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源生物自主研发的BCMA汽车 |
![]() |
来源:和源生物2022-03-28 15:03
2022年3月25日,和元生物发布公告称,公司自主研发的针对B细胞成熟抗原(BCMA)的CAR-T疗法候选产品HY027,在科研人员发起的临床试验中,完成了首个受试者给药。
2022年3月25日,和元生物发布公告称,公司自主研发的针对B细胞成熟抗原(BCMA)的CAR-T疗法候选产品HY027完成了首次由研究人员发起的受试者给药。该试验由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研究所)淋巴瘤/多发性骨髓瘤诊疗中心主任邱教授作为主要研究人员发起,旨在评价HY027治疗复发/难治性多发性骨髓瘤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输注后,患者状况良好,研究人员正在根据临床研究计划评估其安全性和有效性。
HY027是和源生物自主研发的针对BCMA CAR-T的产品。通过使用高度特异的人源化抗BCMA单链抗体序列,可以有效避免耐药性抗体的产生。结合国际领先的制造技术和质量控制体系,有望为复发/难治性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带来快速、深入、持久的治疗效果。在前期的体外和动物实验中,HY027表现出了优异的抗活性和持久性。
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研究所)淋巴瘤/多发性骨髓瘤诊疗中心主任邱教授表示,“复发/难治性多发性骨髓瘤的治疗一直是临床治疗的一大难点,CAR-T治疗成为近年来复发/难治性多发性骨髓瘤研究的热点,其中靶点是最受关注的靶点。预计和元生物自主研发的靶向BCMA CAR-T产品将通过差异化的改善策略,增强CAR-T细胞治疗的有效性和适用性,进一步改善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的预后。”
合生元CsO的李周博士表示, "开发针对BCMA的差异化CAR-T产品"是整体重要的研发项目之一。公司的布局。在团队的共同努力和第一次实验的成功回输下,R & amp研发中心已经完成了研发;D core等各类免疫细胞治疗药物的核心能力建设,深度密集布局CAR技术平台、基因编辑技术平台、CS技术平台。不断促进各技术平台的协同效应,推动技术创新,以临床需求为导向,持续输出覆盖血液肿瘤、实体等疾病的差异化自制和通用管道产品,努力让患者早日用上安全、有效、实惠的产品。"
和源生物CEO陆路路博士表示,“hy 027”的成功回归,体现了公司上游研发;d能力建设涵盖抗体筛选、构建、CAR-T设计、临床前研究、工艺开发、质量体系建设、临床研究开发等。与公司稳步推进的CAR-T商业化生产体系相衔接,逐步完成从上游研发开始的全流程核心能力链;d到商业化。目前,公司核心产品CNCT19细胞注射剂注册工作稳步推进,已进入新药申报准备阶段。后续公司将继续进一步扩大研发;D pipeline通过自主研发和与国内一流机构的紧密合作,逐步实现管道产品的平台化输出,争取在血液、实体肿瘤、性病等领域取得新的突破,帮助更多患者早日受益于免疫细胞治疗。”(100医疗网bioon)
关于HY027HY027是针对B细胞成熟抗原(BCMA)的自体CAR-T疗法的候选产品,是以抗BCMA人源化scFv为胞外抗原识别区,以4-1BB为胞内共刺激信号的第二代CAR-T结构。目前,由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淋巴瘤/多发性骨髓瘤诊疗中心主任邱教授发起的倡议
多发性骨髓瘤(MM)多发性骨髓瘤(MM)是第二常见的血液恶性肿瘤。据globo can 2018年统计,全球每年新增MM患者约16万人,其中我国每年新增MM患者约2万人[1],且呈逐年递增趋势。MM患者的临床表现是终末分化的骨髓浆细胞恶性膨胀,同时导致体内产生大量病理性免疫球蛋白。免疫球蛋白分泌过多,浆细胞不受控制,会对患者的终末器官造成损害,疾病的进展最终会导致患者死亡。免疫调节药物、蛋白酶体抑制剂和单克隆抗体药物是目前治疗MM的主要药物。虽然这些药物的使用显著延长了患者的生存期,但MM仍然无法治愈,患者反复复发并最终发展为复发难治性MM。对于复发难治性MM,目前缺乏有效的治疗药物,预后不良,临床需求大量未得到满足。
参考文献:[1],蒋,等。中国多发性骨髓瘤的发病率和死亡率,2006-20163360 2016年全球疾病负担研究分析。血液肿瘤杂志。2019年12月10日;12(1):136.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标注“来源:100医学网”或“来源:bioon”的文字、图片、音视频资料,均属于100医学网网站的版权。未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获得书面授权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100医学网”。其他来源的文章都是转载。本网站所有转载都是为了传递更多信息。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网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以联系我们,我们会立即删除。
87%的用户在用100医网APP随时阅读、评论、分享。请扫描二维码下载-

- 相关报道
-
- 《柳叶刀》子刊:日行七千步,有八大好处!迄今最大规模/最全面研究发现,日行七千步与八种健康风险最高降低47%相关 (2025-08-05)
- 胆固醇研究新进展:上海交大/南昌医学院联合团队揭示食管鳞癌耐药新机制 (2025-08-05)
- Biosensors:新型蓝牙智能生物传感器,唾液检测乳腺癌新突破! (2025-08-05)
- STTT:清华大学董家鸿院士团队发现肝癌治疗新靶点,逆转肝癌耐药性 (2025-08-05)
- 卓悦榜丨德达医疗荣膺"年度健康服务与智慧医疗最佳企业"奖项 (2025-08-05)
- 《自然》:流感唤醒休眠癌细胞!科学家发现,呼吸道病毒感染引发的炎症和IL-6会诱导休眠散播性癌细胞表型转变,诱发乳腺癌肺转移 (2025-08-05)
- 睡眠质量不好?可以试试高钾晚餐!研究发现:晚餐钾摄入与失眠程度显著相关!其利于稳定血压、改善神经-肌肉信号及神经递质平衡 (2025-08-05)
- 黄荷凤院士团队揭示不粘锅涂层微塑料影响男性生育能力的机制,并开发出治疗方法 (2025-08-05)
- 特朗普向 17 家制药巨头发函,强制实施最惠国药价 (2025-08-05)
- 两篇Science论文:冬眠的“超能力”被锁在人类DNA中,解除锁定有望逆转阿尔茨海默病、糖尿病等疾病 (2025-08-04)
- 视频新闻
-
- 图片新闻
-
医药网免责声明:
- 本公司对医药网上刊登之所有信息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之正确性或可靠性;您于此接受并承认信赖任何信息所生之风险应自行承担。本公司,有权但无此义务,改善或更正所刊登信息任何部分之错误或疏失。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医药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联系QQ:896150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