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院士王福生:建议把“新冠”诊断权限放给部分有能力的医院 |
![]() |
王福生,中国科学院院士,新型冠状病毒联防联控工作机制科研攻关专家组专家,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感染病诊疗与研究中心主任、国家感染性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主任。新型冠状病毒疫情暴发以来,王福生一直战斗在一线。北京地区最早治愈出院的两名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患者,就是由他所率领的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感染病团队完成的。近日,新华社记者专访王福生院士。治愈率与病死率数字高低变化意味着什么?新冠患者治愈的标准是什么?这些问题,王院士在采访中都做了相应回答。问:最近,治愈病例数明显超过死亡病例数,您如何看待这样的变化?王福生:死亡人数现在已经比治愈人数少,这是一个好的现象。但总的来说,死亡人数主要是来自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重症病人和危重症病人,总体病死率也就在2%左右,并不是特别高。而且在这里我还要着重强调一点,这些死亡的病人,特点是重症,伴有基础疾病和年龄偏大,男性居多。所以整体来说,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病人的病死率应该说还是比较低的,比当时的非典的死亡率要低。问:湖北省的病死率远远高于湖北省以外的地区,这是为什么?王福生:可能有这么几个原因,最主要他病人多,发病比较集中。另外,就是有些病人开始发病没有特别的注意,到重症的时候才去看。还有一个原因,因为病人一下这么多,整个的医疗资源应该说还有不足的地方。就是说当时一下子来这么多病人,又没有直接的救治经验,对于临床的医务人员压力非常大。此外,还有一个情况,现在死亡的病人里面,有一些基础性疾病,如可能伴有一些、,以及其他的一些疾病,还有年纪比较大等因素。所以可能这几个方面的因素,造成现在湖北地区病死率稍微高一点的原因。所以在这种情况下,据我所知,全国至少有60支医疗队,有8000多医务人员,给湖北地区紧急地给予支援。我觉得这个也只有在我们国家,在党和政府强有力的组织指挥下,才能够达到协调一致的效果。我想这一措施对下一步降低湖北地区病人的病死率,提高临床救治的成功率,会有很大的帮助。问: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已经成功治愈了两名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患者,请给大家分享一下治疗经验。王福生:这两例患者的情况,他们是症状比较轻,临床的肺部的病变也比较轻,所以属于轻症或者普通的病人,这样他的病程就比较短。我们在两次检测核酸阴性之后,他们就治愈出院。问:什么样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患者更容易被治愈,有没有一些共性特点?王福生:给大家普及一个概念,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它本身是一种急性自限性的疾病。什么叫自限性的呢?有的轻症病人,他不经过治疗可以自己好,其它重症病例通过治疗才能恢复。这个过程中间,他有一种叫自己好的“自愈”,所以说我觉得“自愈”加上“治愈”,如果他症状轻,肺部的病变不严重,免疫力又比较好,这样通过自身抗病毒的能力,就很快地把病毒控制了,但这可能得有3周左右。这个过程包括:第一阶段,潜伏期;第二阶段,可以初步地把它叫进展期;第三阶段叫康复期。当然临床分期还有待于取得共识,可能病程也就是4周左右,或长或短,如果轻症的病人,就普通的病人,他们可能也就是3到4周,他就把病毒清除了,肺部病变也就逐渐恢复了。问: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患者的治愈标准是什么?王福生:治愈的标准,在临床上就是我们所说的肺部炎症得到控制、症状好转。当然最关键的是核酸检测转阴,主要在康复期阶段,间隔一天两次核酸检测阴性就是一个治愈的标准。治愈的患者临床症状体征消失,但可能还有肺部的病变没有完全恢复。问:治愈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患者有没有可能发生二次感染?为什么?王福生:我作为一个传染病的医生,我一直开展传染病研究,例如研究。从单纯的病毒感染发病到治愈,他出去以后马上被二次感染的可能性非常小。刚才说他是急性自限性的感染,同时他治愈了以后,自体的免疫力产生了一种保护能力。当再碰到这个病毒以后,机体内特异性的免疫应答,很快就起来,能把这个病毒消除掉了。但是也不排除在一定的时间以后,这个时间至少可能是半年以上或者是更长时间,因为我们的抗体浓度就下降了,加上这个病毒又变异了,相对来说跟它原来的面目又不一样了。在这种情况下,不能排除被二次感染的可能性。总之在短期之内,治愈出院后再被同样的病毒感染这个可能性应该是非常小,甚至几乎就没有。所以治愈的病人出院了以后,这种担心是没有必要的,但是我们正常的防护还是需要的。问:如何加快新型冠状病毒的流程?王福生:如果一旦真有病毒感染,没有及时发现,那么他的危险性就比较大了,这是一个。尤其是跟大家密切接触的情况下,传染他人可能性就有了。所以通过多次检测,在某种程度上可以尽量地避免这种情况。要提高临床的诊断的效率,包括加快的流程,我觉得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所以我们也在呼吁,对于综合能力强的医院,同时有P2+的实验室的医院,后者又是救治病人单位,要把诊断的权限和资质放到这样的医院,推进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病人的确诊流程,这样可以保证的及时性,同时也减少我们随着这些样品的增加,运送过程中可能也存在的一些危险。
医药网新闻
- 相关报道
-
- 浙江大学第64期“基因组科学”研习班2025年招生通知 (2025-05-22)
- npj Breast Cancer:延长母乳喂养时间或能避免一些三阴性乳腺癌的发生! (2025-05-22)
- 小堂浴疗仪亮相老博会:从纳米助浴到小分子团浴疗的"心"飞跃 (2025-05-22)
- 同济医院携手东方有线推出一站式科普平台“食管健康361N” (2025-05-22)
- Science:新研究开发出深层组织体内声打印平台,有望实现精确的药物递送 (2025-05-22)
- 一盏灯健康平台获“年度健康产业IP标杆” 与创客匠人联合打造健康IP新生态 (2025-05-21)
- Cell重磅:华人团队开发新型镇痛药物,效果突出且避免成瘾等副作用 (2025-05-21)
- Cell Metabolism:刘丹倩团队揭示大脑过氧化氢信号调控睡眠稳态新机制 (2025-05-21)
- AD:贾建平团队发现,使用胆碱酯酶抑制剂与遗忘型轻度认知障碍进展为阿尔茨海默病的风险增加77%有关! (2025-05-21)
- 新形势下中国医药创新突围之路上海见分晓 (2025-05-21)
- 视频新闻
-
- 图片新闻
-
医药网免责声明:
- 本公司对医药网上刊登之所有信息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之正确性或可靠性;您于此接受并承认信赖任何信息所生之风险应自行承担。本公司,有权但无此义务,改善或更正所刊登信息任何部分之错误或疏失。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医药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联系QQ:896150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