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ell:关于新型冠状病毒,我们知道什么,还不知道什么? |
![]() |
2020年2月27日讯 /BIOON /--冠状病毒SARS-CoV-2开始在全球蔓延,给不少国家都带来了严重影响。近日,来自中国在内的多国专家在Cell杂志上发文表达了他们对此次疫情的了解和看法,也许可以帮助我们更全面的了解此次疫情。
复旦大学上海公共卫生诊所中心、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张永振:
2019年12月,中国湖北省武汉市出现严重呼吸道疾病。截至2020年2月27日,已报告至少78630例确诊病例,包括至少2747例死亡。不幸的是,这种疾病已经在全球蔓延。病原体是一种新型冠状病毒,现在被称为SARS-CoV-2,在中国很快被发现和鉴定。尽管我们知道自然界中存在着前所未有的病毒多样性,但此次疫情进一步表明,在预测新的致病病原体何时、何地以及如何出现方面存在相当大的不确定性。
系统发育分析表明,SARS-CoV-2与一组SARS样冠状病毒密切相关。然而,目前还不清楚这种病毒来自何处,以及最初是如何传播给人类的。与其他人畜共患病病原体如汉坦病毒和沙状病毒不同,到目前为止,我们还没有在动物体内发现与人类相同的SARS病毒。幸运的是,自2004年以来,SARS病毒就没有出现在人类身上。相比之下,这种新病毒似乎有更强的人际传播能力。与人类的主要病毒相比,我们对病毒是否变化、如何变化以及这些变化对人类流行的影响所知甚少。在中国和其他地方,如果感染者没有临床症状,控制和预防该病就特别困难。
Erasmus MC, Marion Koopmans:
无论疫情是否得到控制,这次暴发正在迅速成为符合X类疾病的第一次真正的大流行挑战,X类疾病已被列入世卫组织的疾病优先清单,我们需要在当今全球化的社会中为其做好准备。在起源、与感染有关的疾病以及传播能力方面,最初与SARS暴发的相似之处是显而易见的。但自2003年以来,全球航空旅行增加了10倍以上,控制疫情所需要的努力令人生畏。自2003年以来,在世卫组织和资助方的协调努力下,重点应对优先威胁,取得了巨大进展。但不幸的是,和过去的疾病暴发一样,关键知识缺口和医疗对策需要评估。在我出生的小镇,每年冬天,我们都要看着河水不可避免地泛滥,一些人失去了他们的家园,因为"这就是发生的事情"。现在,根据过去几十年的前瞻性投资,建造了现代防洪屏障来疏导河流。我们应对疫情的方法是,在世界上一些地方采用现代的防洪堤,而在另一些地方则依靠沙袋。不用说最薄弱的环节在哪里。中国政府和国际公共卫生与研究界的共同努力能否取得成功,时间将会给出答案。但是,我们还需要了解我们如何使这种备灾模式经得起未来的考验。
图片来源:https://cn.bing.com
香港大学,Kwok Yung Yuen:
许多SARS相关的冠状病毒在蝙蝠中广泛流行。人们怀疑其中一种蝙蝠冠状病毒已经跳到了果子狸或其他哺乳动物身上,导致了2003年SARS的流行。因此,我们再次怀疑,这一次,野生动物也应该是病毒来源,虽然确切的动物宿主还没有确定。许多人推测这是另一次SARS流行,但从流行病学和临床医学角度来看,这次暴发与2003年的SARS不同,它具有更高的传染性,有效的家族内传播和较低的死亡率。关键的问题是找到一个让病毒从动物传染给人类,然后再传染给人类的分子决定因素。值得注意的是,SARS- cov -2基因组的核苷酸同源性,特别是在穗蛋白受体结合域(RBD)的外外域,与SARS冠状病毒有很大的不同。了解这种新型突刺蛋白水解激活的确切生物物理模式,以及这种RBD与宿主受体ACE2在生理和体内pH值上的相互作用,将揭示这种病毒如何克服动物和人类之间的物种屏障。这些信息将使我们了解发病机制,设计有效的抗病毒药物,并开发安全的疫苗。
Scripps研究所,Kristian Andersen:
在这场流行病中,科学以惊人的速度发展。在当局确认新疫情爆发后的几周内,病毒得到了识别、分离和测序。公众数据的快速共享为创建测试和确认ACE2作为病毒受体提供了条件。
对这种冠状病毒的测序进展尤其迅速,目前公开共享了50多个序列。这些序列信息使我们能够了解病毒和流行的关键特征,包括(1)、药物和疫苗的指导设计;(2)确定蝙蝠可能是宿主;(三)表明疫情是单一溢出事件的结果;(4)该流行病是由从一开始就在进行的人传人所造成的;(5)疫情可能于2019年11月中旬至12月中旬开始。
随着疫情的扩大,重要的是继续进行病毒测序和开放数据共享。测序将有助于解决的关键问题包括了解干预策略的有效性如何,我们是否缺少传播链,病毒传播的地点如何连接,以及哪些环境和人为因素可能有助于传播。此外,我们还需要了解病毒在人与人之间传播的容易程度,包括在潜伏期无症状传播和传播的程度。虽然新疫苗和疗法的开发不太可能影响这一流行病的发展轨迹,但重新利用现有药物可能为治疗感染SARS-CoV-2的人提供新的机会。
医药网新闻
- 相关报道
-
- 浙江大学第64期“基因组科学”研习班2025年招生通知 (2025-05-22)
- npj Breast Cancer:延长母乳喂养时间或能避免一些三阴性乳腺癌的发生! (2025-05-22)
- 小堂浴疗仪亮相老博会:从纳米助浴到小分子团浴疗的"心"飞跃 (2025-05-22)
- 同济医院携手东方有线推出一站式科普平台“食管健康361N” (2025-05-22)
- Science:新研究开发出深层组织体内声打印平台,有望实现精确的药物递送 (2025-05-22)
- 一盏灯健康平台获“年度健康产业IP标杆” 与创客匠人联合打造健康IP新生态 (2025-05-21)
- Cell重磅:华人团队开发新型镇痛药物,效果突出且避免成瘾等副作用 (2025-05-21)
- Cell Metabolism:刘丹倩团队揭示大脑过氧化氢信号调控睡眠稳态新机制 (2025-05-21)
- AD:贾建平团队发现,使用胆碱酯酶抑制剂与遗忘型轻度认知障碍进展为阿尔茨海默病的风险增加77%有关! (2025-05-21)
- 新形势下中国医药创新突围之路上海见分晓 (2025-05-21)
- 视频新闻
-
- 图片新闻
-
医药网免责声明:
- 本公司对医药网上刊登之所有信息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之正确性或可靠性;您于此接受并承认信赖任何信息所生之风险应自行承担。本公司,有权但无此义务,改善或更正所刊登信息任何部分之错误或疏失。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医药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联系QQ:896150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