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分析“疫情应激综合征”:是憋闷和恐惧“造出来”的毛病 |
中新网南京3月9日电 (记者 朱晓颖 通讯员 冯瑶)江苏省中医院专家发现,自该院门诊正常开诊后,消化不良伴有失眠、胸闷等“三联症”的患者明显增多,慢性胃病明显加重的病人也明显增多。
江苏省中医院专家指出,这是“疫情应激综合征”的身心表现,属于消化系统心身疾病,是因“宅”在家里“没事干”、“憋闷、恐惧造出来的毛病”,要及时认清;患者要在严格落实疫情防控要求的前提下,做好生活调理,此举将有助于恢复健康。
连日来,江苏省中医院严格按照国家疫情防控相关要求,门诊正常开诊。该院消化科主任徐陆周表示,从近期门诊观察,不少病人由于长时间“宅”在家“没事干”,在疫情防控期间有担心恐惧心理,出现了多种不适,尤其以消化系统为主,大多与原有疾病关系不大。
徐陆周表示,前段时间,不少人每天“刷屏”了解疫情信息,加上防控要求不敢出门,总有恐惧焦虑的心理。有的整天无所事事,身体有点不舒服,就过度地放大症状,时间久了,引发了系列“问题”。
徐陆周举例说,35岁的患者赵女士最近感到上腹部刺痛,上网查觉得自己很像胰腺癌的症状,又因看病不便未能及时就诊,总感觉病情被延误,来医院做过检查没有异常,转而怀疑医生诊断不出来,精神几乎崩溃,整天以泪洗面,一家人也难以安神。
再次就医时,赵女士怀疑自己得了“不治之症”,放声痛哭。检查之后,医生发现她的身体并无大碍,只是因为过度紧张引发焦虑,放大了自己的症状,诱发恐癌心理。
徐陆周表示,近期像赵女士这样到医院求助的人,有不少都出现了类似情况。
对于治疗方案,徐陆周认为,要消除社会刺激因素影响,使患者得以在相对平和温馨的生活环境中恢复正常心态,以减弱致病的外在刺激;去除心理病因,即帮助患者改变对社会刺激事件的认知模式,培养正常心态;消除生物学因素,治疗原发疾病。(完)
医药网新闻- 相关报道
-
- 12356!“没事儿”热线如何解“心事”? (2025-01-07)
- “12356”热线来了!如何判断焦虑抑郁情绪是否成为病态? (2024-12-26)
- 临近开学如何做好心理准备?专家来为家长和孩子支招 (2024-08-28)
- 专家呼吁构建职场人群心理健康支持体系 (2024-07-19)
- 浙江多方合力 共话青少年心理健康“最优解” (2024-06-25)
- 五部门启动困境儿童心理健康关爱服务主题活动 (2024-05-30)
- 算命app排行榜前五名 算命app哪个好用? (2024-03-22)
- 谨防节后焦虑加疲劳 专家建议关注心理健康 (2024-02-05)
- 专家:儿童抑郁症≠成人抑郁症 或诱发嗜睡症状 (2023-10-11)
- 聚焦世界精神卫生日:促进儿童心理健康 共同守护美好未来 (2023-10-11)
- 视频新闻
-
- 图片新闻
-
医药网免责声明:
- 本公司对医药网上刊登之所有信息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之正确性或可靠性;您于此接受并承认信赖任何信息所生之风险应自行承担。本公司,有权但无此义务,改善或更正所刊登信息任何部分之错误或疏失。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医药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联系QQ:896150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