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黄土高原自然草地恢复和人工造林恢复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方面取得进展 |
![]() |
自然草地恢复和人工造林恢复是黄土高原生态治理重要的两种植被恢复模式。大量研究表明,黄土高原自1999年以来大规模的植被恢复措施显着改变了土壤碳储量,水量平衡、地表物质迁移、土壤微生物群落及生物化学循环等。土壤微生物群落在地下物质循环和交换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在退耕还林/草政策背景下,从科学的机理上清晰认识黄土高原植被恢复措施下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与组成有助于更好地理解退耕还林/草后土壤碳水交换、物质平衡基本原理与驱动机制,对于制定科学合理的生态恢复政策和可持续发展模式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针对上述科学问题,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生态环境研究室副研究员杨阳基于黄河水利委员会西峰水土保持科学试验站,联合美国马里兰大学和中科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以南小河沟人工造林恢复(杨家沟)和自然草地恢复(董庄沟)对比小流域为研究对象,其中,杨家沟自1954-1958年实施人工造林措施,现已形成人工森林生态系统;董庄沟自1954年开始实施草地封育政策,现已形成天然的自然草地生态系统;采用高通量测序的方法系统对比和研究了自然草地恢复和人工造林恢复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组成及多样性变化。结果表明:植被恢复(自然恢复和人工造林)对土壤真菌群落结构和多样性产生了明显的影响;其中自然恢复和人工造林模式下土壤优势真菌种类为Ascomycota、Basidiomycota,土壤优势真菌种类为Ascomycota、Basidiomycota,土壤优势细菌种类为Actinobacteria、Proteobacteria、Chloroflexi、Acidobacteria(图1);人工造林模式下土壤真菌多样性指数高于自然恢复,而自然恢复模式下土壤细菌多样性指数高于人工造林模式。微生物网络分析结果显示:人工造林模式下土壤真菌群落结构比自然恢复模式复杂,而自然恢复模式下土壤细菌群落结构比人工造林模式复杂(图2);进一步的相关分析显示土壤SOC、pH、C/N与主要微生物类群的丰度呈显着的正相关,是影响土壤微生物群落多样性的主控因子。结构方程模型显示:土壤特性和植被特性共同决定了土壤真菌群落结构和多样性,人工造林模式对土壤真菌多样性的影响较大,而自然恢复模式对土壤多样性的影响较大。最后文章构建了自然恢复和人工造林模式下土壤特性和植被特性影响土壤真菌群落结构概念图,为研究黄土高原植被-土壤-微生物关系提供了新思路(图3)。该研究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和中科院的共同资助,相关研究成果近期发表于生态学和环境学期刊Forest Ecology and Management和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上。(100yiyao.com)
医药网新闻

- 相关报道
-
- Cell:我国科学家开发出一种基于人类诱导性多能干细胞的CAR-NK细胞疗法,有望治疗系统性硬化症 (2025-07-16)
- 勃林格殷格翰与利奥制药达成合作,以推进圣利卓®(佩索利单抗)的商业化和进一步开发 (2025-07-16)
- 【终版日程+参会指南】NovaBeauty 2025 聚焦化妆品功效护肤和注射医美再生医学邀您共聚羊城! (2025-07-16)
- 中国光谷出台步伐放慢倒退生物医药家当 (2025-07-16)
- 2024年运营收入排名前十的非营利性医疗系统 (2025-07-16)
- 成功挽救8岁小男孩生命,华人学者一作Nature论文:利用辅酶Q10前体,缓解致命线粒体脑病 (2025-07-16)
- Cell:先导编辑+AI,全面解析ATM基因所有点突变的功能 (2025-07-16)
- 相达生物科技在美国独家推出创新型FebriDx® 检测 进一步扩展INDICAID™妥析™呼吸道检测产品系列 (2025-07-16)
- 【嘉宾首轮公布】ICDC2025 & Biomarker2025邀您8月7-8日上海相聚! (2025-07-15)
- 上海德达心血管医院携手"天使之旅"2025西藏先心病患儿筛查救助行动 (2025-07-15)
- 视频新闻
-
- 图片新闻
-
医药网免责声明:
- 本公司对医药网上刊登之所有信息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之正确性或可靠性;您于此接受并承认信赖任何信息所生之风险应自行承担。本公司,有权但无此义务,改善或更正所刊登信息任何部分之错误或疏失。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医药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联系QQ:896150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