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医药网首页 > 医药资讯 > 医药行业分析 > 窄谱抗菌领域取得进展

窄谱抗菌领域取得进展

细菌抗药性的出现与扩散严重威胁全球公共卫生安全。应对这一挑战亟需开发新型抗菌物和抗菌疗法。窄谱抗菌物/疗法可特异性地识别并清除目标病菌,从而减少对宿主共生菌群的脱靶干扰、并降低对细菌的抗药性进化压力。但是,由于区分病菌与益生菌的固有难度以及制药公司对窄谱抗菌缺乏投资热情,窄谱抗菌物/疗法的发展一直处于极度迟滞状态。针对这一问题,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副教授阳丽华课题组提出赋予现有的广谱抗菌物/疗法以辨别目标的能力,从而将其转变成一种窄谱抗菌物/疗法。

光动力疗法利用光动力敏化剂响应光照所原位生成的活性氧物质(ROS)来清除目标细胞。然而,“成也萧何、败也萧何”。一方面,由于ROS能够同时破坏多种对细胞正常功能必不可少的细胞物质,光动力疗法能清除抗药性细菌、且同时能延缓获得抗药性。另一方面,由于ROS能对所经之处的细胞不加选择地加以清除,光动力治疗常规而言就是一种广谱抗菌疗法。

近期,阳丽华课题组首度发现,当把表面带负电荷的球与混合在一起时,球会选择性吸附到球菌表面、却不吸附到杆菌表面,而且这种基于形貌选择的识别机制受熵增驱动、且普适于组成和表面化学不同的多种球。基于这种物理识别机制以及ROS极度有限的有效活性半径(不足200 nm)(图1上),研究人员猜想如果纳米球具有光动力效应,那么就可能在光照下高效清除球菌、却不干扰杆菌(图1中和底)。这一猜想得到了采用不同光动力纳米球和多种细菌所做抗菌实验的证实。相关研究成果以Selective Entropy Gain-Driven Adsorption of Nanospheres onto Spherical Bacteria Endows Photodynamic Treatment with Narrow-Spectrum Activity 为题发表在期刊The Journal of Physical Chemistry Letters上。这项工作不仅首次揭示了细菌形貌在相似电荷纳米球/相互作用中的关键作用,还有望为过敏性皮炎等由于球菌在杆菌主导健康共生菌群的微环境中过度繁殖所引起的疾病提供一种新疗法。

该项研究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的资助和国家同步辐射实验室的支持。阳丽华为论文的通讯作者,硕士研究生杨彬倩为论文第一作者。(100yiyao.com)

医药网新闻
返回顶部】【打印】【关闭
扫描100医药网微信二维码
视频新闻
图片新闻
医药网免责声明:
  • 本公司对医药网上刊登之所有信息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之正确性或可靠性;您于此接受并承认信赖任何信息所生之风险应自行承担。本公司,有权但无此义务,改善或更正所刊登信息任何部分之错误或疏失。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医药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联系QQ:896150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