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NAS:原位基因工程化肿瘤细胞显著增强抗癌免疫反应 |
![]() |
2020年3月4日讯 /BIOON /--癌症免疫治疗在近年来是备受关注的重要研究领域,但仍然难以找到高效和广泛适用的方法。此外,不需要对抗原、体外细胞操作或细胞制造、直接采用一种产生患者特异性内源性细胞进行治疗的方法,可以显着降低成本并扩大可及性。
近日来自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医学院的研究人员开发了一个基于合成生物技术、生物可降解的粒子,可以通过原位基因重组对癌细胞及其微环境进行调整,这种工程化的癌细胞可以作为相关抗原递呈细胞(tAPCs)诱导共刺激分子(4-1BBL)和免疫刺激性细胞因子(IL - 12)的共表达。
图片来源:PNAS
研究人员在B16-F10黑素瘤和MC38结直肠癌小鼠模型中,发现通过颗粒对癌细胞和肿瘤微环境的重新编程,并结合检查点阻断,随着时间的推移,可以显着延缓肿瘤生长,在某些情况下,甚至可以完全清除肿瘤,导致小鼠的长期存活。同时,这些小鼠还可以防止远端注射的癌细胞重新长成。
通过体外和体内的实验分析,研究人员发现局部给药的tAPC重编程颗粒可导致明显的细胞介导的细胞毒性免疫反应,并产生全身效应。
总的来说,这种系统的肿瘤特异性和细胞介导的免疫治疗反应不需要表达抗原的先验知识,并反映了这种纳米药物的转化潜力。
参考资料:
Stephany Y. Tzeng et al, 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2020). DOI: 10.1073/pnas.1916039117
医药网新闻
- 相关报道
-
- Nat Med:全球胃癌防控形势严峻!科学家发现年轻一代面临巨大风险,幽门螺杆菌是关键因素 (2025-07-17)
- Nature:“肠道英雄菌”如何让癌症免疫治疗更有效? (2025-07-17)
- 专家帮你设计H型高血压降压药选择方案 (2025-07-17)
- 融合创新,深耕本土:Abcam在中国的战略新篇章 (2025-07-17)
- JNCI:二甲双胍又填空白!中国科学家首次发现,炎症性肠病患者服用二甲双胍,与患肠癌风险降低56%相关 (2025-07-17)
- 黑龙江省集采药品“三进”供给清单(第一批) (2025-07-17)
- Immunity:西湖大学何丹阳/徐和平团队发现神经炎症复发的关键开关与治疗新靶点 (2025-07-17)
- 天津大学最新Cell子刊:开发新型铜死亡癌症疗法 (2025-07-17)
- 大规模蛋白组研究发现,血脑屏障通透性增加未必有害,APOE4不是阿尔茨海默病的特异性风险因子 (2025-07-17)
- 融合创新,深耕本土:Abcam在中国的战略新篇章 (2025-07-17)
- 视频新闻
-
- 图片新闻
-
医药网免责声明:
- 本公司对医药网上刊登之所有信息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之正确性或可靠性;您于此接受并承认信赖任何信息所生之风险应自行承担。本公司,有权但无此义务,改善或更正所刊登信息任何部分之错误或疏失。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医药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联系QQ:896150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