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点:当今生物医药界最具影响力人物 |
![]() |
2016是生物医药行业的转型之年。议员们热烈讨论药品价格改革,患者强烈要求FDA加快审批速度,大量资本涌入医药研发,CAR-T治疗、PD-1抑制剂、丙肝新药......整个行业呈现井喷之势。
然而,除了正面的因素之外,这个行业的一些支柱也将在未来的一年中愈发脆弱。例如生物仿制药的崛起,正在给整个行业带来一次不小的震动;曾经一度被看好的生物技术IPO,也近乎枯竭。究竟什么才是新药获批的决定因素,这个话题目前已经引起了广泛热议;资本对医药行业的操控,将会处于更加严格的监管之下。
无论如何,整个医药行业从研发到生产、销售、监管,这一切都离不开人的作用,行业的革新,也是由人不断推动的。FiercePharma总结了一份榜单,其中有医药巨头的领导者,有决定新药命运的FDA官员,有实力雄厚的资本家,但无论是谁,他们都将有可能对2016年的生物医药行业产生重大的影响。
值得注意的是,这份榜单强调的是“最有影响力”的人物,而不一定是“最有创新性”或“最成功”的人物。要知道,失败往往比成功更能改变一个行业,从这份榜单上,我们也能找到这样的例子。
下面就跟随生物谷小编一起看看,究竟是哪些人物,能够对2016年的生物医药行业产生重大影响。
1.MarkAlles
Celgene新晋CEO
MarkAlles从前任CEOBobHugin手中接管Celgene,后者在任时一直采取高昂的定价,这也为公司换来了大笔的研发经费。MarkAlles未来面对的形势更加险峻,因为无论在哪个产业管线上,竞争对手都十分强劲。Celgene去年曾花费72亿美元收购Receptos,成功将ozanimod纳入囊中,这是一个处于临床III期的重磅自身免疫病药物。但随后几个月Celgene由于出资过猛出现了下滑趋势。未来MarkAlles需要更加理性地评估Celgene的资产,制定更加合理的投资策略。
2.KyleBass
海曼资本创始人兼董事长
KyleBass于2006年创办了对冲基金公司海曼资本,在次贷危机中做空次级抵押贷款债券获利5.9亿美元,一时声名鹊起。他涉足房地产、债券等多项投资业务,生物医药行业也是他重点涉足的对象。Bass非常擅长钻美国专利法中双方复审(IPR)这一程序的空子从中获利,诺华的多发性硬化药Gilenya就是他的猎物之一。他在专利方面的投资策略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仿制药的发展,许多仿制药公司开始在专利方面采取更激进的态度。
3.JayBradner
诺华生物医学研究所负责人
JayBradner最初是血液病学家,在从事了一段时间基础研究后,开始向转化医学转型。与其他科学家不同的是,他极大限度地公开自己的研究,吸引来自学术界或工业界的科学家一起研究。他表示这样一种“开源”的方式能获得更多的帮助。去年JayBradner成为诺华的研发部门总管,负责6000多名科学家的研究团队和年逾100亿美元的研发经费。JayBradner能够顺利地将生物技术、医药研发和学术界联系在一起,营造一个有利于研发的和谐生态。
4.OlivierBrandicourt
赛诺菲CEO
OlivierBrandicourt担任赛诺菲CEO刚满一年,过去一年总体而言较为平稳,OlivierBrandicourt并未经历过什么重大挫折。Brandicourt进一步强化了和老搭档再生元之间的关系,在肿瘤免疫治疗、PCSK9抑制剂和自身免疫病方面继续深化合作。再生元可以说是赛诺菲的第二个研发部门。
5.HillaryClinton
美国总统候选人
今年是美国大选之年,候选人需要通过关注社会热点话题拉取选票,希拉里也不例外。当前希拉里对生物医药行业可能造成最重大的影响就是药品售价。药价高昂是美国一直以来的问题,民众怨声载道已久,财政也因此背上沉重的负担。希拉里在这一问题上持强硬态度,希望医药公司能够准确评估研发、生产成本,制定合理的售价。然而新药研发成本确实巨大,降低药价可能会影响研发积极性,这是未来生物医药巨头和政府之间博弈的关键点。
6.BelénGarijo
德国默克医疗保健部CEO
德国默克公司近几年来陷入和默沙东的商标官司不能自拔,且预计这将是一场漫长的战斗。如果说商标官司只是小痛痒,默克黯淡的产业线则是当前面临的主要问题。一系列肿瘤药、多发性硬化等药物研发失败,导致默克过去几年裁员不断,仅有的几个重磅药物也逐渐失去竞争力。BelénGarijo出生于西班牙,原本是默克雪兰诺的负责人,从今年起将正式接管默克集团。她主导的与辉瑞的肿瘤免疫治疗合作为默克的产业线注入了生机,由于免疫检查点抑制剂领域竞争激烈,BelénGarijo并不想把重点放在黑色素瘤的治疗上,而是胃癌等其它实体瘤。为了强化研发管线,过去的18个月中,默克与SyndaxPharmaceuticals、Selvita、Intrexon等许多公司展开合作。
7.JohnMilligan
吉利德CEO
吉利德在过去两三年中可以被称为一个现象级的公司,凭借Sovaldi、Harvoni等丙肝药物,吉利德从一个小公司迅速发展成行业新贵。许多评论会将吉利德的成功归结于运气,但正如葛兰素史克CEOAndrewWitty评价的那样,吉利德以110亿美元收购Pharmasset,足以体现吉利德令人惊叹的战略眼光和胆识,吉利德CEOJohnMilligan从不把公司置于一个貌似安全的处境,而是喜欢不断挑战,这或许就是成就吉利德的重要原因之一。除了丙肝药之外,吉利德正在努力扩大自身的研发管线。
8.J.MichaelPearson
Valeant公司CEO
Valeant可以说是生物医药行业的一朵奇葩。与研发占主导的大多数制药巨头不同,Valeant并不在意自身的研发管线,大部分上市药都是从其它公司购入。然而,就在上周,Valeant模式遭到了沉重的打击。Valeant的股价在一天内暴跌50%,这对于一个上市公司简直是一场噩梦,甚至许多分析师认为Valeant即将面临破产。股价暴跌与新药品定价法规有密切关系,据称新规定要求药企参照研发成本定价,而Valeant这样研发管线几乎为零的公司将不止何去何从。据传Pearson已经辞职,Valeant即将换帅,这或许就是Valeant给整个行业提供的一个教训。
9.IanRead
辉瑞CEO
辉瑞的CEORead可以说是掌管制药巨头游刃有余,其战略眼光和策略是其它许多公司掌门人难以比肩的。去年辉瑞制造了生物医药行业史上最大的一桩并购案,以1600亿美元并购艾尔建,成为全球第一制药巨头。这一合并不仅是为了完善辉瑞的研发管线和产品组合,最重要的是通过“税负倒置”成功避税。
10.JanetWoodcock
FDA药品评价与研究中心负责人
药品上市前的最后一关是各监管机构的审批,作为美国FDA药品评价与研究中心负责人,JanetWoodcock需要在各方声音中斡旋。大众批评近几年来FDA的审批越来越偏袒制药公司;行业内抱怨FDA审批速度不够快;罕见病患者希望改革审批相关药物的制度......作为在FDA工作了20多年的资深从业者,JanetWoodcock具有丰富的经验以及鲜明的办事风格,她能够采纳并评估多方意见,并灵活处理。去年FDA批准了45个新药,前年是41个,可见FDA的审批速度正在加快。未来JanetWoodcock需要思考的是,什么才是决定药品获批的关键因素?对这个问题的回答,将会对生物医药行业产生深远的影响。
本文系生物谷原创编译整理,欢迎转载!点击获取授权。更多资讯请下载生物谷APP.
原始出处:Themostinfluentialpeopleinbiopharmatoday
图片来源:FierceBiotech
相关会议推荐
2016创新药物发展与合作论坛
会议时间:2016.05.19-2016.05.20会议地点:上海
会议详情:http://www.bioon.com/z/2016biopharma/Index.shtml
医药网新闻
然而,除了正面的因素之外,这个行业的一些支柱也将在未来的一年中愈发脆弱。例如生物仿制药的崛起,正在给整个行业带来一次不小的震动;曾经一度被看好的生物技术IPO,也近乎枯竭。究竟什么才是新药获批的决定因素,这个话题目前已经引起了广泛热议;资本对医药行业的操控,将会处于更加严格的监管之下。
无论如何,整个医药行业从研发到生产、销售、监管,这一切都离不开人的作用,行业的革新,也是由人不断推动的。FiercePharma总结了一份榜单,其中有医药巨头的领导者,有决定新药命运的FDA官员,有实力雄厚的资本家,但无论是谁,他们都将有可能对2016年的生物医药行业产生重大的影响。
值得注意的是,这份榜单强调的是“最有影响力”的人物,而不一定是“最有创新性”或“最成功”的人物。要知道,失败往往比成功更能改变一个行业,从这份榜单上,我们也能找到这样的例子。
下面就跟随生物谷小编一起看看,究竟是哪些人物,能够对2016年的生物医药行业产生重大影响。
1.MarkAlles
Celgene新晋CEO
MarkAlles从前任CEOBobHugin手中接管Celgene,后者在任时一直采取高昂的定价,这也为公司换来了大笔的研发经费。MarkAlles未来面对的形势更加险峻,因为无论在哪个产业管线上,竞争对手都十分强劲。Celgene去年曾花费72亿美元收购Receptos,成功将ozanimod纳入囊中,这是一个处于临床III期的重磅自身免疫病药物。但随后几个月Celgene由于出资过猛出现了下滑趋势。未来MarkAlles需要更加理性地评估Celgene的资产,制定更加合理的投资策略。
2.KyleBass
海曼资本创始人兼董事长
KyleBass于2006年创办了对冲基金公司海曼资本,在次贷危机中做空次级抵押贷款债券获利5.9亿美元,一时声名鹊起。他涉足房地产、债券等多项投资业务,生物医药行业也是他重点涉足的对象。Bass非常擅长钻美国专利法中双方复审(IPR)这一程序的空子从中获利,诺华的多发性硬化药Gilenya就是他的猎物之一。他在专利方面的投资策略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仿制药的发展,许多仿制药公司开始在专利方面采取更激进的态度。
3.JayBradner
诺华生物医学研究所负责人
JayBradner最初是血液病学家,在从事了一段时间基础研究后,开始向转化医学转型。与其他科学家不同的是,他极大限度地公开自己的研究,吸引来自学术界或工业界的科学家一起研究。他表示这样一种“开源”的方式能获得更多的帮助。去年JayBradner成为诺华的研发部门总管,负责6000多名科学家的研究团队和年逾100亿美元的研发经费。JayBradner能够顺利地将生物技术、医药研发和学术界联系在一起,营造一个有利于研发的和谐生态。
4.OlivierBrandicourt
赛诺菲CEO
OlivierBrandicourt担任赛诺菲CEO刚满一年,过去一年总体而言较为平稳,OlivierBrandicourt并未经历过什么重大挫折。Brandicourt进一步强化了和老搭档再生元之间的关系,在肿瘤免疫治疗、PCSK9抑制剂和自身免疫病方面继续深化合作。再生元可以说是赛诺菲的第二个研发部门。
5.HillaryClinton
美国总统候选人
今年是美国大选之年,候选人需要通过关注社会热点话题拉取选票,希拉里也不例外。当前希拉里对生物医药行业可能造成最重大的影响就是药品售价。药价高昂是美国一直以来的问题,民众怨声载道已久,财政也因此背上沉重的负担。希拉里在这一问题上持强硬态度,希望医药公司能够准确评估研发、生产成本,制定合理的售价。然而新药研发成本确实巨大,降低药价可能会影响研发积极性,这是未来生物医药巨头和政府之间博弈的关键点。
6.BelénGarijo
德国默克医疗保健部CEO
德国默克公司近几年来陷入和默沙东的商标官司不能自拔,且预计这将是一场漫长的战斗。如果说商标官司只是小痛痒,默克黯淡的产业线则是当前面临的主要问题。一系列肿瘤药、多发性硬化等药物研发失败,导致默克过去几年裁员不断,仅有的几个重磅药物也逐渐失去竞争力。BelénGarijo出生于西班牙,原本是默克雪兰诺的负责人,从今年起将正式接管默克集团。她主导的与辉瑞的肿瘤免疫治疗合作为默克的产业线注入了生机,由于免疫检查点抑制剂领域竞争激烈,BelénGarijo并不想把重点放在黑色素瘤的治疗上,而是胃癌等其它实体瘤。为了强化研发管线,过去的18个月中,默克与SyndaxPharmaceuticals、Selvita、Intrexon等许多公司展开合作。
7.JohnMilligan
吉利德CEO
吉利德在过去两三年中可以被称为一个现象级的公司,凭借Sovaldi、Harvoni等丙肝药物,吉利德从一个小公司迅速发展成行业新贵。许多评论会将吉利德的成功归结于运气,但正如葛兰素史克CEOAndrewWitty评价的那样,吉利德以110亿美元收购Pharmasset,足以体现吉利德令人惊叹的战略眼光和胆识,吉利德CEOJohnMilligan从不把公司置于一个貌似安全的处境,而是喜欢不断挑战,这或许就是成就吉利德的重要原因之一。除了丙肝药之外,吉利德正在努力扩大自身的研发管线。
8.J.MichaelPearson
Valeant公司CEO
Valeant可以说是生物医药行业的一朵奇葩。与研发占主导的大多数制药巨头不同,Valeant并不在意自身的研发管线,大部分上市药都是从其它公司购入。然而,就在上周,Valeant模式遭到了沉重的打击。Valeant的股价在一天内暴跌50%,这对于一个上市公司简直是一场噩梦,甚至许多分析师认为Valeant即将面临破产。股价暴跌与新药品定价法规有密切关系,据称新规定要求药企参照研发成本定价,而Valeant这样研发管线几乎为零的公司将不止何去何从。据传Pearson已经辞职,Valeant即将换帅,这或许就是Valeant给整个行业提供的一个教训。
9.IanRead
辉瑞CEO
辉瑞的CEORead可以说是掌管制药巨头游刃有余,其战略眼光和策略是其它许多公司掌门人难以比肩的。去年辉瑞制造了生物医药行业史上最大的一桩并购案,以1600亿美元并购艾尔建,成为全球第一制药巨头。这一合并不仅是为了完善辉瑞的研发管线和产品组合,最重要的是通过“税负倒置”成功避税。
10.JanetWoodcock
FDA药品评价与研究中心负责人
药品上市前的最后一关是各监管机构的审批,作为美国FDA药品评价与研究中心负责人,JanetWoodcock需要在各方声音中斡旋。大众批评近几年来FDA的审批越来越偏袒制药公司;行业内抱怨FDA审批速度不够快;罕见病患者希望改革审批相关药物的制度......作为在FDA工作了20多年的资深从业者,JanetWoodcock具有丰富的经验以及鲜明的办事风格,她能够采纳并评估多方意见,并灵活处理。去年FDA批准了45个新药,前年是41个,可见FDA的审批速度正在加快。未来JanetWoodcock需要思考的是,什么才是决定药品获批的关键因素?对这个问题的回答,将会对生物医药行业产生深远的影响。
本文系生物谷原创编译整理,欢迎转载!点击获取授权。更多资讯请下载生物谷APP.
原始出处:Themostinfluentialpeopleinbiopharmatoday
图片来源:FierceBiotech
相关会议推荐
2016创新药物发展与合作论坛
会议时间:2016.05.19-2016.05.20会议地点:上海
会议详情:http://www.bioon.com/z/2016biopharma/Index.shtml
医药网新闻

- 相关报道
-
- 对于做好《职业病分类和目次》施行无关任务的关照 (2025-07-10)
- 参比制剂认定陷“三无身份”窘境 业界提三点建议 (2025-07-09)
- 《对于规范综合诊查类医疗服务价钱名目的关照》政策解读 (2025-07-08)
- 湖北省省内异地就医住院用度按病种分值付费(DIP)结算清理规程(试行) (2025-07-08)
- 2025年公立西医病院高质量倒退年夜会在山东举办 (2025-07-07)
- 长三角三省一市协同推动公共卫生联防联控、医疗服务平衡倒退 (2025-07-04)
- 国度药监局对于宣布优化全性命周期监管支持高端医疗东西立异倒退无关动作的布告 (2025-07-04)
- 国度药监局对于弓足花润喉片转换为非处方药的布告 (2025-07-03)
- 对于D (2025-07-03)
- 第一光阴把握!首个国度级低温安康危险预警来了 (2025-07-03)
- 视频新闻
-
- 图片新闻
-
医药网免责声明:
- 本公司对医药网上刊登之所有信息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之正确性或可靠性;您于此接受并承认信赖任何信息所生之风险应自行承担。本公司,有权但无此义务,改善或更正所刊登信息任何部分之错误或疏失。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医药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联系QQ:896150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