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拯救混乱的生物钟?科学家找出潜在药物 |
![]() |
跨越时区的国际航班,需要挑灯夜战的工作任务,临睡前手机上跳出令人焦虑的新闻……生活中有太多理由让人夜不能寐。该睡睡不着,该醒醒不来,混乱的生物钟不仅令人疲惫,还可能会影响代谢、免疫等多个方面,容易引起抑郁、肥胖或等不良后果。
大脑分泌的褪黑素是与昼夜节律密切相关的一种激素。正常情况下,随着夜晚来临,由于感知到环境的明暗变化和体内的生物节律,脑中的褪黑素分泌量会逐渐增加,激活下丘脑的褪黑素受体,使生理功能和行为与明暗变化同步,有助于我们入睡。
正因为如此,褪黑素受体被研究者视为调节昼夜节律的重要靶标。科学家们希望开发一些药物,灵敏而特异地作用于褪黑素受体,为有睡眠障碍的患者“拨正”生物钟。
近日,顶尖学术期刊《自然》发表的一项新研究让我们朝这一目标迈进了一大步。研究人员利用计算机虚拟筛选技术,从庞大的化合物文库中遴选出第一批能够高选择性与褪黑素受体MT1结合的活性化合物,模拟或抵消天然褪黑素的作用。经过“时差”动物模型的初步测试,它们能够拨动小鼠的生物钟。
在去年春天,《自然》同时刊登了两篇论文,首次揭示人类两种褪黑素受体MT1和MT2的三维结构。这些信息为后续设计药物分子打下了重要基础。
此次研究中,以褪黑素受体MT1的三维结构为“模板”,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UCSF)的药物化学家Brian Schoichet教授与同事们通过虚拟分子对接,预测小分子与受体的结合构象,从超过1.5亿个“按需生成”的化合物库中选出能与MT1结合、且结构新颖的配体分子。
接下来,研究人员成功合成出了这些候选者中38个预测得分高的分子进行测试。北卡罗莱纳大学教堂山分校(UNC)的Bryan Roth教授领衔的研究小组通过分析药理学和类药特性,最终发现,其中有两个过去没有在自然界中见到过的新分子,能与人或小鼠的MT1受体以高亲和力结合,并产生与褪黑素相反的细胞反应。
布法罗大学(University at Buffalo)的Margarita L. Dubocovich教授与同事们随后在小鼠身上开展实验,测试上述两个新分子调节昼夜节律的效果。研究者调节环境中的光亮和黑暗的周期,让“黑夜”突然提前,小鼠处于一种类似人类时差反应的状态。这时,他们发现,这些新化合物可以让“时差”小鼠花更长的时间慢慢适应新的光照周期。
意外的是,当小鼠待在恒定的黑暗中,这两种分子又能模仿褪黑素,在没有光照线索的情况下帮助小鼠“重置”生物钟。Dubocovich教授解释说:“对于感受不到自然明暗交替的人,比如盲人、倒班工人或是在潜艇、极地等特殊环境工作的人,这或许有助于他们恢复一天24小时的节律。”
科学家们下一步还将继续鉴定更多的潜在药物分子,并理解它们如何作用于褪黑素受体并调节生物钟,从而让我们拥有更多选择来避免昼夜节律紊乱带来的问题。(100yiyao.com)
医药网新闻
- 相关报道
-
- Cell:我国科学家开发出一种基于人类诱导性多能干细胞的CAR-NK细胞疗法,有望治疗系统性硬化症 (2025-07-16)
- 勃林格殷格翰与利奥制药达成合作,以推进圣利卓®(佩索利单抗)的商业化和进一步开发 (2025-07-16)
- 【终版日程+参会指南】NovaBeauty 2025 聚焦化妆品功效护肤和注射医美再生医学邀您共聚羊城! (2025-07-16)
- 中国光谷出台步伐放慢倒退生物医药家当 (2025-07-16)
- 2024年运营收入排名前十的非营利性医疗系统 (2025-07-16)
- 成功挽救8岁小男孩生命,华人学者一作Nature论文:利用辅酶Q10前体,缓解致命线粒体脑病 (2025-07-16)
- Cell:先导编辑+AI,全面解析ATM基因所有点突变的功能 (2025-07-16)
- 相达生物科技在美国独家推出创新型FebriDx® 检测 进一步扩展INDICAID™妥析™呼吸道检测产品系列 (2025-07-16)
- 【嘉宾首轮公布】ICDC2025 & Biomarker2025邀您8月7-8日上海相聚! (2025-07-15)
- 上海德达心血管医院携手"天使之旅"2025西藏先心病患儿筛查救助行动 (2025-07-15)
- 视频新闻
-
- 图片新闻
-
医药网免责声明:
- 本公司对医药网上刊登之所有信息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之正确性或可靠性;您于此接受并承认信赖任何信息所生之风险应自行承担。本公司,有权但无此义务,改善或更正所刊登信息任何部分之错误或疏失。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医药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联系QQ:896150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