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医药网首页 > 医药资讯 > 医药政策法规 > 今年获FDA批准值得关注的几款创新疗法

今年获FDA批准值得关注的几款创新疗法

今年FDA批准了多款创新疗法。这些创新疗法虽然不是NME,但是无论从药物研发的创新角度,还是从造福患者的范围来说,它们都具有重大的意义。今天,我们来回顾一下,今年批准的一些值得回顾的非NME疗法。“彼之毒品,吾之良药“——30年来首款新机制抗抑郁药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统计,(major depressive disorder,MDD)是世界上导致残疾的首要原因。30%的患者在接受多种抗抑郁药物治疗后症状得不到改善。这些患者被称为治疗抵抗性(treatment-resistant depression)患者。而且,针对MDD的治疗方法在近十年来没有获得突破。今年3月,美国批准杨森(Janssen)公司开发的Spravato(esketamine)鼻喷雾剂上市,与口服抗抑郁药物联用,治疗那些治疗抵抗性患者。这是30年来批准的首款具有新作用机制的抗抑郁药,代表着抑郁症领域的重大突破。Spravato是氯胺酮(ketamine)的S镜像异构体。氯胺酮是兽医常用的麻醉剂之一,而它的另一个“身份“是可以致幻的毒品,又被称为”K粉“。然而,研究人员发现,氯胺酮能够给药几个小时内就可以缓解抑郁症状,而通常抗抑郁药物需要几周才能见效。Spravato缓解抑郁症状的机制目前还没有得到完全澄清。研究表明,它可以特异性调节NMDA受体,可能帮助修复抑郁症患者大脑细胞的神经连接。在Spravato获批之后,今年4月在《科学》杂志上发表的一项研究表明,在小鼠模型中,氯胺酮能够重塑神经细胞上的树突棘,从而促进神经突触的形成,它可能修复因为精神压力给大脑带来的损伤。在临床开发方面,Spravato在3月份获批之后,在治疗产生自杀意向的抑郁症患者的临床试验中也表现出良好的疗效。今年10月,杨森向美国递交了补充新药申请,治疗产生活跃自杀意向的抑郁症患者。如果获得批准,它将成为首款治疗这一严重抑郁患者群的获批药物。而在这款药物出现之前,这些患者因为症状严重,不能够参加,从创新在研疗法中获益。全球有3.5亿人受到抑郁症的困扰,中国就有超过5400万人患有抑郁症。我们期待创新机制药物的获批,能够带动科研人员对抑郁症的发病机制产生更深入的了解,为驱散抑郁症患者心中的阴影带来更有效的方法。“把打针变为吃药“——首款口服GLP-1受体激动剂根据“国际联盟“发布的数据,中国患者人数已经达到1.14亿。在开发疗法的路途上,人类树立了一座座丰碑,而诺和诺德(Novo Nordisk)的口服GLP-1受体激动剂索马鲁肽(oral semaglutide,英文商品名Rybelsus)在今年9月获得批准上市,无疑是今年治疗领域的亮点之一。GLP-1是肠道细胞分泌的一种多肽类激素,它通过与GLP-1受体相结合,刺激胰岛素的分泌,并且抑制胰高血糖素的分泌,从而促进葡萄糖的新陈代谢。索马鲁肽是诺和诺德通过对GLP-1结构的改进,生成的长效GLP-1受体激动剂。它只需每周注射一次就可以成功控制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水平。口服药物从便捷角度上讲,是患者更为倾向使用的用药方式。然而,通常包括索马鲁肽在内的多肽类药物在未被身体吸收之前,就会被消化道中的多种肽酶降解,而且分子量更大的多肽类药物更难于穿过细胞膜被细胞吸收。这些挑战限制了口服GLP-1受体激动剂的开发。诺和诺德公司花了10年时间开发出一种独特的口服配方,将索马鲁肽与名为SNAC的小分子吸收增强剂混合在一起。这一配方的独特之处在于让索马鲁肽能够在胃部被吸收。SNAC在胃部的溶解能够在局部提高环境的pH值,这不但能够提高索马鲁肽的溶解度,而且防止索马鲁肽被胃中的肽酶降解,因为在胃中的肽酶需要酸性环境才能够起作用,在中性pH环境下几乎没有活性。同时,SNAC由于它的亲脂性,能够嵌入到细胞膜上,帮助索马鲁肽和SNAC被细胞快速吸收。这一配方让索马鲁肽达到足够的口服生物利用度。在中,口服索马鲁肽在控制血糖和降低患者体重方面的表现也不逊于注射剂型的索马鲁肽。诚然,这种配方虽然提高了索马鲁肽的口服生物利用度,但是与注射剂型相比,患者需要服用更高剂量才能保证足够的索马鲁肽被身体吸收。不过,诺和诺德显然对进一步改进索马鲁肽的口服配方充满信心。今年11月,该公司宣布中止开发下一代口服GLP-1类似物OG2023SC,而将全力推动“增强版“口服索马鲁肽配方的开发。新一代的口服索马鲁肽配方已经开始,我们期待它能够为患者带来更为便捷有效的治疗选择。“清除幽门螺杆菌的组合拳“——克服耐药性胃癌是是世界上常见的恶性之一,发病率位列第五,死亡率位列第三,超过一般的胃癌发生在中国。而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是导致胃癌的最强风险因子。今年在Gastroenterology杂志上发表的一项研究表明,清除幽门螺杆菌能够将胃癌风险降低75%。在中国,超过一半人口受到幽门螺杆菌感染。

医药网新闻
返回顶部】【打印】【关闭
扫描100医药网微信二维码
视频新闻
图片新闻
医药网免责声明:
  • 本公司对医药网上刊登之所有信息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之正确性或可靠性;您于此接受并承认信赖任何信息所生之风险应自行承担。本公司,有权但无此义务,改善或更正所刊登信息任何部分之错误或疏失。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医药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联系QQ:896150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