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家巨头跨界竞逐医疗器械市场 |
![]() |
医药网3月28日讯 腾讯、华为上周分别以战略合作、变更经营范围的方式入局医疗器械行业,今年初百度也宣布下场角逐。记者了解得知,在多年高速增长过后,中国医疗器械整体“盘子”已跃居全球第二,而基层医疗机构设备短缺,所以巨头们闻风而来掘金。
三“大佬”开卖医疗器械
上周,飞利浦(中国)投资有限公司与腾讯达成战略合作,致力于在智能医疗领域的研发合作。紧接着,3月25日腾讯又与诺华制药达成战略合作,旨在整合创新药物、人工智能和社交平台,为慢性病患者提供服务。
同样在上周,华为正式变更公司经营范围,新增医疗器械销售等业务,这意味其正式入局医疗器械行业。天眼查信息显示,华为终端有限公司在3月21日变更公司经营范围,新增了医疗器械(第二类医疗器械)销售等业务。
对医疗器械感兴趣的显然不止以上两家巨头。实际上,同样在今年,百度在线网络技术(北京)有限公司也变更了经营范围,增加了销售医疗器械二类、三类业务,并于3月19日投资东软医疗。
医疗器械市场高增速长
记者了解得知,近年来我国医疗器械市场规模增速超过20%,远高于我国药品市场规模10%左右的增速。中国在医疗器械领域的市场规模已达到世界第二。近期一项研究报告显示,我国医疗器械市场规模在2017年已经达到了759亿美元,占全球市场规模的18.8%,且连续六年增速高于全球市场规模增速。
仍有市场空白待填补
一方面是“蛋糕”在不断变大,另一方面是依然有市场空白待填补。据了解,随着我国分级诊疗政策的推进,基层医疗机构的床位数和诊疗人次都在持续增长,而基层恰恰缺乏医疗设备,广袤的基层市场使得巨头们觉得前景可期。
根据《“十三五”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到2020年,力争覆盖所有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和乡镇卫生院以及70%的村卫生室具备中医药服务能力,同时具备相应的医疗康复能力。
“和广阔市场不匹配的恰恰是生产能力。我国的医疗器械行业目前依然处于‘小而散’的状态,互联网‘大佬’们携资金、技术入局或有助行业转型升级。”在行业观察人士看来,我国高端医疗设备市场依然是外资品牌占据较大话语权和优势,中低端市场的“散兵游勇”较多、市场集中度有待提高。
巨头携资金技术入局 有望推动行业发展
据了解,在我国医疗器械企业中,2017年营业收入超过50亿元销售收入的上市公司仅迈瑞医疗、威高股份、新华医疗与迪安诊断四家。国内上市公司合计营业收入为830亿元,不足我国医疗器械整体市场五分之一。行业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底,全国实有医疗器械生产企业1.6万家。
“看上去厂家数量不少,但大多规模小、竞争能力差,导致产品在技术含量、人性化操作等方面,依然和外资巨头有较大差距。”该观察人士表示,好在我国医疗器械行业市场潜力巨大且利润率高,又有政策扶持,如果资本大鳄能打“有准备之战”,未来市场格局或将改写。
医药网新闻
三“大佬”开卖医疗器械
上周,飞利浦(中国)投资有限公司与腾讯达成战略合作,致力于在智能医疗领域的研发合作。紧接着,3月25日腾讯又与诺华制药达成战略合作,旨在整合创新药物、人工智能和社交平台,为慢性病患者提供服务。
同样在上周,华为正式变更公司经营范围,新增医疗器械销售等业务,这意味其正式入局医疗器械行业。天眼查信息显示,华为终端有限公司在3月21日变更公司经营范围,新增了医疗器械(第二类医疗器械)销售等业务。
对医疗器械感兴趣的显然不止以上两家巨头。实际上,同样在今年,百度在线网络技术(北京)有限公司也变更了经营范围,增加了销售医疗器械二类、三类业务,并于3月19日投资东软医疗。
医疗器械市场高增速长
记者了解得知,近年来我国医疗器械市场规模增速超过20%,远高于我国药品市场规模10%左右的增速。中国在医疗器械领域的市场规模已达到世界第二。近期一项研究报告显示,我国医疗器械市场规模在2017年已经达到了759亿美元,占全球市场规模的18.8%,且连续六年增速高于全球市场规模增速。
仍有市场空白待填补
一方面是“蛋糕”在不断变大,另一方面是依然有市场空白待填补。据了解,随着我国分级诊疗政策的推进,基层医疗机构的床位数和诊疗人次都在持续增长,而基层恰恰缺乏医疗设备,广袤的基层市场使得巨头们觉得前景可期。
根据《“十三五”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到2020年,力争覆盖所有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和乡镇卫生院以及70%的村卫生室具备中医药服务能力,同时具备相应的医疗康复能力。
“和广阔市场不匹配的恰恰是生产能力。我国的医疗器械行业目前依然处于‘小而散’的状态,互联网‘大佬’们携资金、技术入局或有助行业转型升级。”在行业观察人士看来,我国高端医疗设备市场依然是外资品牌占据较大话语权和优势,中低端市场的“散兵游勇”较多、市场集中度有待提高。
巨头携资金技术入局 有望推动行业发展
据了解,在我国医疗器械企业中,2017年营业收入超过50亿元销售收入的上市公司仅迈瑞医疗、威高股份、新华医疗与迪安诊断四家。国内上市公司合计营业收入为830亿元,不足我国医疗器械整体市场五分之一。行业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底,全国实有医疗器械生产企业1.6万家。
“看上去厂家数量不少,但大多规模小、竞争能力差,导致产品在技术含量、人性化操作等方面,依然和外资巨头有较大差距。”该观察人士表示,好在我国医疗器械行业市场潜力巨大且利润率高,又有政策扶持,如果资本大鳄能打“有准备之战”,未来市场格局或将改写。
医药网新闻

- 相关报道
-
- “互联网 + 照顾护士”服务形式或缓解家庭医疗照顾护士难题 (2025-05-14)
- 3家药企垄断质料药被罚没3.25亿元 (2025-05-14)
- 新疆:慎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已笼罩74个县(市、区) (2025-05-14)
- 上海市调整可另免费一次性使用医疗东西目次 (2025-05-13)
- 青海对于推动医保药品间接结算的关照 (2025-05-13)
- 河北省《医疗机构药物警戒技术规范》处所尺度宣布 (2025-05-12)
- 从免陪照料到智能医疗 粤病院立异服务加强医护协同效能 (2025-05-09)
- 投资超20亿元 罗氏制药在上海浦东新建临盆基地 (2025-05-09)
- 有前提的二级及以上综合病院要开设老年医学科 (2025-05-09)
- 海南自贸港扩展开放匆匆医药家当倒退 (2025-05-08)
- 视频新闻
-
- 图片新闻
-
医药网免责声明:
- 本公司对医药网上刊登之所有信息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之正确性或可靠性;您于此接受并承认信赖任何信息所生之风险应自行承担。本公司,有权但无此义务,改善或更正所刊登信息任何部分之错误或疏失。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医药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联系QQ:896150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