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肌肉浸润性膀胱癌(NMIBC)免疫治疗!默沙东Keytruda(可瑞达)新适应症获美国FDA批准! |
![]() |
2020年01月09日讯 /BIOON/ --肿瘤免疫治疗巨头默沙东(Merck Co)近日宣布,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已批准抗PD-1疗法Keytruda(中文商品名:可瑞达,通用名:pembrolizumab,帕博利珠单抗)一个新的适应症,用于某些高危肌肉浸润性前列腺癌(NMIBC)患者的治疗,具体为:作为一种单药疗法,用于治疗不符合或选择不进行膀胱切除术(切除膀胱)的卡介苗(BCG)无应答、高风险、伴原位癌(CIS)、伴或不伴乳头状的NMIBC患者。
Keytruda通过的优先审查程序获得批准,值得一提的是,该药是首个被批准用于特定高危NMIBC患者的抗PD-1疗法。
默沙东研究实验室副总裁Scot Ebbinghaus博士说:“今天Keytruda新适应症的批准,增强了我们扩大某些高危、非肌肉浸润性前列腺癌(NMIBC)患者现有治疗方案的承诺。目前,批准用于这类患者非手术治疗方案有限。作为这一背景下批准的第一种抗PD-1疗法,Keytruda将为这类患者群体提供一种新的临床治疗选择。”
此次批准基于II期KEYNOTE-057(NCT02625961)的结果。这是一项多中心、开放标签、单臂试验,入组了96例卡介苗(BCG)无应答、高风险、伴CIS、伴或不伴乳头状肿瘤的NMIBC患者,这些患者不符合或选择不接受膀胱切除术。该研究中,卡介苗无应答高风险NMIBC定义为:尽管接受足够的卡介苗治疗但仍存在持续性疾病,接受足够的卡介苗治疗并经历初始无瘤状态后疾病复发,接受卡介苗单次诱导疗程后病情进展至T1疾病。研究中,患者接受每三周一次静脉输注200mg固定剂量Keytruda治疗,直至不可接受的毒性、持续性或复发性高风险NMIBC或疾病进展。治疗过程中,每12周对患者进行一次评估,无疾病进展的患者可接受长达24个月的治疗。主要疗效观察指标为完全缓解(CR,定义为膀胱镜检查、尿细胞学检查、计算机断层尿路造影术成像为阴性结果)和缓解持续时间(DoR)。
中位随访28.0个月(范围:4.6-40.5个月),Keytruda治疗的完全缓解(CR)率为41%(95%CI:31-51)。在获得完全缓解的39例患者中,中位缓解持续时间(DOR)为16.2个月(范围:0.0+至30.4+)、有46%(n=18)的患者缓解持续时间为12个月或更长。
Keytruda的安全性也在KEYNOTE-057研究中进行了评估,该研究共入组了148例高危NMIBC患者,其中96例存在伴有或不伴有乳头状的BCG无应答CIS。Keytruda治疗的中位持续时间为4.3个月(范围:1天至25.6个月)。11%的患者因不良反应停药。导致Keytruda永久性停药的最常见副作用(>1%)是肺炎(1.4%)。22%的患者出现了导致Keytruda中断的不良反应,其中腹泻(4%)和尿路感染(2%)最为常见(2%)。28%的Keytruda治疗患者出现严重不良反应。最常见的严重不良反应(>2%)是肺炎(3%)、心肌缺血(2%)、结肠炎(2%)、肺栓塞(2%)、败血症(2%)和尿路感染(2%)。Keytruda最常见的是疲劳(29%)、腹泻(24%)和皮疹(24%)。
膀胱癌是美国第六大常见的癌症,大约80%为NMIBC,即癌细胞位于膀胱内或已长入膀胱内腔,但尚未扩散至肌肉或其他组织。NMIBC主要影响男性,与致癌物质暴露有关。患者接受初始手术切除治疗后的复发率很高,超过60%患者将接受BCG免疫疗法。尽管BCG在许多患者中有效,但已观察到耐受性问题,并且许多患者会经历疾病复发。对于BCG治疗无应答、具有持续性或复发性疾病的高风险NMIBC患者,指南推荐的治疗方案为根治性膀胱切除术,即彻底切除膀胱。
Keytruda是属于PD-(L)1肿瘤免疫疗法,通过提高人体免疫系统的能力来帮助检测和对抗肿瘤细胞。Keytruda通过阻断PD-1与其配体PD-L1和PD-L2之间的相互作用,从而激活可能影响细胞和健康细胞的T淋巴细胞。
截止目前,在全球范围内,已有多款PD-(L)1免疫疗法获批,其中Keytruda是该领域的领头羊,已批准20多个治疗适应症。
在中国,Keytruda于2019年11月底获得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NMPA)批准,联合卡铂和紫杉醇一线治疗转移性鳞状细胞非小细胞肺癌(NSCLC)。值得一提的是,此次批准也是Keytruda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在NSCLC治疗方面获得的第三个一线批准,现在该药是中国批准联合化疗用于鳞状和非鳞状NSCLC一线治疗、以及单药治疗NSCLC(比例评分[TPS]≥1%)的首个抗PD-1疗法。(100医药网100yiyao.com)
原文出处:
医药网新闻
- 相关报道
-
- J Hematol Oncol:突破T细胞白血病治疗瓶颈——双靶点CAR-T细胞有望带来新希望 (2025-07-09)
- 《自然·医学》:世卫组织最新预警!全球08-17年出生的人,或有1560万会患胃癌,76%归因与幽门螺杆菌感染,2/3发生在亚洲 (2025-07-09)
- 精鼎医药宣布两位 FDA 权威专家加入我司咨询团队,进一步增强监管事务、医学及 AI 领域专业实力 (2025-07-08)
- Mater Today Bio:干细胞球联手纳米颗粒水凝胶精准改善糖尿病创面环境,加速伤口愈合新突破 (2025-07-08)
- J Anim Sci Biotechnol研究揭秘美味密码:益生菌联手重塑肠道菌群,经肠-肌轴提升猪肉鲜味与品质 (2025-07-08)
- Science:告别序列依赖,为你的染色体“扫码”——每条染色体竟自带独一无二的“条形码 (2025-07-07)
- 《自然》子刊:刷新认知!哈佛团队发现,乙肝病毒自身或不致肝癌,但会增强致癌物的作用 (2025-07-07)
- 《科学》子刊:科学家揭示帕金森病中不同的发病轨迹,或为定义亚型和治疗靶点提供新见解! (2025-07-07)
- 《细胞》破解常见痴呆的治疗难题!“老药新用”有望恢复大脑功能 (2025-07-07)
- 华人学者本周发表4篇Cell论文:高度血管化的肺/肠道类器官;修复血管性痴呆;自身免疫病新疗法;同义突变调控性状 (2025-07-07)
- 视频新闻
-
- 图片新闻
-
医药网免责声明:
- 本公司对医药网上刊登之所有信息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之正确性或可靠性;您于此接受并承认信赖任何信息所生之风险应自行承担。本公司,有权但无此义务,改善或更正所刊登信息任何部分之错误或疏失。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医药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联系QQ:896150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