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量采购常态化 医药代表人数将大幅减少 |
![]() |
医药网4月8日讯
医药代表数量将骤减
国家医保局近日发布的《2019年医疗保障事业发展统计快报》显示,首批带量采购试点实施一年来完成了约定采购量的近2倍。
目前,首批“4+7”已满一周年的试点地区面临续约问题,第二批带量采购试点将从4月起陆续落地实施。医药代表需要注意哪些重点呢?
医药代表数量或骤减
有药企人士向赛柏蓝表示,疫情影响下,医药代表不能进行常规拜访,加之第二批带量采购4月份落地,多个中选品种的市场迎来颠覆性改变,从而也带来医药代表命运的改变。
“随着带量采购的持续推进,其必然会造成厂家利润的断崖式下降,也必然会造成医疗行业从业人员的数量缩小,将会有越来越多的药品生产企业调整营销团队。很多医药代表一看到自己负责的产品进入带量采购目录,不等公司给通知就主动着手准备调岗或者换工作了。”
该人士表示,“进入带量采购的产品,都将伴随着这些产品医药代表的整体转型,将来。在带量采购的影响下,医药代表不断转型,未来医药代表的从业人数会逐渐减少,从300万下降到30万这也是有可能的。”
带量采购将常态化
国务院3月5日发布的《关于深化医疗保障制度改革的意见》提出,深化药品、医用耗材集中带量采购制度改革。坚持招采合一、量价挂钩,全面实行药品、医用耗材集中带量采购。这意味着,带量采购将走向制度化和常态化。
国家医疗保障局党组书记、局长胡静林在3月16日出版的2020年第6期《求是》杂志刊发了题为《奋力解除全体人民的疾病医疗后顾之忧》的署名文章中指出,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已进入深水区,到了啃硬骨头的攻坚期,将持续推进集中带量采购。
2018年以来,经由“4+7”带量采购试点及扩围,以及2019年9月开标的第二批带量采购,至少58个品种实现了大降价。部分品种降幅在90%以上,且一降再降。
带量采购已经是大势所趋。
医药代表如何转型
医药代表是在1989年才从海外引进中国的职业,这些年可谓经历了大起大落。
当时的第一批医药代表,基本可以用地位高、受尊重、收入高、医学背景良好来形容。到了90年代末期,由于外资企业增多,本土企业也迎来爆发式增长,大量同产品仿制药上市,竞争空前激烈,导致专业的医药代表开始变味了。
近年来,随着国家监管趋严,不少药企正在转型,随着带量采购的推行,也加快了医药代表转型的步伐。
据了解,两年前优时比就已经不再设置医药代表职位了,原来的医药代表随之转变为医药信息伙伴,不再以销售业绩作为核心考核目标,而考核的是他们如何与医生进行合作,最后给患者带来更好的治疗方案。
此前有业内专家对赛柏蓝表示,目前有一家大型药企医药代表已减少了30%。这些代表都转型去服务社区,帮助社区管理病人,帮助社区与医保沟通,提供专业化的服务,获得在这个行业成长的机会。
事实上,医药代表这个岗位是增加还是减少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在行业变革中医药代表本身能够跟得上转型的步伐。需要关注的两点包括:
1、进入成本竞争领域
随着一致性评价的开展,将有更多通过一致性评价的仿制药替代原研药。未来,原研药将回归药品正常的生命曲线,迎来“专利悬崖”,进入成本竞争领域,面临被替代的趋势。
2、专业推广能力要求提高
随着国家一系列有利于创新药上市政策的出台,接下来会出现创新药扎堆上市的情形。创新药主要依靠学术推广,对营销人员的专业素质要求更高。因此,医药代表提升自己的专业素质非常重要。
称不称之为医药代表其实已经不重要。随着国家大力鼓励创新药的发展,推广创新产品也是大家应该发展的重点方向。促进新药的临床研究,让医生获取更多、更及时的新药信息,造福更多患者,这才是身为医药人的使命。
医药网新闻
- 相关报道
-
- 体脂率多少的男/女性最具吸引力?三项科学研究揭露“完美身材”:男性体脂率13-14%+肩腰比1.57;女性完美身材则更为严格 (2025-07-10)
- STTT:中科院/南开团队发现,膜蛋白TfR1可入核“劫持”p53,增强癌细胞DNA损伤修复功能,对抗化疗 (2025-07-10)
- Nat Commun:大脑“幕后操控者”现身!科学家揭秘纹状体星形胶质细胞如何影响机体肥胖与代谢? (2025-07-09)
- Gut:四川大学团队发现肠癌“催肥肝脏”,为后续肝转移作铺垫的关键机制 (2025-07-09)
- 解读:制止将“空肠回肠吻合术”利用于2型糖尿病医治 (2025-07-09)
- 《对于放慢推动普惠托育服务系统建设的意见》答记者问 (2025-07-09)
- 青海实现“医保影像云”部署 完成影像查看成果共享共用 (2025-07-09)
- JAMA子刊:受教育程度高竟成AD负面因素?队列研究发现,在存在显著淀粉样蛋白沉积的情况下,受教育程度高与tau蛋白积累更快有关 (2025-07-09)
- 诺华首款新生儿及婴幼儿疟疾治疗药物获批 (2025-07-08)
- 24岁或就埋下痴呆隐患!性格不好还易“加速”脑萎缩!两项研究:首次在24-44岁健康个体中检出痴呆风险因素;性格对脑健康很重要 (2025-07-08)
- 视频新闻
-
- 图片新闻
-
医药网免责声明:
- 本公司对医药网上刊登之所有信息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之正确性或可靠性;您于此接受并承认信赖任何信息所生之风险应自行承担。本公司,有权但无此义务,改善或更正所刊登信息任何部分之错误或疏失。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医药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联系QQ:896150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