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医药网首页 > 医药资讯 > 医药新闻 > 投资者转投大型生物医药公司?早期研发投资金额大幅下降

投资者转投大型生物医药公司?早期研发投资金额大幅下降


2016年3月22日讯/生物谷BIOON/--随着生物医药产业发展,大量的初创生物医药公司已经成为医药产业重要的创新源泉之一。然而,最近来自美国EPVantage的分析人士在发表的调查报告中指出这一源泉恐将面临枯竭。原因是自2015年开始,以往投资在早期研发项目以及生物医药公司方向的资金开始被转移至大型生物医药公司中。
诚然,对于生物医药产业来说,2015年显得有些特殊。在这一年中人们见到了生物医药公司IPO大排长龙,同样也见证了众多上市公司股价暴跌的“复杂状况”。现有数据显示,尽管2015年上半年生物医药产业IPO情况喜人,但是仅仅几个月后,这些曾经的幸运儿中有超过半数的公司股票已经跌至发行价以下。EPVantage公司的分析师表示,2014年的IPO记录未来似乎很难打破。甚至2016年生物医药公司想要进行IPO的难度也将大大增强。
当然,这其中的原因也是错综复杂。从国际市场上来看,中国市场的衰退似乎正是世界经济萎靡不振的缩影。另一方面,一些政治因素也客观上加剧了这一情况。2015年Valeant公司大幅上调心脏病药物Nitropress和Isuprel的价格引起了消费者广泛批评,而另一家生物医药公司CEOMartinShkreli将一种老药Daraprim加价5000%的做法更是触动了朝野上下的逆鳞。而恰恰生物医药产业今年九月份的第一个转折点正是美国总统候选人希拉里在社交媒体上发声对高药价宣战。
除了IPO大幅减少之外,风投公司的投资数量也明显降低。这被分析人士认为将可能导致小型生物医药公司获得支持资金的难度大幅提升,从而削弱整个产业测创新能力。如今的风投公司似乎更倾向于将资金投给较大规模的生物医药公司。数据显示,2015年风投公司投放在生物医药产业的资金总额在96亿美元,是2008年的两倍之多,然而这些风投公司完成的投资案却仅比2008年多了8件。
而2015年错综复杂的形式也让众多生物医药产业人士的观点分为了两派。一派认为随着市场对新疗法的需求以及西方人口老龄化的加剧,生物医药产业将会再次焕发活力;而另一派悲观者则认为外部市场的价格压力和生物医药公司普遍存在的估值过高问题将最终反映在生物医药产业的发展上,而2016年生物医药产业发展或许将会有更多的不确定性。
本文系生物谷原创编译整理,欢迎转载!点击获取授权。更多资讯请下载生物谷APP.
原始出处:Early-stagebiotechfundingatriskfromdryingwell
医药网新闻
返回顶部】【打印】【关闭
扫描100医药网微信二维码
视频新闻
图片新闻
医药网免责声明:
  • 本公司对医药网上刊登之所有信息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之正确性或可靠性;您于此接受并承认信赖任何信息所生之风险应自行承担。本公司,有权但无此义务,改善或更正所刊登信息任何部分之错误或疏失。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医药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联系QQ:896150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