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ell期刊评选出2019年发表的9篇最佳论文 |
![]() |
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法国国家科学研究中心等研究机构的研究人员发现作为一种新型的免疫检查点抑制剂,NKG2A抗体能够潜在地促进T细胞和自然杀伤细胞(NK细胞)的抗能力,当与现有的癌症免疫疗法相结合时可更好地治疗癌症患者。相关研究结果近期发表在Cell期刊上,论文标题为“Anti-NKG2A mAb Is a Checkpoint Inhibitor that Promotes Anti-tumor Immunity by Unleashing Both T and NK Cells”。
图片来自Cell, doi:10.1016/j.cell.2018.10.014。
这项研究的关键在于一种称为NKG2A的受体分子。这些研究人员发现阻断这种受体可增强小鼠体内的NK细胞和T细胞的免疫活性,从而提高抗免疫反应。他们开发出一种称为Monalizumab的NKG2A抗体。它是一种人源化的单克隆抗体。
在实验中,这些研究人员将小鼠分为四组,第一组小鼠仅给予Monalizumab单抗,第二组小鼠仅给予PD-L1单抗,第三组小鼠联合给予Monalizumab单抗和PD-L1单抗,第四组小鼠作为对照组。这些小鼠事先通过皮下注射接种了B细胞淋巴瘤细胞。
他们发现相比于对照组,仅给予PD-L1单抗最多可让40%的小鼠存活下来,单独给予Monalizumab单抗并没有带来显著的抗癌作用,但是联合给予这两种单抗最多可让75%的小鼠存活下来,这就揭示了NKG2A单抗联合用药具有强大的抗癌潜力。
更重要的是,这些研究人员还在31例鳞状细胞头颈癌患者中开展II期临床试验。这些患者可分为多组,分别给予不同剂量的Monalizumab单抗。除此之外,这些患者还接受西妥昔单抗(cetuximab)治疗。西妥昔单抗是一种EGFR抑制剂,已被批准用于治疗头颈癌。中期结果Monalizumab单抗和西妥昔单抗的联合用药达到了31%的客观缓解率,有50%患者的病情得到稳定控制,更有1名患者的病灶完全消失。
Monalizumab单抗在人体中的安全性也是不错的。截止到2018年10月,参与治疗的患者达到40名,没有出现额外的安全性问题。最常见的是疲乏、发热和头痛。
这些数据显示出,Monalizumab单抗和西妥昔单抗联合用药对患者具有较高的缓解率和反应持久性。
由此可见,作为一种新型的免疫检查点抑制剂,NKG2A抗体可通过增强T细胞和NK细胞的活性促进抗免疫反应,因而可作为第一代癌症免疫疗法的补充。
7.Cell:重大突破!开发出DNA显微镜
doi:10.1016/j.cell.2019.05.019
传统上,科学家们使用光、X射线和电子来观察组织和细胞的内部。如今,科学家们能够在整个大脑中追踪线状的神经纤维,甚至可以观察活的小鼠胚胎如何产生原始心脏中的跳动细胞。但是这些显微镜无法看到的是:细胞在基因组水平上发生了什么。
如今,在一项新的研究中,美国布罗德研究所生物物理学家Joshua Weinstein、霍华德-休斯医学研究所研究员Aviv Regev和麻省理工学院分子生物学家Feng Zhang发明了一种非传统的称为“DNA显微镜(DNA microscopy)”的成像方法,它能够做到这一点。他们使用DNA“条形码”来协助确定分子在样本中的相对位置,而不依赖于光线(或者任何类型的光学器件)。相关研究结果于2019年6月20日在线发表在Cell期刊上,论文标题为“DNA Microscopy: Optics-free Spatio-genetic Imaging by a Stand-Alone Chemical Reaction”。
图片来自Cell, 2019, doi:10.1016/j.cell.2019.05.019。
首先,这些研究人员获取实验室中培养的细胞,并将它们固定在反应室中。然后,他们添加了各种各样的DNA条形码。这些DNA条形码结合RNA分子,从而给每个RNA分子一个独特的标签。接下来,他们使用化学反应来让每个标记分子产生越来越多的拷贝---一个从每个分子的原始位置扩展出来的生长堆(growing pile)。
最终,标记的分子与其他标记的分子碰撞,迫使它们成对连接在一起。彼此靠近的分子更容易碰撞,因而产生更多的成对DNA。距离相隔较远的分子将产生较少的成对DNA。
DNA测序仪会读取样品中每个分子的碱基序列,这需要长达30个小时。这些研究人员开发出的算法随后解码这些数据---在本文中,这些数据代表来自每个原始样本的基因序列的大约5000万个DNA碱基---并将原始数据转换为图像。
Weinstein说,通过使用DNA显微镜,这些研究人员能够构建细胞图像,同时获得大量的基因组信息。“这为我们提供了另一层我们无法观察到的生物学。”
医药网新闻
- 相关报道
-
- npj Breast Cancer:延长母乳喂养时间或能避免一些三阴性乳腺癌的发生! (2025-05-22)
- 小堂浴疗仪亮相老博会:从纳米助浴到小分子团浴疗的"心"飞跃 (2025-05-22)
- 同济医院携手东方有线推出一站式科普平台“食管健康361N” (2025-05-22)
- Science:新研究开发出深层组织体内声打印平台,有望实现精确的药物递送 (2025-05-22)
- 一盏灯健康平台获“年度健康产业IP标杆” 与创客匠人联合打造健康IP新生态 (2025-05-21)
- Cell重磅:华人团队开发新型镇痛药物,效果突出且避免成瘾等副作用 (2025-05-21)
- Cell Metabolism:刘丹倩团队揭示大脑过氧化氢信号调控睡眠稳态新机制 (2025-05-21)
- AD:贾建平团队发现,使用胆碱酯酶抑制剂与遗忘型轻度认知障碍进展为阿尔茨海默病的风险增加77%有关! (2025-05-21)
- 新形势下中国医药创新突围之路上海见分晓 (2025-05-21)
- Int J Biol Macromol:柑橘果胶“变身”生物材料,融入3D打印助力软骨修复,关节疾病治疗迎来新希望! (2025-05-21)
- 视频新闻
-
- 图片新闻
-
医药网免责声明:
- 本公司对医药网上刊登之所有信息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之正确性或可靠性;您于此接受并承认信赖任何信息所生之风险应自行承担。本公司,有权但无此义务,改善或更正所刊登信息任何部分之错误或疏失。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医药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联系QQ:896150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