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逆转多种人类疾病?科学家们有妙招! |
![]() |
本文中,小编整理了多篇重要研究成果,共同聚焦科学家们如何巧妙地逆转多种人类疾病,与大家一起学习!
图片来源:themindfulword.org
【1】
doi:10.1038/s41366-019-0512-z
肥胖是一种全球性的流行病,是几种癌症的已知诱因,包括、结肠癌和胰腺癌。阻止肥胖的流行可能是预防和治疗众多癌症的重要帮助。达特茅斯大学及达特茅斯-希区柯克诺里斯棉癌症中心的Craig Tomlinson博士实验室的研究人员已经发现了这一病因的一个关键靶点。研究小组发现,一种在几乎所有细胞中都存在的受体--AHR(主要用于对抗环境中的化学物质)在人体的新陈代谢中也起着重要作用。在研究小鼠中,阻断AHR不仅可以预防肥胖,还可以逆转肥胖。该研究小组的发现近日发表在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Obesity杂志上。
研究者表示,我们进行的实验表明,当一种名为NF的药物被添加到高脂肪饮食中时,老鼠并不比低脂肪饮食的老鼠更胖。在同一时间内,没有NF的高脂肪饮食的老鼠变得非常肥胖。该药未见。研究小组接下来证明了用NF阻断AHR不仅能预防肥胖,还能逆转肥胖。"在这些实验中,我们让老鼠在高脂肪饮食中变胖,然后一半的老鼠被转换成含有AHR受体阻滞剂NF的高脂肪饮食。在接下来的几周内,转向含有NF的高脂肪饮食的老鼠体重下降到与低脂肪饮食的老鼠相同。其余吃高脂肪食物的老鼠变得肥胖。"
【2】
doi:10.1016/j.cmet.2020.01.009
当年老、压力或环境毒素使机体免疫系统处于超负荷状态时就会导致机体产生慢性炎症,从而引发多种毁灭性的疾病,包括阿尔兹海默病、帕金森疾病、和癌症等;近日,一项刊登在国际杂志Cell Metabolism上的研究报告中,来自加利福尼亚大学的科学家们通过研究鉴别出了一种特殊的分子开关,其或能帮助控制负责机体慢性炎症发生的“免疫机器”,相关研究结果或能帮助研究人员开发新型疗法来抑制甚至逆转多种与年龄相关的人类疾病。
研究者Danica Chen表示,我们的实验室非常感兴趣研究机体老化的可逆性机制,此前我们发现,老化的能够重焕青春活力;现在我们要问的是,衰老到底在多大程度上能被逆转,如今通过对机体生理学状况进行观察,研究人员做到了这一点,比如炎症和胰岛素耐受等,这些都与年龄相关的退化和疾病发生直接相关。
【3】
doi:10.1084/jem.20190915
近日,一项刊登在国际杂志Journal of Experimental Medicine上的研究报告中,来自奥尔巴尼医学院等机构的科学家们通过研究在老化的大脑中发现了积累的特殊类型的免疫细胞,激活这些细胞或能改善老化小鼠的记忆力,相关研究结果表明,靶向这些细胞或能降低年龄相关的认知能力下降,并帮助人类抵御年龄相关的神经变性疾病的发生。
大脑会对衰老变得高度易感,随着年龄的增长,大脑的认知能力,比如学习和记忆能力就会逐渐衰退,人体免疫系统也会随着机体衰老而发生退化,从而就会增加机体对感染的易感性及高水平炎症发生的可能性。这项研究中,研究人员发现,名为2类先天性淋巴样细胞(ILC2s,group 2 innate lymphoid cells)的特殊免疫细胞或许会发生老化相关的改变,这或许就有望帮助研究人员以该细胞为靶点来开发抵御大脑衰老效应的新型策略。
【4】
doi:10.7554/eLife.47866
老年是阿尔茨海默病的最大风险因素---当年龄超过65岁时,患上这种疾病的风险大约每五年翻一番。然而,在分子水平上,科学家们并不确定随着年龄的增长,大脑中发生了什么导致阿尔茨海默病。美国沙克生物研究所的Pamela Maher和David Schubert之前开发出实验性候选药物CMS121和J147,它们都是具有药用特性的植物化合物的衍生物。当暴露于与衰老和阿尔茨海默病相关的细胞应激时,这两种化合物能够让神经元存活下来。从那以后,他们在阿尔茨海默病动物模型中使用候这两种选药物来自治疗这种疾病,发现它们可以改善记忆和延缓脑细胞退化。此外,他们的实验已揭示了这两种化合物的作用机理,表明它们靶向对寿命和衰老也很重要的分子途径。
如今,在一项新的研究中,Maher、沙克生物研究所研究员Antonio Currais及其同事们研究了一群衰老异常快的小鼠。其中的一部分小鼠在在9个月大---相当于人类的中年后期---时开始服用CMS121或J147。四个月后,他们测试这部分小鼠的记忆和行为,并分析了它们大脑中的和分子标志物,相关研究结果近期发表在eLife期刊上。
医药网新闻
- 相关报道
-
- 体脂率多少的男/女性最具吸引力?三项科学研究揭露“完美身材”:男性体脂率13-14%+肩腰比1.57;女性完美身材则更为严格 (2025-07-10)
- STTT:中科院/南开团队发现,膜蛋白TfR1可入核“劫持”p53,增强癌细胞DNA损伤修复功能,对抗化疗 (2025-07-10)
- Nat Commun:大脑“幕后操控者”现身!科学家揭秘纹状体星形胶质细胞如何影响机体肥胖与代谢? (2025-07-09)
- Gut:四川大学团队发现肠癌“催肥肝脏”,为后续肝转移作铺垫的关键机制 (2025-07-09)
- 解读:制止将“空肠回肠吻合术”利用于2型糖尿病医治 (2025-07-09)
- 《对于放慢推动普惠托育服务系统建设的意见》答记者问 (2025-07-09)
- 青海实现“医保影像云”部署 完成影像查看成果共享共用 (2025-07-09)
- JAMA子刊:受教育程度高竟成AD负面因素?队列研究发现,在存在显著淀粉样蛋白沉积的情况下,受教育程度高与tau蛋白积累更快有关 (2025-07-09)
- 诺华首款新生儿及婴幼儿疟疾治疗药物获批 (2025-07-08)
- 24岁或就埋下痴呆隐患!性格不好还易“加速”脑萎缩!两项研究:首次在24-44岁健康个体中检出痴呆风险因素;性格对脑健康很重要 (2025-07-08)
- 视频新闻
-
- 图片新闻
-
医药网免责声明:
- 本公司对医药网上刊登之所有信息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之正确性或可靠性;您于此接受并承认信赖任何信息所生之风险应自行承担。本公司,有权但无此义务,改善或更正所刊登信息任何部分之错误或疏失。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医药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联系QQ:896150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