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医药网首页 > 医药资讯 > 医药新闻 > 数字化:串起“基础研究、新药研究与临床诊疗”的深度融合‍‍

数字化:串起“基础研究、新药研究与临床诊疗”的深度融合‍‍

4月10日,由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和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SIMM)联合指导,萧山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杭州市科学技术协会主办,萧山科技城兵团、恺思俱乐部、金帝联合控股集团、杭州市科技工作者服务中心承办,昆捷医疗、杏香雅集、中南大学浙江校友会共同协办,金帝•新道蓝谷生物医药产业园特别支持的“2022中国数字化肿瘤诊疗产业高峰论坛”在线上成功举办。期间,数千名国内外药物研发、临床研究、投资机构、咨询机构等领域的专业人士通过恺思俱乐部、新浪健康·爱问医生、良医汇等多家媒体平台观看了直播,播放量超60万人次。

嘉宾致辞

秦叔逵(国家卫健委肿瘤学能力建设和继续教育专家委员会主委、中国临床肿瘤学会副理事长)

秦叔逵教授表示,恶性肿瘤是全球常见高发的一类疾病,已成为严重威胁全人类生命健康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世界卫生组织发布的数据显示,我国的恶性肿瘤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列为全球各国的首位,仅2020年就新发肿瘤457万,病死300多万人,而且仍然呈现出上升的态势,形势非常严峻。因此,党和国家高度重视人民健康,特别重视肿瘤的防治。

今天,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等学科的快速发展,数字医疗在肿瘤学科的应用,也就是数字化肿瘤诊疗,已经成为肿瘤学领域备受关注的热点话题和发展方向,数字化理念和技术的应用已经和正在极大地推动肿瘤诊疗、新药研发、临床试验模式的发展进步,变革临床肿瘤学事件的策略、方法、药物和效果。

为此,中国数字化肿瘤诊疗产业高峰论坛邀请了有关领导、专家、学者和其事业单位的朋友们聚会,集思广益,共同探讨。会议的主题鲜明,内容非常丰富、先进、新颖。就是希望搭建数字化肿瘤诊疗平台,实现技术和资源的共享,积极促进数字医疗,特别是肿瘤诊疗和研究,以及抗肿瘤需要研发等相关领域的推广应用,推动蓬勃发展,因此必将做出重要的贡献。

叶阳(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所党委书记、副所长)

叶阳书记表示,数字化能否赋能科学家加速新药研发,数字化技术能否为肿瘤诊疗带来新的解决方案,数字化能否建立肿瘤预防、诊断、治疗的闭环,数字化能否赋能医生实现真正的精准治疗,需要结合新药研发专家、肿瘤诊疗专家,AI大数据应用专家以及医药行业领军人才一起碰撞,也需要政府在基础架构上的大力投入与支持。本次论坛不仅汇集了众多医生和科学家,还有拜耳、GSK、恒瑞、上药、药明康德、高特佳等产业专家,以及微软、阿里云、京东健康等IT界的专家,确实是搭建了一个非常好的融合创新的交流通道。

专家报告

陈凯先(中国科学院院士、中科院上海药物所研究员)

新药研发的数智未来:从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到大数据和AI驱动的药物创新

新药研发面临周期长、投入高以及风险大等挑战,随着医药大数据的积累和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I)技术的发展,运用AI技术并结合大数据的精准药物设计将推动创新药的发展。当前,我国新药研发进展迅速、成果显著,虽已跻身于药物研发的“第二梯队”,但总体研发力量仍较薄弱,与西方药物研发大国存在一定差距。进一步加强我国大数据和AI药物设计技术的发展,需要解决数据积累与模型开发等方面的问题,聚焦重点研究方向,进而显著提高原创新药的研发效率,在重大疾病领域取得进展。

程向东(中国科学院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党委书记、浙江省上消化道肿瘤诊治技术研究中心主任)

基于AI的单病种数据库建设和应用

全球正式进入大数据时代,医疗大数据在数据集中、海量存储和统计应用等方面有突破,但对于大数据的深入解析存在困难。利用人工智能技术(AI)对医疗大数据进行深入解析与标准化,进而完成医学建模和应用构建,可产生深入临床与医学前沿的人工智能应用系统,用以指导临床诊疗、开展真实世界临床研究及医工研结合的转化研究。目前,以数据为依托,以AI全栈技术能力为核心,以智能应用为抓手的浙江省胃癌AI大数据平台已在浙江省肿瘤医院应用落地。

丁克峰(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副院长、中国抗癌协会大肠癌专业委员会候任主任委员)

数字驱动“重启”线下肿瘤医疗发展新途径

20世纪以来,肿瘤的发病率一直呈现上升趋势。肿瘤的精准诊断、靶向治疗也成为医药行业研究的重中之重。实现对患者的高效、精准的治疗依赖于医疗体系的完善、信息交互的及时。但目前线下实体医院的信息交互不完善且复杂、治疗手段存在人为性偏差。伴随着人工智能的发展,其在医药行业的应用前景逐渐显现。通过数字化驱动,利用互联网的思维,“重启”线下医院,让医院更加智能化;同时,利用人工智能,使其合理应用到肿瘤的临床诊疗中,对于促进医患链接的方式改变及医药行业的快速发展至关重要。

吴家睿(中国科学院系统生物学重点实验室主任、国科大杭高院生命与健康科学学院执行院长)

基于大数据的肿瘤研究

过去的生物医学是基于小数据的,随着人类基因组计划的进行,逐步获得了大量的组学数据,因此生物医学的研究开启了一个新的时代,称为数据密集型的研究。现在国际上对肿瘤的理解进入到了一个全新的阶段,基于大数据多组学研究,对肿瘤重新进行分子分型并对其预后进行预测。在未来临床医学的研究中,也不仅是基于随机对照的传统临床实验这样一个金标准,随着真实世界研究,真实世界证据的引入,基于大数据的精确医学研究也将推动医学领域的发展。

潘宏铭(国家新药审评专家、国家卫健委合理用药专家委员会委员)

临床试验推动恶性肿瘤的精准治疗

中国新发癌症457万,占全球23.7%,死亡人数居全球第一。大多数肿瘤确诊时已经是晚期,精准治疗可以帮助患者提高生存率。目前,肿瘤精准分类已经进入4.0时代,采取肿瘤部位+病理学特征+基因突变+免疫特性的方式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可以让患者在合适的时间做合适的治疗。抗肿瘤药物已经进入免疫治疗3.0时代,并且精准治疗给患者带来生存获益,后续我们需要不断推进抗肿瘤药物的临床研发。目前中国抗肿瘤药物临床研究已经迈入“第二梯队”,未来,我们可以通过落实模型引导的药物研发技术指导原则,重视I期药物临床试验,通过人工智能+高通量测序来进行早期药物研发等加速推进精准治疗的临床试验。

高峰对话

主题: 中国的肿瘤“登月计划”路在何方?

【主持嘉宾】

沈竞康: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研究员

【分享嘉宾】

陈凯先:中国科学院院士,中科院上海药物所研究员

秦叔逵:国家卫健委肿瘤学能力建设和继续教育专家委员会主委

叶 阳: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党委书记

程向东:中国科学院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党委书记

李 进:上海东方医院肿瘤医学部主任、CSCO基金会秘书长

吴家睿:国科大杭高院生命与健康科学学院执行院长

潘宏铭:国家新药审评专家,国家卫健委合理用药专家委员会委员

丁克峰: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副院长

数字化诊疗的理念和技术,在临床试验研究的试验设计,方案执行,结果解读都有重要的价值。在试验设计方面,通过电子问卷调查等形式,了解患者的需求;在方案执行方面,采取去中心化的策略;在结果解读方面,鼓励患者在医生专业人士的帮助下,进行生活质量评估等。这些都提升了临床试验的标准化,数字化,和高效性。

在肿瘤诊疗方面,通过人工智能技术,在肿瘤早筛、辅助诊断、治疗决策、院外随访,精准筛选高危人群等方面都有极大的推动作用。通过多学科、多维度的评价和管理方案延长患者生命并提升生存质量。

在新药研发方面:通过大数据人工智能技术,不论是小分子靶点,还是抗体设计方面,都极大推动了新药研发的进展。

未来在数字化诊疗的建设中,我们需要标准的多平台的数据,鼓励推动建立统一的数据标准;建立良好的共享平台,将所有的数据共享,流通起来;鼓励交叉融合的学术精神,将基础科研,计算机人工智能,临床试验,临床治疗等各学科交叉交流,为人工智能的应用发展赋能赋力。(恺思俱乐部)

医药网新闻
返回顶部】【打印】【关闭
扫描100医药网微信二维码
视频新闻
图片新闻
医药网免责声明:
  • 本公司对医药网上刊登之所有信息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之正确性或可靠性;您于此接受并承认信赖任何信息所生之风险应自行承担。本公司,有权但无此义务,改善或更正所刊登信息任何部分之错误或疏失。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医药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联系QQ:896150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