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届“架起连接生物医学界的桥梁”系列专题讨论会议召开 |
![]() |
原标题:第三届“架起连接生物医学界的桥梁”系列专题讨论会议召开
-专家共同讨论“人类与微生物群共生关系的前沿研究”
香港2016年6月2日电/ / -- 第三届“架起连接生物医学界的桥梁”系列专题讨论会议于5月23日-25日在中国香港召开,本次会议的主题是“人类与微生物群共生关系的前沿研究”,该会议旨在讨论寄生微生物群在人体生理学、疾病和新型治疗方法开发中的重要作用。本次会议不仅旨在促进重要研究领域内重大研究进展成果的交流,而且致力于增进东西方研究人员、临床医生之间的沟通与合作。今年的大会涵盖了广泛及热门的主题,其中包括:寄生微生物群的进化;环境中的微生物群;宿主-微生物群相互作用和免疫反应;饮食、代谢和肠道微生物群之间的关系;克服处理大数据的困难。该会议由益普生基金、美国科学促进会/《科学》杂志社(AAAS/Science)和美国科学促进会/《科学转化医学》杂志社(AAAS/Science Translational Medicine)以及香港大学李嘉诚医学院合办。
所有的有机体,包括人类均生活在一个由微生物构成的大环境里。几种特定的微生物群可导致重大伤害,但是,大部分微生物群是无害的,并且必须存在。事实上,动植物正常发育的很多方面都需要良性微生物群的定植,并经过几千年的共同演化来形成一种特定的共生关系。今年的大会就寄生微生物群及寄生微生物群与宿主的相互作用等很多令人振奋的问题展开讨论,主要包括以下的内容:生态系统和人类健康如何受益于这些相互作用?早期细菌定植如何影响我们免疫系统及大脑的发育?我们的肠道微生物群如何保护我们的健康并使我们免受毁灭性疾病,如癌症或炎性疾病的侵扰?新型疗法的机会在哪里?
“架起连接生物医学界的桥梁”系列专题讨论简介
益普生基金和美国科学促进会共同决定于2014年推出系列专题讨论会,会议框架主题为“架起连接生物医学界的桥梁”,该会议不仅仅旨在促进重要研究领域内的重大研究进展成果的交流,更希望增进东西方研究人员、临床医生和行业科学工作者之间的沟通与合作。该会议将在不同的亚洲国家每年举办一次,与当地合作方共同举办,并每次选择一个具有突破性的会议主题。首届会议在北京举办,合作方是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主题为干细胞治疗和再生医学。第二届会议于2015在日本东京举办,合作方是日本理化学研究所(Riken),主题为神经回路与神经技术。
香港大学李嘉诚医学院简介
香港大学医学院(HKU)是香港高等教育机构中历史最悠久的学府,由伦敦传道会于1887年成立,原称为香港华人西医书院,于1907年更名为香港西医书院。1911年香港大学成立,香港西医书院成首个并入香港大学的学院。在为香港提供一个多世纪的教育服务后,该学院已确立了其作为学习、创新和进取的著名医学学府的地位;学院一贯秉承道德、洞察力和关爱的价值观。该学院一直处于医学研究和新型临床技术开发的前沿。正是因为科研人员持之以恒的精神,使得学院在癌症和肝病研究与治疗中做出了重要贡献,并在以下领域取得了重大进步:组织分型、脊柱外科、传染病、体外受精技术、内分泌疾病及与吸烟有关的疾病。在现有研究强项和重要研究主体的基础上,该学院还成立其他5个策略性研究领域,即癌症、心、脑、内分泌及抗衰老研究、感染与免疫学、公共健康、生殖、发育和成长有所建树,学院在这些领域内打破了学科界限,开启了新的探索领域,促进跨学科的研究与合作。此外,该学院还成立了核心设施队伍,为各研究小组提供技术支持。该学院的努力都将转化成造福于患者和社会的前沿研究。
美国科学促进会/《科学》杂志社简介
美国科学促进会(AAAS)是世界最大的综合性科学组织,也是《科学》杂志、《科学转化医学》杂志及《科学信号》杂志、《科学进展》杂志的出版者。美国科学促进会成立于1848年,包括261家分支机构和科学团体,为1000万成员服务。在全世界同类的综合性科学杂志中,《科学》杂志的付费发行量排在首位,读者人数总计达到100万人。作为一家非盈利机构,美国科学促进会对所有公众开放,并且通过出版最先进的科学研究成果,以及科学政策、国际项目和科学教育等方面的活动,一直在践行“促进科学发展及造福社会”的宗旨。
美国科学促进会/《科学转化医学》杂志社简介
《科学转化医学》杂志于2009年10月正式创刊,其目标是通过提供一个平台,以便与医学相关的所有成熟学科与新兴学科的研究人员交流在基础、转化与临床研究领域的最新生物医学研究成果,以改善人类健康状况。虽然我们对人体生物学基础的认识已有50多年,也有许多强大的新技术,但将这些知识转化成有效的新疗法和健康措施的进程却一直非常缓慢。这种矛盾的现状,也证明了科学转化医学研究人员将现代科学的基本发现和试验方法用于减少人类痛苦时所面临的挑战极其复杂。《科学转化医学》杂志的一个主要目标是发表那些确认和填补基础研究与医学应用交叉领域科学知识空白的论文,以加快科学知识转化成新治疗方法的进程,从而有效地预防、诊断和治疗人类疾病。
医药网新闻
- 相关报道
-
- Nat Metabol:神经元中的“能量储备站”——甘油三酯或在大脑代谢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 (2025-07-08)
- 主论坛嘉宾日程公布!梁琼麟/孙伟 /严俊等嘉宾出席,2025(第五届)类器官大会北京站!8月29-30日即将开幕! (2025-07-08)
- Cell重磅:华人团队首次从iPSC构建出高度血管化的肺和肠道类器官,一作已回国加入中科院 (2025-07-08)
- Mater Today Bio:3D打印可灌注血管化皮肤模型亮眼登场!自带"营养通道",模拟伤口愈合超给力,药物测试更靠谱 (2025-07-08)
- 诺华首款新生儿及婴幼儿疟疾治疗药物获批 (2025-07-08)
- 黑龙江省集中带量推销药品进下层医疗机构、进平易近营医疗机构、进批发药店任务施行方案 (2025-07-08)
- 海南省印发《三医真实天下数据使用治理暂行方法》 (2025-07-08)
- 《自然·医学》:运动是改善疾病的“通解”!临床试验证实,对于身患两种及以上共病的成年人而言,运动有益,可提高生活质量 (2025-07-08)
- 国内“三甲”医院纷纷布局细胞治疗,脐带血免疫细胞治疗迎来新机遇 (2025-07-07)
- 告别乙肝,全球首个针对慢性乙肝的细胞治疗产品SCG101V获批临床 (2025-07-07)
- 视频新闻
-
- 图片新闻
-
医药网免责声明:
- 本公司对医药网上刊登之所有信息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之正确性或可靠性;您于此接受并承认信赖任何信息所生之风险应自行承担。本公司,有权但无此义务,改善或更正所刊登信息任何部分之错误或疏失。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医药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联系QQ:896150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