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测冠心病 传统方法不输基因检测 |
![]() |
血压、胆固醇水平、、吸烟状况等,都是人们熟知的能够反映心血管风险的传统因素。随着对疾病的不断深入了解,科学家们也正在尝试通过基因检测来预测风险。但在预测效果上,学信息是否优于传统风险因素?《美国医学会杂志》(JAMA)最新发表的两项研究给出了相似的答案——目前而言,基因检测的额外获益有限,传统指标预测冠心病风险不仅久经考验,当下相比新型方法依然十分实用。尽早发现冠心病风险升高,有助于通过改变生活方式、服用降脂药物等治疗来预防心梗等心血管事件的发生。在风险评估的现有方式中,无论是中国评价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10年风险,美国心脏病学会/美国心脏协会(ACC/AHA)汇集队列风险方程,英国采用的QRISK评分,都综合考虑了年龄、性别、血压、血脂、吸烟情况等因素,欧美计算公式更复杂一些,还包含了种族、、用药情况等更多临床指标。不过,这些“风险计算器”的预测结果不完全准确。而JAMA这两项研究中所对比的都是多基因遗传风险评分,也就是对个体DNA中的上百万个位点进行微小变异的筛查,并进行加权计算出相应的冠心病遗传风险。2018年《自然-学》上发表的一项研究显示,曾经历过心梗的人群中,DNA上有600万个位点的变异情况与之相关。当下,基因检测也正在越来越多用于诊疗。第一项研究由美国德克萨斯大学西南医学中心领衔,从社区动脉粥样硬化风险研究(ARIC)和多民族动脉粥样硬化研究(MESA)共纳入了7306名受试者。在研究开始时,分别通过多基因风险评分和ACC/AHA汇集队列风险方程评估了他们的风险。中位随访时间长达约15年,随访期间有923人发生了冠心病事件,包括心梗、致命性冠状动脉事件、无症状梗塞、血运重建手术或心脏骤停。在对两个人群的分析中,多基因风险评分都与10年冠心病风险显着相关,但与ACC/AHA汇集队列风险方程相比,并没有显着提高预测准确性。尽管多基因风险评分修正了5%的个体风险,但与最终实际发病情况也不完全一致。第二项研究来自英国帝国理工学院,研究样本更大。研究团队从英国(UK Biobank)中纳入了没有心血管病史的35万多人。中位时长达8年的随访期内,发生了6272例冠心病事件(心梗及相关后遗症)。与另一项研究相似,在事先评估的效果上,与QRISK评分相比,多基因风险评分只改善了4%的个体的预测准确性。对于研究结果,各自的领衔作者都表达了相似的看法。虽然心脏疾病确实有家族性遗传现象,个体基因是重要的决定因素,“但就预测心血管风险而言,学暂时还无法作为日常的临床工具。”德克萨斯大学西南医学中心内科主任Thomas J. Wang博士表示,“我们不应该忽视传统的风险因素,并以此制定预防策略。” 帝国理工学院Joshua Elliott博士也提出,“年龄、性别、血压和胆固醇水平等易于收集的信息,仍然是我们预测心脏病风险的有力工具。” (100yiyao.com)
医药网新闻

- 相关报道
-
- Nature:类器官重磅突破!首次生成具有代谢功能的成人肝细胞类器官,为肝病建模和治疗带来新平台 (2025-04-29)
- 《卫生安康行政处罚法式规则》解读 (2025-04-29)
- 《感化性物资运输尺度》等2项卫生行业尺度 (2025-04-29)
- 守护休息者安康,多部分协力筑牢职业安康防地 (2025-04-29)
- 海南节制看病用度:医疗程度“提下来”,住院花销“降上去” (2025-04-29)
- 焦虑与肥胖是“双生恶魔”?!Nat Metabol:科学家揭示机体脂肪与焦虑症发生之间的神秘关联 (2025-04-29)
- Cell:重磅!科学家绘制出世界上首个不同亚洲人群的免疫细胞图谱 (2025-04-29)
- 卫生安康行政处罚法式规则(国度卫生安康委员会令第13号) (2025-04-29)
- Cell子刊:诺奖团队揭开CRISPR基因编辑效率之谜 (2025-04-28)
- Cell: 致命蛋白如何变身守护者?DNA双螺旋破解神经退行之锁 (2025-04-28)
- 视频新闻
-
- 图片新闻
-
医药网免责声明:
- 本公司对医药网上刊登之所有信息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之正确性或可靠性;您于此接受并承认信赖任何信息所生之风险应自行承担。本公司,有权但无此义务,改善或更正所刊登信息任何部分之错误或疏失。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医药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联系QQ:896150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