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新冠肺炎男性死亡率远高于女性? |
![]() |
2020年3月20日讯/100医药网BIOON/---根据统计结果,在世界范围内,因COVID-19死亡的男性人数多于女性。
我们不禁好奇其中的原因是什么?基因,激素,免疫系统-还是行为,导致男性更容易患上这种疾病?实际上,这是所有上述因素的相互作用所导致的。性别对于患病的影响并非仅出现在SARS-Cov-2感染过程中。对于大多数疾病而言,男性和女性均存在反应不同的特征。
严峻的数字
在意大利和中国,男性死亡人数是女性的两倍以上。在纽约市,男性约占死亡患者的61%。澳大利亚也出现了类似的结果,尽管主要的死亡群体是70-79岁和80-89岁年龄段的老年患者。
影响COVID-19严重程度的一个主要变量是年龄。但这不能解释全球普遍存在的性别差异现象,因为从30岁到90岁以上的每个年龄段,男性死亡率的相比女性均明显更高。考虑到妇女的平均寿命也比男性平均长6年,因此,老年妇女的数量要比男性更多。因此这一结果十分令人惊讶。
另一个主要因素是慢性疾病,特别是心脏病,糖尿病和癌症。由于男性的患病几率比女性更高,这可能是造成男性感染率更高的原因。
但是我们应该要研究清楚为什么男人更容易出现COVID-19易感性的特征呢?
男人和女人在生物学上是不同的
男性和女性的性染色体和基因存在差异。女人有两个中等大小的染色体(称为X)。男性只有一个X染色体和一个很小的Y染色体,其中包含很少的基因。
这些Y基因之一(SRY)通过启动XY胚胎中睾丸的发育来指导胚胎变成雄性。睾丸产生雄性激素,在后者的作用下,胚胎逐渐发育成为男性。反之,在缺乏SRY的情况下,会有卵巢形成并产生雌激素,最终导致女性的性别形成。正是这种激素控制着男女之间最明显的差异,包括生殖器、乳房、头发和体型,并对行为产生重大影响。
Y染色体和激素
Y染色体除SRY外几乎不含其他任何基因,但充满了重复序列(“垃圾DNA”)。这些DNA序列可能会在衰老过程中失去调控。这可能会加速男性的衰老,并使他们更容易感染该病毒。
但是对于男人来说,更大的问题是SRY产生的雄激素。研究表明,睾丸雄激素水平与许多疾病,特别是心脏病有关,并可能影响寿命。
男性也因其雌激素水平低而更加容易受到多种疾病的影响,其中包括心脏病。
雄激素也会影响行为。有研究表明,由于男性和女性雄激素表达水平存在差异,因此男性更加容易出现危险行为(如吸烟和酗酒)以及不愿听取来自专业人士的健康建议。
中国男女吸烟率的极端差异(几乎一半的男性有吸烟史,而女性这一数字仅为2%)可能有助于解释其极高的男性死亡比例。吸烟不仅是导致呼吸系统疾病的严重危险因素,而且还会引起肺癌。
两个X染色体好过一个
X染色体带有1,000多种基因,在日常代谢,血液凝结和大脑发育等各种事物中具有功能。
即使其中一个X上的基因发生突变,女性存在两个X染色体拷贝可以提供一定程度的缓冲。然而,由于男性缺少额外的X染色体拷贝。因此更加容易患与性别相关的疾病,例如血友病(血液凝结不良)。此外,基于小鼠的研究表明,X染色体的数量也对许多新陈代谢特性具有重大影响。另一方面,女性不仅拥有更多的X基因,而且还可能受益于等位基因的多样化带来的好处。
另一个问题来自免疫系统
长期以来,我们就知道女性的免疫系统比男性强。这并非全部都是好事,因为它使女性更容易患狼疮和多发性硬化症等自身免疫性疾病。
但是,正如对小鼠和人类的许多研究表明的那样,它在病毒敏感性方面为女性带来了优势。这有助于解释为什么男人更容易感染包括SARS和MERS在内的许多病毒。
X染色体上至少有60个免疫反应基因,而且更高的表达水平以及基因的多样化特性使得女性防御外界感染的能力更强。
性别差异背后的本质
此前研究已经表明,许多疾病在患病风险,严重程度和治疗效果上存在明显的性别差异。 COVID-19只是其中之一。不仅是人类-大多数哺乳动物都是如此。
从进化角度来看,疾病易感性的性别差异是否仅仅是遗传和激素差异的副产品呢?还是因为生活习惯的差异,它们像许多其他特征一样,在男性和女性中出现了不同的进化策略呢?
研究表明,雄性哺乳动物通过赢得配偶来帮助传播其基因,因此,激素调控其进行更加危险的行为对男性来说是一个加分项。反过来,雌性哺乳动物需要更高的免疫系统,以增强其照顾幼仔的能力。
因此,在COVID-19死亡率中出现的性别差异,可能仅仅是男女两性在进化历史长产生的众多差异的很小一部分。(100医药网 100yiyao.com)
参考资料:
医药网新闻

- 相关报道
-
- 【嘉宾首轮公布】ICDC2025 & Biomarker2025邀您8月7-8日上海相聚! (2025-07-15)
- 上海德达心血管医院携手"天使之旅"2025西藏先心病患儿筛查救助行动 (2025-07-15)
- Nat Commun:科学家发现机体肺纤维化的关键调控因子——TREM2 (2025-07-15)
- 全国首家外商独资专科医院上海德达心血管医院 破题复杂心疾 打造国际化品质诊疗 (2025-07-15)
- Cell:科学家首次培育出具有完整血管网络的微型肺部组织!为肺血管疾病提供了新的见解 (2025-07-15)
- 2024医保“问题单”:参保持重、保证降级、监管无力 (2025-07-15)
- Adv Sci:挤一挤,变骨头?科学家发现干细胞“受挤压”后竟能变身成骨细胞! (2025-07-15)
- Nature Methods:里程碑突破!研究人员将百万碱基人类DNA植入小鼠胚胎,现场直播生命“开机”过程 (2025-07-15)
- 上海德达心血管医院携手"天使之旅"2025西藏先心病患儿筛查救助行动 (2025-07-15)
- 上海德达心血管医院王伟鹏教授受邀出席2025亚洲心血管麻醉大会 (2025-07-15)
- 视频新闻
-
- 图片新闻
-
医药网免责声明:
- 本公司对医药网上刊登之所有信息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之正确性或可靠性;您于此接受并承认信赖任何信息所生之风险应自行承担。本公司,有权但无此义务,改善或更正所刊登信息任何部分之错误或疏失。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医药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联系QQ:896150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