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改委:大规模严查医药垄断、高价! |
![]() |
医药网5月30日讯 近日,国家发改委发布了《关于在全国开展药品价格专项检查的通知》(发改价监〔2016〕1101号),部署各级价格主管部门在全国范围内开展药品价格专项检查工作。
为期5个月的药价大严查开启!
根据通知内容,专项检查从2016年6月1日开始,至2016年10月31日结束,检查的范围是药品生产经营企业、医疗机构、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血站、药品集中招标采购平台、药品采购机构以及相关行业协会的价格行为。重点检查价格出现异常波动的原料药、药品品种,集中力量解决群众和企业反映强烈的问题。
以下行为将被重点查处:
(一)原料药、药品生产经营企业达成、实施垄断协议的行为,行业协会组织生产经营企业达成、实施垄断协议的行为;
(二)原料药、药品生产经营企业滥用市场支配地位,以不公平高价销售原料药、药品的行为;
(三)社会零售企业虚构原价、误导性价格标示等价格欺诈行为;
(四)医疗机构不执行政府定价药品零差率、加价率政策的行为;
(五)政府定价药品突破政府规定的最高出厂(零售)价格销售的行为;
(六)不按规定执行明码标价、价格公示制度的行为;
(七)其它违反《价格法》、《反垄断法》的行为。
通知强调,此次专项检查由国家发展改革委统一部署,省级价格主管部门具体组织实施。将严格落实“双随机、一公开”,在有举报必查、有线索必查的基础上,对检查对象进行随机抽查,并及时公布抽查情况及结果。
专项检查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前期调研及培训(6月1日-6月30日)
通过汇总分析药品价格监测、价格举报、媒体反映信息,到相关业务主管部门、企业、协会实地调研、召开座谈会等,收集违法线索,确定专项检查的重点和目标,开展药品价格政策和检查技能培训。各省级价格主管部门要根据前期调研情况,结合本地实际,制定具体检查工作方案。
第二阶段,对生产经营企业进行检查(7月1日-8月31日)
根据前期调研发现的问题,对发现违法线索的生产企业、经销企业进行检查;结合群众和企业反映强烈的原料药、血液制品、中药饮片及其他药品品种,对生产经营企业进行随机抽查,抽查覆盖率不低于10%。
第三阶段,对医疗机构、采购平台等进行检查(9月1日-10月31日)
省级价格主管部门对本省范围内三级甲等医院、省级药品采购平台进行随机抽查,组织市县价格主管部门对其它医疗机构、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血站以及行业协会进行随机抽查,抽查覆盖率不低于20%。
药企再次面临挑战
自从2015年6月1日正式开放药价以来,各级监管部门对于药品价格的监控也更加严格。不少地区实行价格监测报告制度,及时反映药价改革前后价格变动情况。还有部分省市建立跨部门药价信息平台,加快与医疗卫生、医疗保障、药品监管等部门的信息共享等。
去年7月,业内就流传一份国家发改委《关于做好药品价格重点监测工作的通知(讨论稿)》,其中明确将建立国家重点监测品种目录。目录涉及480个品种,包含医保目录内外资专利品种、血液制品、过去市场短缺品种,中成药独家品种几近全部在内,涉及近千家制药企业的重点“利润牛”。对于不少药企而言,药品价格一直是一道过不去的坎。
药品价格,一直是民生关注的热点。如地高辛片,就曾在去年药价开放一个月后因涨价十倍而被媒体广泛报道。而在今年一月,国家发改委也开出药价放开以来的第一张反药品垄断罚单!重庆青阳、重庆大同、江苏世贸天阶、上海信谊联合、商丘华杰等5家公司达成并实施别嘌醇片垄断协议案依法作出处罚,合计罚款399.54万元。
其实,业内人士都清楚,现在一些药品之所以出现涨价的现象,很大程度是因为之前的价格太低了!还有就是近年来的原料涨价、成本上涨所致。
有专家认为,药价改革是让药品进行更充分的市场竞争,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状态下,部分药品可能会出现价格波动,需要经过几轮调整,才能使药价保持在合理水平,让药品价格更符合市场规律。
医药网新闻
为期5个月的药价大严查开启!
根据通知内容,专项检查从2016年6月1日开始,至2016年10月31日结束,检查的范围是药品生产经营企业、医疗机构、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血站、药品集中招标采购平台、药品采购机构以及相关行业协会的价格行为。重点检查价格出现异常波动的原料药、药品品种,集中力量解决群众和企业反映强烈的问题。
以下行为将被重点查处:
(一)原料药、药品生产经营企业达成、实施垄断协议的行为,行业协会组织生产经营企业达成、实施垄断协议的行为;
(二)原料药、药品生产经营企业滥用市场支配地位,以不公平高价销售原料药、药品的行为;
(三)社会零售企业虚构原价、误导性价格标示等价格欺诈行为;
(四)医疗机构不执行政府定价药品零差率、加价率政策的行为;
(五)政府定价药品突破政府规定的最高出厂(零售)价格销售的行为;
(六)不按规定执行明码标价、价格公示制度的行为;
(七)其它违反《价格法》、《反垄断法》的行为。
通知强调,此次专项检查由国家发展改革委统一部署,省级价格主管部门具体组织实施。将严格落实“双随机、一公开”,在有举报必查、有线索必查的基础上,对检查对象进行随机抽查,并及时公布抽查情况及结果。
专项检查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前期调研及培训(6月1日-6月30日)
通过汇总分析药品价格监测、价格举报、媒体反映信息,到相关业务主管部门、企业、协会实地调研、召开座谈会等,收集违法线索,确定专项检查的重点和目标,开展药品价格政策和检查技能培训。各省级价格主管部门要根据前期调研情况,结合本地实际,制定具体检查工作方案。
第二阶段,对生产经营企业进行检查(7月1日-8月31日)
根据前期调研发现的问题,对发现违法线索的生产企业、经销企业进行检查;结合群众和企业反映强烈的原料药、血液制品、中药饮片及其他药品品种,对生产经营企业进行随机抽查,抽查覆盖率不低于10%。
第三阶段,对医疗机构、采购平台等进行检查(9月1日-10月31日)
省级价格主管部门对本省范围内三级甲等医院、省级药品采购平台进行随机抽查,组织市县价格主管部门对其它医疗机构、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血站以及行业协会进行随机抽查,抽查覆盖率不低于20%。
药企再次面临挑战
自从2015年6月1日正式开放药价以来,各级监管部门对于药品价格的监控也更加严格。不少地区实行价格监测报告制度,及时反映药价改革前后价格变动情况。还有部分省市建立跨部门药价信息平台,加快与医疗卫生、医疗保障、药品监管等部门的信息共享等。
去年7月,业内就流传一份国家发改委《关于做好药品价格重点监测工作的通知(讨论稿)》,其中明确将建立国家重点监测品种目录。目录涉及480个品种,包含医保目录内外资专利品种、血液制品、过去市场短缺品种,中成药独家品种几近全部在内,涉及近千家制药企业的重点“利润牛”。对于不少药企而言,药品价格一直是一道过不去的坎。
药品价格,一直是民生关注的热点。如地高辛片,就曾在去年药价开放一个月后因涨价十倍而被媒体广泛报道。而在今年一月,国家发改委也开出药价放开以来的第一张反药品垄断罚单!重庆青阳、重庆大同、江苏世贸天阶、上海信谊联合、商丘华杰等5家公司达成并实施别嘌醇片垄断协议案依法作出处罚,合计罚款399.54万元。
其实,业内人士都清楚,现在一些药品之所以出现涨价的现象,很大程度是因为之前的价格太低了!还有就是近年来的原料涨价、成本上涨所致。
有专家认为,药价改革是让药品进行更充分的市场竞争,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状态下,部分药品可能会出现价格波动,需要经过几轮调整,才能使药价保持在合理水平,让药品价格更符合市场规律。
医药网新闻

- 相关报道
-
- 对于做好《职业病分类和目次》施行无关任务的关照 (2025-07-10)
- 参比制剂认定陷“三无身份”窘境 业界提三点建议 (2025-07-09)
- 《对于规范综合诊查类医疗服务价钱名目的关照》政策解读 (2025-07-08)
- 湖北省省内异地就医住院用度按病种分值付费(DIP)结算清理规程(试行) (2025-07-08)
- 2025年公立西医病院高质量倒退年夜会在山东举办 (2025-07-07)
- 长三角三省一市协同推动公共卫生联防联控、医疗服务平衡倒退 (2025-07-04)
- 国度药监局对于宣布优化全性命周期监管支持高端医疗东西立异倒退无关动作的布告 (2025-07-04)
- 国度药监局对于弓足花润喉片转换为非处方药的布告 (2025-07-03)
- 对于D (2025-07-03)
- 第一光阴把握!首个国度级低温安康危险预警来了 (2025-07-03)
- 视频新闻
-
- 图片新闻
-
医药网免责声明:
- 本公司对医药网上刊登之所有信息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之正确性或可靠性;您于此接受并承认信赖任何信息所生之风险应自行承担。本公司,有权但无此义务,改善或更正所刊登信息任何部分之错误或疏失。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医药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联系QQ:896150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