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成年后“试管婴儿”更容易获得快乐? |
![]() |
来源:生物探索2022-04-03 17336014
辅助生殖技术(ART)是指利用医疗辅助手段使不育夫妇怀孕的技术,主要包括人工授精(AI)、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及其衍生技术。从19年开始
辅助生殖技术(ART)是指利用医疗辅助手段使不育夫妇怀孕的技术,主要包括人工授精(AI)、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及其衍生技术。
自1978年世界上第一个试管婴儿路易斯布朗(luis brown)出生以来(图1),许多研究都对通过ART受孕和自然受孕(NC)的儿童的身心健康进行了评估。对于接受ART的儿童,大部分研究证实,接受ART的儿童健康状况与NC儿童相似,身心健康令人放心。
但到目前为止,很少有关于成年期儿童生活质量和艺术状态的研究。最近,来自澳大利亚的一项新研究表明,通过艺术受孕的孩子在成年后的生活质量方面有明显的优势,即通过艺术受孕的孩子更有可能在成年后感到幸福。研究成果题为“被辅助生殖技术照顾是否影响成年人的生活质量?”发表在《人类生育》杂志上(图2)。
来自澳大利亚莫纳什大学的研究团队邀请了1187名1982年至1992年在维多利亚州接受体外受精或配子输卵管移植后生育的女性参与初步研究;通过随机拨号从与ART组相同的来源招募控制组的NC妇女。最终,547名来自ART的年轻人和549名NC的年轻人愿意参与调查。根据受访者的年龄,本次调查可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18-28岁(简称T1),第二阶段是22-35岁(简称T2)。
在T1研究中,受访者将接受150次采访,主题涉及健康、发展和幸福。T2阶段主要是在线填写问卷,参加2-3个小时的临床检查。T1阶段的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受访者出生时母亲的年龄;
2.性取向(异性恋/同性恋/双性恋/不确定);
3.中学家庭经济状况(生活舒适/不错/勉强/很困难/很困难);
4.对自己体重的看法(大概合适体重/很超重/有些超重/很低体重/有些低体重);
5.密友数量(1-2/3-5/6);
6.剧烈运动的频率(从不/一年几次/一个月2-3次/一周2次以上);
7.和父母的关系质量(0很差/10绝对完美)。
在心理层面,研究者使用李克特量表记录了受访者在过去4周内经历紧张、兴奋、精神疲劳和抑郁的时间;此外,他们还使用著名的心理筛查工具凯斯勒心理困扰量表(K10)来识别可能的焦虑或抑郁病例。然后把两项的分数相加。得分越低,心理困扰程度越低。
在T1和T2的整个过程中,研究人员应用世界卫生组织发布的《世界卫生组织生活质量-简要评估》(简称WHOQoL-BREF)对被调查者的生活质量进行评估。WHOQoL-BREF由26个条目组成,主要从生理、心理、社会关系和环境四个方面评价生活质量(图3)。具有良好的区分效度、内容效度、重测信度和内部一致性。研究人员按照规定的方法对各个领域的项目进行编码、汇总和评分。分数越高,生活质量越好。
通过进一步分析世界卫生组织生活质量-BREF量表,研究人员发现:
1.心理场得分与良好的亲子关系呈正相关,与T1阶段较多的心理困扰呈负相关。事实上,早在2012年,一项研究发现,青春期与父母之间的关系质量是成人心理健康和幸福的有力预测因素。此外,一项对英国3000多名从青春期早期到43岁的人进行的纵向研究发现,青春期父母关爱程度较高、父母心理控制程度较低,与36岁和43岁时的幸福感较高有关[2]。这些都表明亲子关系可能会对孩子的心理健康产生长期影响。
2.对于那些财务状况良好并认为自己在T1时体重正常的受访者,可以观察到一个或多个阈值分数在T2上升(虽然较弱,但仍有显著的正相关)。根据2019年Reiss的研究,社会经济地位低的儿童和青少年将面临各种压力情境,面临更高的心理健康问题风险。与高收入家庭的同龄人相比,低收入家庭的青少年出现心理健康问题的风险更高[3]。
3.对于艺术型的人来说,生育的艰辛可能会让他们对父母身份有特别强烈的渴望,所以更容易采取权威的育儿方式。根据纽曼在2008年的研究,与来自非权威家庭的青少年相比,在权威家庭中长大的青少年总是表现出更高的保护和更少的危险行为,表现出更好的心理社会适应。虽然采用权威育儿方式的父母可能对孩子有更高的期望,但也会提供足够的温暖和支持[4]。
这是首个关于ART妊娠和成年期存在的心理社会因素对成年人生活质量贡献的研究。就艺术构思对成年人生活质量的影响而言,研究结果表明艺术构思具有一定的优势。此外,此前公布的证据显示,ART组和NC组成年后的身体健康状况相似,这让接受过ART或即将接受ART的人感到放心。
医药网新闻
- 相关报道
-
- 《柳叶刀》子刊:日行七千步,有八大好处!迄今最大规模/最全面研究发现,日行七千步与八种健康风险最高降低47%相关 (2025-08-05)
- 胆固醇研究新进展:上海交大/南昌医学院联合团队揭示食管鳞癌耐药新机制 (2025-08-05)
- Biosensors:新型蓝牙智能生物传感器,唾液检测乳腺癌新突破! (2025-08-05)
- STTT:清华大学董家鸿院士团队发现肝癌治疗新靶点,逆转肝癌耐药性 (2025-08-05)
- 卓悦榜丨德达医疗荣膺"年度健康服务与智慧医疗最佳企业"奖项 (2025-08-05)
- 《自然》:流感唤醒休眠癌细胞!科学家发现,呼吸道病毒感染引发的炎症和IL-6会诱导休眠散播性癌细胞表型转变,诱发乳腺癌肺转移 (2025-08-05)
- 睡眠质量不好?可以试试高钾晚餐!研究发现:晚餐钾摄入与失眠程度显著相关!其利于稳定血压、改善神经-肌肉信号及神经递质平衡 (2025-08-05)
- 黄荷凤院士团队揭示不粘锅涂层微塑料影响男性生育能力的机制,并开发出治疗方法 (2025-08-05)
- 特朗普向 17 家制药巨头发函,强制实施最惠国药价 (2025-08-05)
- 两篇Science论文:冬眠的“超能力”被锁在人类DNA中,解除锁定有望逆转阿尔茨海默病、糖尿病等疾病 (2025-08-04)
- 视频新闻
-
- 图片新闻
-
医药网免责声明:
- 本公司对医药网上刊登之所有信息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之正确性或可靠性;您于此接受并承认信赖任何信息所生之风险应自行承担。本公司,有权但无此义务,改善或更正所刊登信息任何部分之错误或疏失。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医药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联系QQ:896150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