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医药网首页 > 医药资讯 > 医药政策法规 > 研究表明:抗血管治疗中出现高血压的患者疗效更好

研究表明:抗血管治疗中出现高血压的患者疗效更好

血管生成在肿瘤的发生及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随着肿瘤个体化及精准治疗的发展,抗血管生成靶向药物在肿瘤治疗中得到日益广泛的应用。抗血管生成靶向药物能够显着提高抗疗效,延长患者生存,但在使用过程中也会产生一系列,如、出血、蛋白尿、手足皮肤反应、肝毒性等,其中为常见之一。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治疗相关的很可能对抗血管生成治疗的疗效有一定预测价值。我们一起来看下常见抗血管药物安罗替尼、贝伐珠单抗及其他抗血管治疗药物的临床研究。ALTER1102研究是一项评价安罗替尼治疗晚期食管鳞癌的多中心、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II期临床研究。结果证实,安罗替尼治疗二线及以上晚期食管鳞癌能显着延长患者无进展生存期(PFS),达到主要研究终点。后续研究者继续回顾性分析了在安罗替尼治疗晚期食管鳞癌中的疗效预测价值,并在2019CSCO年会上揭晓了这一结果。结果显示,ALTER1102研究中出现高血压组的PFS显着长于未出现高血压组的患者;高血压组的总生存期(OS)显着长于未出现高血压组的患者。这一结果说明,在安罗替尼治疗二线及以上晚期食管鳞癌的过程中发生高血压的患者,其预后可能更好。高血压可能是安罗替尼治疗晚期食管鳞癌的疗效预测因子,期待将来更多的数据进行验证。贝伐珠单抗治疗结直肠癌和非小细胞肺癌的相关研究一项回顾性研究评估了贝伐珠单抗相关高血压与疗效的相关性。结果显示,与治疗后血压正常的患者相比,在用贝伐珠单抗治疗结直肠癌和非小细胞肺癌期间发生药源性高血压的患者的OS显着延长(42.6个月 vs 20.6个月),(43.0个月 vs 26.3个月)。该结果提示,贝伐珠单抗引起的药源性高血压可能是癌症患者抗血管治疗的疗效预测指标。另一项系统综述和荟萃分析证实,与贝伐珠单抗治疗期间未发生高血压的患者相比,药源性高血压的发生与患者的PFS(风险比HR=0.57,P<0.001)、OS(HR=0.50,P<0.001)等获益显着相关,提示贝伐珠单抗的药源性高血压可能是转移性结直肠癌患者的预后因素。其他抗血管生成药物研究RAINBOW研究RAINBOW研究在东亚患者中证实了抗VEGFR-2单克隆抗体雷莫芦单抗二线治疗进展性胃癌或胃食管交界处腺癌的疗效,后续的暴露-反应研究探讨了雷莫芦单抗疗效与安全性的相关性。结果显示,雷莫芦单抗的疗效与可控毒性反应之间存在正相关性。尽管高血压是抗血管生成药物治疗期间最常见的之一,但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血压升高预示着抗血管生成药物的疗效更好,患者的治疗获益更多。当前抗血管生成药物尚缺乏有效的疗效预测指标,但在抗血管生成治疗药物应用前充分评估高血压风险,用药前后积极地监测患者血压、管理血压,有望将抗血管生成靶向药物更好地运用于临床治疗,从而帮助患者获得更好的临床获益和更高的生活质量。(100yiyao.com)

医药网新闻
返回顶部】【打印】【关闭
扫描100医药网微信二维码
视频新闻
图片新闻
医药网免责声明:
  • 本公司对医药网上刊登之所有信息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之正确性或可靠性;您于此接受并承认信赖任何信息所生之风险应自行承担。本公司,有权但无此义务,改善或更正所刊登信息任何部分之错误或疏失。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医药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联系QQ:896150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