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医药网首页 > 医药资讯 > 医药政策法规 > 感染HPV有助抵御皮肤癌

感染HPV有助抵御皮肤癌

人们常常谈“病毒”色变,但有一些病毒,因为会激起人体免疫系统的反击,或者间接影响其他病毒的致病性,反而阴差阳错地助攻人类战胜某些疾病。与癌症的斗争,人类不再孤军奋战。只不过这一次,“友军”是病毒。美国著名的麻省总医院免疫中心的科学家们,最近发现了帮助人类抗衡癌症的“神队友”。在近期发表于顶尖学术期刊《自然》的一篇文章中,他们表示,发现一些低风险的人乳头瘤病毒(HPV)在间接保护人们免受皮肤癌的侵害。研究者介绍:“这是首次在实验模型和人体中发现,常见病毒可能对健康有益,并且这种益处与癌症防护有关。”在人类漫长的进化史中,病毒与人一样,都是地球的主人。长期以来,人们谈“病毒”色变,然而,有一些病毒,因为激起免疫系统的反击,或者间接影响其他病毒的致病性,反而阴差阳错地助攻人类战胜某些疾病。不过,受制于技术和认知的局限,人类对这些熟悉而陌生的客人,认识还是不够深入。80%的女性会感染人乳头瘤病毒宫颈癌一直是困扰女性健康的巨大难题,有数据显示,99.7%的宫颈癌都是因感染HPV造成的。“人乳头瘤病毒,顾名思义,就是一类会引起皮肤和黏膜发生增生性病变的病毒,病灶往往形似乳头状突起。”南京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病原生物学系副主任、副教授严沁介绍。迄今为止,HPV已经分离出200多种亚型,不同的亚型引起不同的临床表现。临床上根据HPV致癌性的不同,将其分为高危型和低危型。其中,高危型HPV有HPV-16、18、31、33、39、52、58等,多与宫颈癌、肛门癌、口腔癌等恶性肿瘤相关。在宫颈癌组织中,检测出的HPV-16约占50%—60%,HPV-18约占20%。高危型HPV持续感染往往与宫颈癌前病变和宫颈癌发生高度相关,HPV引发细胞癌变的主要机制是将病毒DNA整合入宿主染色体,病毒致癌蛋白E6及E7在发生过程中也发挥了重要作用。严沁表示,低危型HPV感染往往引发皮肤疣。例如HPV-1、2、3、4感染会产生跖疣和扁平疣,HPV-6、11会引起生殖器疣,例如尖锐湿疣。HPV的传播途径很多。江苏省医学会妇科分会主任委员程文俊介绍,HPV多通过性传播、医源性感染、间接接触等途径传播,“80%的女性都会或多或少感染HPV病毒,但不是感染HPV就会致病,低危型的HPV就像流感病毒一样,对于免疫力强的人,这些病毒都是一过性的,就像打了你一下就跑了,但如果机体免疫力下降,这些病毒会整合到基因里,重新产生细胞致病。例如体内有肾病等基础代谢病,就有可能被‘攻陷’。”程文俊说。皮肤癌并非全是病毒的“错”目前,也有一些可能会致癌但还没有证实的HPV亚型。有研究指出,人群中广泛存在的β亚型HPV感染或许和一些恶性皮肤癌的风险有关联。然而,在《自然》杂志刊发的这篇文章中,研究者们得到的实验结果,却与过去的猜想相反。他们利用小鼠模型进行的实验表明,免疫系统完整、对HPV能产生天然免疫的小鼠,以及那些因输注T细胞而获得免疫的小鼠,在暴露于紫外线辐射,或是接触已知会导致皮肤癌的化学物质时,都能够抵抗皮肤癌。“HPV病毒进入小鼠体内后,HPV的肽类分子——也就是病毒蛋白,会像一个外来入侵者,诱导T细胞产生免疫应答。在这次研究中,皮肤癌细胞中的病毒活性反而比正常细胞低,这意味着被激活的T细胞可以有效攻击早期皮肤癌细胞,而这与研究者们此前的设想并不相同,反而是意外收获。”严沁解释。仅仅是动物实验还不足以构成说服力,研究者还检测了人类的皮肤癌样本,他们分析了25种低风险HPV的活性后发现,皮肤癌细胞中的病毒活性和病毒载量,显着低于相邻的正常皮肤,这意味着机体对病毒阳性的细胞有很强的免疫选择。研究人员解释,那些免疫系统受抑制的患者,之所以患皮肤癌的风险大大增加,是因为免疫力的丧失,而不是HPV的致癌作用。基于这些发现,研究人员提出,“以针对共生HPV的T细胞为基础开发疫苗,或许可以提供一种创新方法,增强皮肤的抗病毒免疫力,有助于高危人群预防疣和皮肤癌。”人类能与很多病毒和谐相处此次研究的低危型HPV病毒,帮人类打开了了解如何与病毒和谐相处的一扇窗。其实,同为病毒,有些病毒可以通过影响机体免疫系统,间接影响其他病毒的致病性,这种“负负得正”的关系链,反而会让部分人群受益。严沁称,有研究表明,当合并感染庚型肝炎病毒(HGV)时,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的进程减缓,患者的存活期会相对延长。而上月底,中国科学家在《自然·》刊文称,率先发现了肠道内的共生病毒,可以抑制肠道组织损伤和炎症发生。肠道免疫系统主要由肠道上皮内淋巴细胞(IEL)、固有层淋巴细胞和派氏结组成。“我们吃东西的时候,会吃进很多抗原和,而IEL存在于肠道上皮细胞内,所以对于抵抗肠道感染起着重要作用。缺乏IEL,机体的免疫和屏障功能会减弱,患肠道感染等疾病的风险会更高。”研究者之一、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生物和医学学部教授周荣斌介绍,他们向小鼠体内输入抗病毒药物后,小鼠肠道的IEL减少。这意味着,减少共生病毒,会导致IEL显着减少。

医药网新闻
返回顶部】【打印】【关闭
扫描100医药网微信二维码
视频新闻
图片新闻
医药网免责声明:
  • 本公司对医药网上刊登之所有信息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之正确性或可靠性;您于此接受并承认信赖任何信息所生之风险应自行承担。本公司,有权但无此义务,改善或更正所刊登信息任何部分之错误或疏失。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医药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联系QQ:896150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