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复“悲秋”警惕季节性抑郁症 |
“自古秋高气爽,寂寞难耐”,“三千里我来。悲凉今秋”.秋天,天气渐冷,草木凋零。很多人在秋季容易情绪低落,抑郁,秋冬也是抑郁症的高发季节。那么,《悲秋》背后到底是怎么回事?
为何秋季心情容易抑郁?
每个人的心情都可能或多或少受到外界环境因素的影响。例如,一些人在不同的天气如晴天或阴天有不同的心情。
在秋季,很多人的情绪容易抑郁,主要是由于光照持续时间和强度的减少,以及秋后天气寒冷,可能会诱发机体的昼夜节律或生物钟的变化,导致褪黑素分泌增加,而生物节律的异常可能会影响机体神经内分泌和神经递质的变化,这是抑郁症非常重要的生理基础。
临床上可以看到,部分抑郁症患者表现出季节性特征,尤其是秋冬季节,是抑郁症的高发季节。然而,“季节性抑郁症”并不是一个专业术语,而是抑郁症的一个亚型。本质上是抑郁症,但发病有明显的季节性特征。
发现季节性抑郁症患者5-HT转运体(SERT)蛋白水平存在明显的季节性差异,导致5-HT水平波动。当秋夜时间逐渐延长时,SERT水平上升,导致活性5-HT水平下降。此外,光周期的改变会促进多巴胺和生长激素抑制素(SST)之间的神经递质转换,这也是季节性发作型抑郁症的重要发病机制。
此外,季节性抑郁症的临床表现也不同于典型抑郁症。例如,最常见的抑郁症症状是失眠、食欲不振、体重减轻等。但季节性抑郁症状有嗜睡、暴饮暴食、渴求富含碳水化合物的食物、体重增加等。
值得注意的是,判断自己是否患有季节性抑郁症需要满足以下特征:抑郁症的发作和缓解具有季节性特征,如秋冬开始,春季缓解;最近两年有两次符合上述季节性特征的抑郁发作,此期间无不符合上述特征的抑郁发作;在整个病程中,具有季节性特征的抑郁发作明显多于非季节性特征的抑郁发作。此外,有必要排除可以用季节性相关心理社会因素解释的情况,如季节性失业或学校放假。
抑郁症不是简单的“坏心情”
其实,心情不好不等同于抑郁症。但随着大众对抑郁症话题的关注度越来越高,很多人甚至“对号入座”。比如有些人在心情不好的时候会自我怀疑自己是不是得了抑郁症。另外,目前网上有很多判断或筛查抑郁症的“自评量表”,但实际上大部分只是症状量表或筛查量表。即使自评结果为“阳性”,也不一定是抑郁症,所以抑郁症的判断还需要专业医院的医生进一步评估。
目前,世界卫生组织有一套通用的抑郁症诊断标准(ICD-10),其中包括三个核心症状:情绪低落,失去兴趣和快感,精力或疲劳下降,以及七个附加症状:注意力和集中能力下降,自我评价和自信心下降,自我内疚和无价值感,悲观的前景,自伤或自杀,睡眠障碍,食欲下降。
抑郁症的标准是需要满足至少两个核心症状和至少两个附加症状。这些症状一天大部分时间都存在,持续两周以上,给日常生活、学习工作、人际交往带来很多负面影响。其他原因引起的继发性抑郁也要排除。另外,抑郁症的程度可以分为轻度和中度。轻度抑郁症需要满足两个核心症状加两个附加症状,中度抑郁症需要满足两个核心症状加至少三个附加症状,重度抑郁症需要满足三个核心症状加至少四个附加症状。
所以,抑郁症不是简单的“心情不好”。它有严格的诊断标准,需要专业医生随访。有可能基于新的信息来校正诊断。这是一个复杂的诊断过程,不能根据简单的个体症状或简单的筛查量表就认为自己得了抑郁症。
越早治疗效果越好
抑郁症的病因至今还不是很清楚,通常是生物、心理、社会环境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尽管如此,它仍然是一种可治疗的疾病,大部分可以在治疗后治愈,并且像其他疾病一样,越早治疗,效果越好。
目前抑郁症的治疗方法主要有三种,即药物治疗、心理治疗和物理治疗。大量循证医学证据和临床实践发现,综合治疗比单一治疗更有效。同时,医生会根据抑郁症的严重程度决定具体的治疗方案。比如轻中度抑郁可以首选非药物治疗,而抑郁程度达到中重度。
以上,尤其出现了严重的自杀风险或伴有幻觉、妄想等精神病性症状,则需要接受药物治疗,必要时住院治疗。值得注意的是,尽管网络上关于抑郁症的信息铺天盖地,但是大家对于抑郁症的认知上仍存在许多误区。临床上,抑郁症的表现很复杂,不同患者可能差异很大,比如季节性抑郁症的进食及睡眠等表现就与普通型抑郁症的表现截然相反,还有一些患者以躯体症状为主,因此容易被认为患了躯体病,通常会反复去综合医院去就诊、检查。所以抑郁症特别容易被误诊及漏诊。此外,有些患者尽管察觉到自己得了抑郁症,但会担心遭到别人的歧视,因此不敢去或不主动到专科医院接受治疗,结果错过了最佳的治疗期耽误了病情,事实上这种情况并不鲜见。目前抑郁症的就诊率仍然较低,我国最新的全国性调查发现,抑郁症的咨询率及治疗率仅为10%左右。
对于一个病因不明的疾病,尽管目前尚无特效的预防手段,但确实有一些有效的措施可以降低其发病风险,例如在专业心理治疗师的帮助下塑造健康人格,获取良好的家庭及社会支持,避免应激事件,合理膳食,规律生活,积极室外运动锻炼,学会倾诉、宣泄与放松等。
北京回龙观医院精神科副主任医师 陈林
医药网新闻- 相关报道
-
- “12356”热线来了!如何判断焦虑抑郁情绪是否成为病态? (2024-12-26)
- 临近开学如何做好心理准备?专家来为家长和孩子支招 (2024-08-28)
- 专家呼吁构建职场人群心理健康支持体系 (2024-07-19)
- 浙江多方合力 共话青少年心理健康“最优解” (2024-06-25)
- 五部门启动困境儿童心理健康关爱服务主题活动 (2024-05-30)
- 算命app排行榜前五名 算命app哪个好用? (2024-03-22)
- 谨防节后焦虑加疲劳 专家建议关注心理健康 (2024-02-05)
- 专家:儿童抑郁症≠成人抑郁症 或诱发嗜睡症状 (2023-10-11)
- 聚焦世界精神卫生日:促进儿童心理健康 共同守护美好未来 (2023-10-11)
- 理解抑郁,有效应对抑郁困扰 (2023-07-14)
- 视频新闻
-
- 图片新闻
-
医药网免责声明:
- 本公司对医药网上刊登之所有信息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之正确性或可靠性;您于此接受并承认信赖任何信息所生之风险应自行承担。本公司,有权但无此义务,改善或更正所刊登信息任何部分之错误或疏失。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医药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联系QQ:896150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