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医药网首页 > 医药资讯 > 医药政策法规 > 2019年12月Science期刊不得不看的亮点研究

2019年12月Science期刊不得不看的亮点研究

图片来自Science, 2019, doi:10.1126/science.aaw1629。 论文通讯作者、马克斯普朗克感染生物学研究所的Stefan Kaufmann及其研究团队发现宿主细胞能够借助于一种称为芳烃受体(aryl hydrocarbon receptor)的受体观察到铜绿假单胞菌之间 的交流。这种受体检测群体感应分子,使得宿主细胞能够检测到这种何时准备发起攻击。论文第一作者Pedro Moura-Alves解释道,“通过这种刺探行为,宿主细胞能够在需要抵御这种细 菌攻击的时候激活免疫系统。”

实际上,在铜绿假单胞菌达到它们的群体感应水平之前,这种受体窃听这种细菌之间的交谈;对群体感应的早期阶段进行检测,抑制芳烃受体,从而阻断宿主免疫防御的过早启动。Kaufmann 说,“这对宿主是有效的,这是因为它节省了能量,让少量的单独存在,前提是它们不会造成任何损害。只有当它们达到临界数量时,才有足够的能量进行防御。”这也有助于阻止由免 疫系统反应引起的附带损害。

4.

doi:10.1126/science.aav1741

如今,在一项新的研究中,在美国怀特黑德生物医学研究所生物学教授David Bartel、研究生Sean McGeary和前研究生Kathy Lin的领导下,研究人员收集了关于6种的大量数据,并在此 基础上开发出一种针对所有单个miRNA的改进型预测模型。他们的发现为miRNA靶标预测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准确性和粒度。相关研究结果近期发表在Science期刊上,论文标题为“The biochemical basis of microRNA targeting efficacy”。

为了了解miRNA的靶向作用,人们需要在miRNA序列中鉴定出可与miRNA结合的特定位点,并且他们还需要了解每个位点上的相互作用强度—结合亲和力(binding affinity)。通常,当miRNA 的前八个核苷酸中的至少六个与mRNA某位置上的互补核苷酸序列匹配时,miRNA将与mRNA结合。这两个序列就像成排的被推到一起的拼图块:如果每个拼图块都插入到相应的拼图块中,那么这 些成排的拼图块就组合成一个锁定的拼图---miRNA就可结合它的靶标。如果这些拼图块不能拼在一起,这些成排的拼图块就不能连接在一起。这些结合位点与miRNA的前8个核苷酸完全匹配, 被称为典型位点(canonical site),人们过去认为它们之间存在明显的层次关系,无论miRNA的身份如何,每种位点都会产生相似的抑制量。然而,McGeary并未观察到这种情形。

McGeary研究了六种miRNA,并开发了一种方法来测量每种miRNA与大量RNA序列的相对结合亲和力。这些测量以及McGeary从中进行的进一步计算形成了一个新的丰富的数据库,可用来改善 miRNA靶向预测。通过这些实验,这些研究人员发现经典位点的预期靶向层次结构并不适用于所有miRNA。实际上,单个miRNA对这种预期层次结构中较低的一个经典位点有更强的亲和力。此外 ,他们发现每个miRNA都有独特的非经典结合位点,其中的一些位点含有至少一个碱基错配但仍能够结合miRNA。他们发现,在许多情况下,尽管非经典位点的配对不完美或异常,但是miRNA与 一个非经典位点的结合要比与某些经典位点的结合更牢固。 Lin说:“作为人类,我们喜欢按照不同的特征将事物进行分类。但是要建立一种定量模型,你必须认识到每种miRNA与靶标之间的 相互作用是不同的。”

5.

doi:10.1126/science.aaz3418; doi:10.1126/science.aaz4475

黏连蛋白(cohesin)是一种结合染色体的多亚基腺苷三磷酸酶复合物。在加载到染色体上后,它会产生DNA环来调节染色体功能。有人提出黏连蛋白通过环挤压来实现基因组组装,然而缺乏直接的证据来支持这一点。

在第一项新的研究中,奥地利维也纳生物中心分子病理学研究所(IMP)主任Jan-Michael Peters及其团队首次证实一种分子机器通过“环挤压(loop extrusion)”主动地和有目的地折叠DNA,从而在间期细胞中实现了多种重要功能。这种针对DNA成环(DNA looping,即形成DNA环)过程提出的新见解改变了关于基因组如何在细胞内组装的旧观点。这一发现阐明了生命的基本机制,并解决了长达十年的科学争端。相关研究结果发表在2019年12月13日的Science期刊上,论文标题为“DNA loop extrusion by human cohesin”。

图片来自Cees Dekker Lab TU Delft/Scixel。 Peters团队(包括Peters实验室资深博士后研究员Iain Davidson)能够在体外的一种简化系统中重建黏连蛋白的功能。因此,Davidson能够观察到单个黏连蛋白分子如何将DNA的单个片段快速地挤压成DNA环。他的发现影响深远,并以多种方式改变了对基因组的整体认识:(1)基因组不是静态的,而是高度动态的结构;(2)基因组DNA的折叠是一种受到主动调节的过程,它涉及通过挤压让DNA分子成环,并且许多DNA环在不断运动;(3)这种DNA成环是由黏连蛋白介导的,因此黏连蛋白必须是一种分子马达,类似于诸如肌球蛋白之类的其他马达蛋白;(4)黏连蛋白分子在DNA周围形成钩环状的环状结构,而且还必须通过多个结合位点动态连接到DNA上,这样才能够折叠DNA;正如去年所发现的那样,凝缩蛋白(condensin)也必须如此。

医药网新闻
返回顶部】【打印】【关闭
扫描100医药网微信二维码
视频新闻
图片新闻
医药网免责声明:
  • 本公司对医药网上刊登之所有信息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之正确性或可靠性;您于此接受并承认信赖任何信息所生之风险应自行承担。本公司,有权但无此义务,改善或更正所刊登信息任何部分之错误或疏失。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医药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联系QQ:896150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