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t Mater:打破常规!揭示纳米颗粒进入肿瘤的新机制! |
![]() |
2020年2月24日讯 /BIOON /--来自多伦多大学的研究人员发现,决定哪些颗粒进入实体的是主动过程,而不是被动过程,这一发现颠覆了之前在癌症医学领域的想法,并为更有效的治疗指明了方向,相关研究成果于近日发表在《Nature Materials》上。
癌症的主流理论是,纳米颗粒主要通过内皮细胞之间的微小缝隙被动地扩散到肿瘤中。内皮细胞排列在血管内壁上,为的生长提供支持。
图片来源:Shrey Sindhwani
研究人员之前的研究表明,只有不到1%的纳米颗粒药物能够达到它们的肿瘤靶点。在目前的研究中,研究小组发现,在能够穿透的纳米颗粒中,超过95%的颗粒能够穿过内皮细胞,而不是在这些细胞之间的缝隙中。
"我们的工作挑战了长久以来的信条,提出一个全新的理论,"Abdullah Syed说道,他是该研究一位共同第一作者、Warren Chan实验室的博士后。Warren Chan教授是生物材料和生物医学工程研究所(IBBME)和Donnelly细胞和生物分子研究中心的教授。
"我们看到许多纳米颗粒从血管进入内皮细胞,并在各种条件下进入。内皮细胞似乎是纳米颗粒运输过程中的关键看门人。"
Syed将纳米颗粒比作人们在繁忙的夜晚试图进入受欢迎的餐馆。他说:"一些餐厅不需要预订,而另一些餐厅有保安来检查顾客是否预订了餐厅。门卫比研究人员想象的要常见得多,而且大多数地方只接受有预约的顾客。"
研究人员通过多重证据确定,被动扩散不是主要的进入机制。他们从动物模型中提取了400多张组织样本的图像,发现与纳米颗粒相比,内皮细胞几乎没有缝隙。他们通过3-D荧光成像和活体动物成像观察到了同样的趋势。
同样,他们在人类癌症患者的样本中发现内皮细胞之间几乎没有缝隙。
该小组随后设计了一个动物模型,完全阻止了纳米颗粒通过内皮细胞的运输。这使得他们能够通过内皮细胞之间的间隙来分离被动运输的贡献,而这被证明是非常微小的。
研究人员提出了内皮细胞将纳米颗粒运输入的几种主动机制,包括结合机制、内皮细胞内通道和尚未发现的过程,所有这些都是他们正在研究的。
同时,这一结果对基于纳米颗粒的治疗具有重要意义。Chan实验室的博士生、该研究另一共同第一作者Shrey Sindhwani说:"这些发现将改变我们使用纳米颗粒给提供药物的想法。更好地理解纳米颗粒的运输现象将有助于研究人员设计更有效的治疗方法。"(100医药网100yiyao.com)
参考资料:
Shrey Sindhwani et al. , Nature Materials (2020). DOI: 10.1038/s41563-019-0566-2
医药网新闻
- 相关报道
-
- 浙江大学第64期“基因组科学”研习班2025年招生通知 (2025-05-22)
- npj Breast Cancer:延长母乳喂养时间或能避免一些三阴性乳腺癌的发生! (2025-05-22)
- 小堂浴疗仪亮相老博会:从纳米助浴到小分子团浴疗的"心"飞跃 (2025-05-22)
- 同济医院携手东方有线推出一站式科普平台“食管健康361N” (2025-05-22)
- Science:新研究开发出深层组织体内声打印平台,有望实现精确的药物递送 (2025-05-22)
- 一盏灯健康平台获“年度健康产业IP标杆” 与创客匠人联合打造健康IP新生态 (2025-05-21)
- Cell重磅:华人团队开发新型镇痛药物,效果突出且避免成瘾等副作用 (2025-05-21)
- Cell Metabolism:刘丹倩团队揭示大脑过氧化氢信号调控睡眠稳态新机制 (2025-05-21)
- AD:贾建平团队发现,使用胆碱酯酶抑制剂与遗忘型轻度认知障碍进展为阿尔茨海默病的风险增加77%有关! (2025-05-21)
- 新形势下中国医药创新突围之路上海见分晓 (2025-05-21)
- 视频新闻
-
- 图片新闻
-
医药网免责声明:
- 本公司对医药网上刊登之所有信息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之正确性或可靠性;您于此接受并承认信赖任何信息所生之风险应自行承担。本公司,有权但无此义务,改善或更正所刊登信息任何部分之错误或疏失。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医药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联系QQ:896150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