网新闻
北京鼎臣医药管理咨询中心负责人史立臣向21世纪经济报道介绍,很多未通过GMP认证的企业都是小企业,因为无法负担成本而放弃GMP认证,部分中药生产企业直接转做保健品市场,而很多靠生产批号过活的小企业直接选择退出市场。
“未通过新版GMP而导致停产的现象对目前医药市场格局影响并不大,目前未通过认证的企业有大部分应当是近几年来一直处于停产状态。但是对于药企最大威慑力的应该是‘飞检’,这对企业的生产工艺、流程等提出了更高的合规要求;另一个则是2015年力度较大的新药注册审批,这是解决源头合规问题。”一位不愿具名的业内人士表示。
GMP背后“AB”面
张业(化名),北方某普药生产药企负责人,近日因为要告别医药行业而伤神,无心接受采访。张业经营的是一家小药企,去年因未通过GMP认证停产。张业此前算了一笔账,其每年营收200-300万元,而进行GMP认证至少要4000万元的成本,于是艰难地做出放弃认证的决定,将厂房、设备等卖掉,近日又准备将旗下近80个药品生产批号出售,彻底放弃医药行业。“希望以后能有机会再做回医药行业,毕竟做了这么多年,对行业熟悉、也有积攒了一些人脉与市场。”张业很无奈。
而21世纪经济报道了解到的另两家未通过GMP认证的中药生产企业,他们则直接转成做保健品。“做医药的生产线转成保健品生产比较容易,医药通常比保健品生产工艺等要求更严格。而且保健品由以前的审批制改成备案制了,以前要获得审批的‘蓝帽子’非常难。”
按国家食药监总局要求,现有药品生产企业除血液制品、疫苗、注射剂等无菌药品生产外,应在2015年12月31日前达到新版GMP要求。
自从国家食药监总局提出这要求后,很多小的企业处于观望的状态。据陕西食药监局通报显示,截至2015年6月底,陕西省完成新版GMP认证的企业占比为60%,即虽然新版GMP是2011年出台的,但是却有至少40%的企业扎堆在大限前半年才认证。
史立臣向记者分析称,很多未通过GMP认证的企业都类似上述几个企业,很多是从成本来考虑的。“握着多个有价值的药品批文,即使没有通过新版GMP认证,短期内可与通过新版GMP认证的大型实力企业加速并购整合,但未来随着新药审批制度的改革,药品批文的优势也会相对减弱。”
而对于体量相对较大的企业而言,新建生产线可提高产能,提高企业的品牌建设。早在2013年,贵州百灵即开始在着手生产车间改造GMP认证事宜,其董秘牛民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新的GMP认证推广是国家势在必行的,也可以促进药企对质量的严格管理及提高。“想继续发展的企业,必须进行相关认证的,早晚都要建,早点建成对企业自身发展也有很大的好处。新生产线在安全、质量上都可以得到提升。”
“中国药厂太多,行业分散,又良莠不齐。而且产能过剩,市场上药品同质化严重,新版GMP认证能‘倒逼’规范产品,提升质量,还能通过提高要求和标准让产业自然淘汰。设置GMP门槛淘汰一些产品本身就缺乏竞争力的中小企业,整合行业市场。”史立臣表示。
史上最严飞检
实际上,目前对医药企业威慑力最大的是“飞检”,因为即使药企通过了GMP认证,但若在生产中的任何一个环节发现问题,证书就可能会被收回。
2015年年初,国家药监总局公布了《药品飞行检查办法(草案)》后,全国共有140家药企144张GMP证书被收回。而自今年1月1日起,国家食药监总局将不再承担GMP认证检查任务,所有的GMP认证检查都由各省承担。
“将GMP认证下放到省里后,相关认证的进程会加快些,此前企业进行认证还需要2-3个月的排队时间。但这并不意味着省里可以对企业随意‘放水’,因为总局还有问责等相关机制,从严的原则是不会变的。”史立臣表示。
目前,药品监管逐渐强化,各省份也相应开展了飞检活动。2月23日,江苏省食药监局发布公告,收回立业制药股份有限公司的GMP证书,这是江苏省2016年以来被收回的第一张GMP证书,同时也是全国范围内被收回的第15张。
同在2月23日,安徽省药监局发布通知,印发《2016年药品GMP跟踪飞行检查工作方案》,将对全省持有《药品GMP证书》的药品生产企业开展药品GMP跟踪飞行检查。重点检查内容包括重点检查品种、重点检查企业、重点检查环节三个方面。据安徽省药监局官方数据显示,安徽省目前持有《药品GMP证书》的药品生产企业共有236家。
与此同时,不久前安徽省食药监局发布《关于开展药品生产工艺和处方登记工作的通知》。根据通知内容,将开展药品生产工艺和处方登记工作,建立处方工艺数据库,凡不按入库的批准工艺和处方生产药品的,将以不符合GMP论处,收回其GMP证书。有业内分析人士指出,这项规定在全国属于首创,擅自变更工艺及处方将遭重罚,在飞检严查的形势下,各药企更应注意合规性。
而另一方面,国家食药监总局亦在加强源头的合规性。2015年7月,国家启动药物临床试验数据自查核查工作,对待批生产的1622个药物临床试验项目数据真实性、规范性进行核查,并分3批派出20个检查组开展现场核查。截至2016年1月12日,撤回和不通过合计1151个,占自查核查总数的80%,其中企业主动撤回占到77%,剩余待核查项目273个。
医药网新闻

- 相关报道
-
- 对于做好《职业病分类和目次》施行无关任务的关照 (2025-07-10)
- 参比制剂认定陷“三无身份”窘境 业界提三点建议 (2025-07-09)
- 《对于规范综合诊查类医疗服务价钱名目的关照》政策解读 (2025-07-08)
- 湖北省省内异地就医住院用度按病种分值付费(DIP)结算清理规程(试行) (2025-07-08)
- 2025年公立西医病院高质量倒退年夜会在山东举办 (2025-07-07)
- 长三角三省一市协同推动公共卫生联防联控、医疗服务平衡倒退 (2025-07-04)
- 国度药监局对于宣布优化全性命周期监管支持高端医疗东西立异倒退无关动作的布告 (2025-07-04)
- 国度药监局对于弓足花润喉片转换为非处方药的布告 (2025-07-03)
- 对于D (2025-07-03)
- 第一光阴把握!首个国度级低温安康危险预警来了 (2025-07-03)
- 视频新闻
-
- 图片新闻
-
医药网免责声明:
- 本公司对医药网上刊登之所有信息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之正确性或可靠性;您于此接受并承认信赖任何信息所生之风险应自行承担。本公司,有权但无此义务,改善或更正所刊登信息任何部分之错误或疏失。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医药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联系QQ:896150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