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医药网首页 > 医药资讯 > 医药政策法规 > 研究揭示DSB修复过程中SHLD3招募REV7的分子机制

研究揭示DSB修复过程中SHLD3招募REV7的分子机制

近期,Journal of Biological Chemistry 杂志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周政课题组与美国克利夫兰Lerner Research Institute 的Zihua Gong课题组合作完成的研究论文“Structural basis for shieldin complex subunit 3–mediated recruitment of the checkpoint protein REV7 during DNA double-strand break repair”。该项研究首次详尽揭露SHLD3蛋白招募REV7的结构基础,对进一步了解细胞的DSB修复通路调控过程具有重要意义。

DNA双链断裂(DNA Double Strand Break,DSB)是极为严重的DNA损伤形式,如未被及时修复它将导致细胞癌变或死亡等严重后果。在脊椎动物中,有两种保守的修复途径被用来处理这些具有毒性的DNA断裂末端,从而确保基因组遗传信息的稳定:非同源末端连接(NHEJ,non-homologous end-joining),以及同源重组(HR,homologous recombination)。选择何种途径来实现对DSB的修复在细胞中是受到严密调控的,此过程涉及多种因素的影响,诸如细胞周期、表观调控与DNA末端切除机制等。Shieldin是近期新鉴定出来的具有四个亚基的复合物。它是53BP1的下游效应因子,可直接结合ssDNA末端、抑制DNA末端酶切,进而促进NHEJ修复途径。SHLD3是复合物中最上游的因子,其与REV7组成了Shieldin中的“DSB定位模块”,对于损伤发生后复合物的定位非常关键。但人们对SHLD3如何招募REV7并发挥功能这一过程并不清楚。

在这项研究中,研究人员解析了SHLD3-REV7复合物的高分辨率晶体结构。结构显示SHLD3的REV7结合结构域(RBD)采用一种“长柄勺”状结构来识别REV7蛋白,并且依据二级结构特性,RBD又可以分为N端和C端两个部分。其中,N端的无规卷曲充当“勺”的柄而C端的α螺旋结构则充当了“勺”的底座。通过生物化学和生物物理学等多种方法,研究人员证明了SHLD3-RBD 的N端和C端两部分对于其与 REV7 的紧密结合是必不可少的。另外,通过表面等离子共振实验,该研究首次从动力学角度揭示了REV7独特的“安全带”结构对于SHLD3的相互作用十分重要,因为这种独特的结构能够延缓SHLD3-RBD 从REV7上解离的过程,使二者形成的复 合物能够更加稳定的存在。总的来说,该项研究工作揭示了SHLD3-REV7 异源二聚体间相互作用的分子机制,为深入了解整个Shieldin 复合物的结构与功能联系奠定了基础。(100yiyao.com)

医药网新闻
返回顶部】【打印】【关闭
扫描100医药网微信二维码
视频新闻
图片新闻
医药网免责声明:
  • 本公司对医药网上刊登之所有信息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之正确性或可靠性;您于此接受并承认信赖任何信息所生之风险应自行承担。本公司,有权但无此义务,改善或更正所刊登信息任何部分之错误或疏失。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医药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联系QQ:896150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