销售器械哪些政策不合理 |
![]() |
医药网3月17日讯
为何我们做市场的时候,经常丢单?
为何潜在客户都不愿意做公司的代理商?
为何公司的市场推广工作如此费力?
为何代理商积极性不高,业绩提升乏力?
为何业绩持续增长,企业却持续亏损?
为何持续低价的企业最终死掉,
而高性价比的企业却越做越大?
解决以上问题的关键在哪里?抛开其他因素不谈,销售政策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因为销售政策是整个营销管理体系的核心,直接影响企业的生存和发展。销售政策的制定与运用关系到一系列市场活动的顺利进行,是一项引导性、激励性销售措施。然而,物极则必反,泛滥则成灾。
目前,国内常规类医疗器械同质化严重,一个产品通常有几十乃至上百个竞争对手,如监护仪、注射器、B超、DR等,滥用优惠政策已形成恶性竞争,厂家之间互相攀比,非晶硅平板DR成交价已降到23万元/台,延长保修期、分期付款等促销政策,导致经销商的胃口越来越大,厂家丧失了市场主动权,处于极为尴尬的境地。130多家DR生产厂家绝大多数不挣钱,甚至出现亏本状态。销售政策不合理表现在以下5个方面:
1.凭经验想象制定政策。政策的不合理主要指政策本身是错误的,或者存在很大的漏洞,执行难度过大。同时,政策制定者们对市场不了解,或了解不透,不是在充分调研市场的基础上,根据市场的实际发展状况来制定政策,而是凭着自己的经验、想象,认为应该这样,应该那样,这就容易出台许多形而上学的政策,直接导致销售政策变形,最后执行效果可想而知,这是政策不合理最主要的原因。
2.欠缺整体规划和前瞻性。政策具有特殊的权威性、前瞻性、全面性和指导性,实施后对市场的发展、产品的销售会产生很大影响,甚至关系到这个产品在某个区域市场,甚至全国市场的前途。
但是一些决策者出于各种原因,比如片面追求短期个人业绩、自身综合素质偏低、对公司忠诚度不高、个人工作积极性影响、市场环境比较恶劣、行业发展状况比较复杂等等,制定出的政策更多体现典型的片面行为、短期行为和暂时行为,并没有考虑到一个品牌的长期良性发展,这就是常说的“头痛医头,脚痛医脚”。
3.政策含糊或模棱两可。制定政策最根本的目的就是要人去执行。如果一个政策别人看不懂或理解不了,执行起来就会产生很多偏差,最后的效果可想而知。如何消除或减少理解误差的产生呢?需要健全沟通体系,加强沟通渠道的畅通和有效性,减少信息失真或缺失。
4.赊销,压货,放信誉额度政策。有些企业片面追求销售额,或过度要求铺点数量,而屈从经销商压力,赊销货物或放信誉额度,这是最糟糕的销售政策。中国市场的代理商普遍信用不佳,许多厂家最担心货款回收问题,但在实际操作中,有时又赊货或放信誉额度给客户,还有个别职业经理人离职前在市场上大量压货或放政策,这不仅是工作失职问题,而是个人道德品质问题。
5.频繁运用进货奖励政策。经销商根据合同价格进货,只要订单达到一定额度,或者在厂家分配额度内,可享受厂家额外提供的折扣或实物奖励。
进货奖励政策会产生下述结果:一是经销商产品库存大量堆积。短期内厂家从销售报表上看销量大增,但从长期角度,排除市场推广、竞争等因素影响,因库存增加、产品周转慢,总销量不见增长反而可能下跌。
二是为经销商窜货、冲货推波助澜。大经销商会得到更多的进货奖励,常常将此批货物以低于厂价销往区外市场,最终自身年终奖励可能多了,产品价格体系却混乱了。
三是终端网点并未因此增加。进货奖励政策制定者的动机,可能是为了某些职业经理人员的个人利益。
医药网新闻
为何我们做市场的时候,经常丢单?
为何潜在客户都不愿意做公司的代理商?
为何公司的市场推广工作如此费力?
为何代理商积极性不高,业绩提升乏力?
为何业绩持续增长,企业却持续亏损?
为何持续低价的企业最终死掉,
而高性价比的企业却越做越大?
解决以上问题的关键在哪里?抛开其他因素不谈,销售政策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因为销售政策是整个营销管理体系的核心,直接影响企业的生存和发展。销售政策的制定与运用关系到一系列市场活动的顺利进行,是一项引导性、激励性销售措施。然而,物极则必反,泛滥则成灾。
目前,国内常规类医疗器械同质化严重,一个产品通常有几十乃至上百个竞争对手,如监护仪、注射器、B超、DR等,滥用优惠政策已形成恶性竞争,厂家之间互相攀比,非晶硅平板DR成交价已降到23万元/台,延长保修期、分期付款等促销政策,导致经销商的胃口越来越大,厂家丧失了市场主动权,处于极为尴尬的境地。130多家DR生产厂家绝大多数不挣钱,甚至出现亏本状态。销售政策不合理表现在以下5个方面:
1.凭经验想象制定政策。政策的不合理主要指政策本身是错误的,或者存在很大的漏洞,执行难度过大。同时,政策制定者们对市场不了解,或了解不透,不是在充分调研市场的基础上,根据市场的实际发展状况来制定政策,而是凭着自己的经验、想象,认为应该这样,应该那样,这就容易出台许多形而上学的政策,直接导致销售政策变形,最后执行效果可想而知,这是政策不合理最主要的原因。
2.欠缺整体规划和前瞻性。政策具有特殊的权威性、前瞻性、全面性和指导性,实施后对市场的发展、产品的销售会产生很大影响,甚至关系到这个产品在某个区域市场,甚至全国市场的前途。
但是一些决策者出于各种原因,比如片面追求短期个人业绩、自身综合素质偏低、对公司忠诚度不高、个人工作积极性影响、市场环境比较恶劣、行业发展状况比较复杂等等,制定出的政策更多体现典型的片面行为、短期行为和暂时行为,并没有考虑到一个品牌的长期良性发展,这就是常说的“头痛医头,脚痛医脚”。
3.政策含糊或模棱两可。制定政策最根本的目的就是要人去执行。如果一个政策别人看不懂或理解不了,执行起来就会产生很多偏差,最后的效果可想而知。如何消除或减少理解误差的产生呢?需要健全沟通体系,加强沟通渠道的畅通和有效性,减少信息失真或缺失。
4.赊销,压货,放信誉额度政策。有些企业片面追求销售额,或过度要求铺点数量,而屈从经销商压力,赊销货物或放信誉额度,这是最糟糕的销售政策。中国市场的代理商普遍信用不佳,许多厂家最担心货款回收问题,但在实际操作中,有时又赊货或放信誉额度给客户,还有个别职业经理人离职前在市场上大量压货或放政策,这不仅是工作失职问题,而是个人道德品质问题。
5.频繁运用进货奖励政策。经销商根据合同价格进货,只要订单达到一定额度,或者在厂家分配额度内,可享受厂家额外提供的折扣或实物奖励。
进货奖励政策会产生下述结果:一是经销商产品库存大量堆积。短期内厂家从销售报表上看销量大增,但从长期角度,排除市场推广、竞争等因素影响,因库存增加、产品周转慢,总销量不见增长反而可能下跌。
二是为经销商窜货、冲货推波助澜。大经销商会得到更多的进货奖励,常常将此批货物以低于厂价销往区外市场,最终自身年终奖励可能多了,产品价格体系却混乱了。
三是终端网点并未因此增加。进货奖励政策制定者的动机,可能是为了某些职业经理人员的个人利益。
医药网新闻

- 相关报道
-
- 柳叶刀:塑料危机——对人类从摇篮到坟墓的健康威胁 (2025-08-05)
- Nature子刊:中山大学林浩添/陈崴团队开发AI模型,利用视网膜图像无创诊断慢性肾病 (2025-08-05)
- 四部分脱手!医疗科普不是“流量生意” (2025-08-05)
- 3000余人追踪35年!JAMA子刊:心血管病发前12年身体活动已下滑,发病后运动量暴跌78% (2025-08-05)
- David Baker最新论文:像拼乐高一样设计蛋白,可编程蛋白组装,解锁纳米材料新纪元 (2025-08-05)
- Cancer Cell:肺腺癌的多组学分析——科学家成功揭示跨种族和暴露背景下的致癌机制 (2025-08-05)
- Cell:演化的“加速器”,癌症的“催化剂”——揭秘转录因子一体两面的遗传功能 (2025-08-05)
- Nature:李芝倩等编辑 “隐形基因开关” 使蚊子不再传播疟疾 (2025-08-04)
- 人类也拥有冬眠“超能力”?《科学》背靠背揭开冬眠秘密,或有助于多种疾病治疗 (2025-08-04)
- 8.5亿美元BD交易背后,乐普生物的“成长密码” (2025-08-04)
- 视频新闻
-
- 图片新闻
-
医药网免责声明:
- 本公司对医药网上刊登之所有信息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之正确性或可靠性;您于此接受并承认信赖任何信息所生之风险应自行承担。本公司,有权但无此义务,改善或更正所刊登信息任何部分之错误或疏失。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医药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联系QQ:896150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