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医药网首页 > 医药资讯 > 医药新闻 > 辞职还是转型?300万这类人面临着国家集体矿业正常化的选择

辞职还是转型?300万这类人面临着国家集体矿业正常化的选择

在众多医用耗材纳入集采的背景下,2021年医药代表进退两难,辞职转型成为常态。

如果说2013年葛兰素史克的贿赂事件让医药代表难以进入医院,那么2021年将是医药代表转型失业的一年。

  行业改变

“集中开采对医药行业的影响越来越大,对创新型医药公司更有利。”工作三年的医药代表耿乐告诉健康社区,他的公司有很多独家和首发产品,所以集中采购的影响比较小,因为产品是独家的,受影响的概率比较小。

但与此同时,耿乐也透露,药品集中采购后价格大幅降低。此时有集中采购产品的医药代表面临跳槽到其他企业或选择不参与集中采购的产品。

某外资药企医药代表林胜平斩钉截铁地表示,2021年是奋斗的一年,因为他负责的产品不在集采范围内,没有竞争产品,所以不受集采影响。但是疫情导致患者从北京返回外地,大部分患者都是在家治疗,实现目标并不容易。

“今年,对我来说,是动荡的一年。”经商十年的医药代表李米表示,总结2021年,个人关键词应该是平常心。今年集中开采政策的大力推进,给工作带来了一些麻烦,要保持平常心,从容应对,才有精力完成明年的目标。

事实上,今年集中量采购在高压下持续推进。新年伊始,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动药品集中带量采购工作常态化制度化开展的意见(国办发〔2021〕2号)》,推动药品集中采购常态化、制度化。

年,第五批国家组织药品集中采购开标,成功采购61种药品,平均降价56%。

然后,该系列进入IVD领域。8月19日,《安徽省公立医疗机构临床检验试剂集中数量采购谈判议价公告》发布,宣布IVD领域数量采购正式启动。

9月14日,高值医用耗材人工关节来到全国市场,48家企业参与报价竞争。最终44家企业成功入选,成功率92%。所选髋关节均价从3.5万元降至7000元左右,膝关节均价从3.2万元降至5000元左右,平均降价82%。

到2025年,集采药品将超过500种,高值医用耗材将超过5类。9月29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未来四年医保工作重要文件《“十四五”全民医疗保障规划》,深化药品和医用耗材集中、数量采购制度改革,强调。明确集中采购数量的药品品种,到2025年达到500种以上,集中采购数量的高值医用耗材品种达到5类以上。

11月26日,第六批国家集采药品(胰岛素专用)正式落地,平均价格降幅近50%,最大降幅74%。按照国内胰岛素市场280亿元的预估规模,预计医保或患者可减少支出100亿元。

年底,集中采购首次进入中成药领域。12月21日,湖北省19个省份开启中成药集中集采招标,193家企业经审查参加了此次选举。97家企业的111款产品中,中签率达到62%,平均降幅42.27%,最大降幅82.63%。网友开玩笑说,2021年,收藏和收藏的时代即将到来

即使没有跳槽的想法,一些医药代表也开始兼职。数据显示,27.17%的医药代表兼职,其中3.49%在创业。也就是说,超过30%的医药代表不满足于当专职代表,正在寻找新的出路。

  药代转型

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不得不说,之前很长一段时间,以人伦为基础的医药销售模式和以钱和回扣销售给行业带来了很大的负面影响。

对于医药代表应该如何转型,廊坊市第四人民医院副院长邢玉华认为,医药代表的职责是向医生介绍新药,告诉他们药品的特点和副作用,这将促进医生对新药的了解。“医药代表在商业贿赂方面不需要存在,转型方向应该是学术提升。”

宁夏盐池县医疗卫生总医院院长张说,中国有几十万医药代表,随着集中采购等一系列政策的出台,这些医药代表必须转型。

张也认为,在下一阶段,医药代表的作用就是推荐药物。比如一些新药出现的时候,临床医生可能对新药没有很强的知识,医药代表可以起到培训医生的作用。同时,在医院的一些学术会议上,以医药代表为代表的厂商可以做一些学术支持。

北京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主任医师赵建新认为,医药代表是药物与医生之间的桥梁。如果临床医生对药厂生产的药物不了解,医药代表可以介绍,在科研上相互配合。

然而,医学代表学术转型的门槛正在逐渐提高。在BOSS直聘中,卫生部门搜索“医药代表”作为关键词,发现国内外药企仍在大力招聘不受集采影响的肿瘤药物和产品。

比如在simcere招聘的医药代表,主要负责注射用依达拉奉和右美沙芬的浓缩液(首先必须是新的),属于国家1类新药,也是近五年唯一在中心区上市的1类新药,独家、全新,不受4 7影响。

关于医药代表的要求,卫生部门发现,大多数制药公司要求本科以上学历,有医学专业背景,有一年以上工作经验。

医药代表着转型之路的开启,其实是因为它背后的药企也在同时发生变化。

  药企同步转型

近年来,受数量采购等政策影响,我国医药改革步入深水区。

随着数量采集的常态化,加快医药企业创新成为关键出路。银河证券研究报告认为,随着国家持续推进药品和耗材集中采购,仿制药和高值医用耗材集中采购趋于常态化,预计未来品种和区域范围将持续扩大。在深化卫生体制改革的背景下,控费降价势在必行。“从行业长期发展趋势来看,行业将加速向创新方向转型,创新能力突出,产品线布局广阔的企业将在行业洗牌中脱颖而出。”

广东证券股份有限公司首席顾问陈梦洁分析,医药生物行业内部板块分化明显,仿制药行业利润趋薄,创新药行业利润攀升,一批拥有创新药的医药公司逐渐涌现。行业正在规范化、集中化发展,未来竞争格局有望改善。面对集中采购的冲击,医药企业应积极转型创新,不断创新

医药网新闻
返回顶部】【打印】【关闭
扫描100医药网微信二维码
视频新闻
图片新闻
医药网免责声明:
  • 本公司对医药网上刊登之所有信息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之正确性或可靠性;您于此接受并承认信赖任何信息所生之风险应自行承担。本公司,有权但无此义务,改善或更正所刊登信息任何部分之错误或疏失。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医药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联系QQ:896150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