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医药网首页 > 医药资讯 > 医药企业新闻 > 国产血管介入手术机器人跑道迎来“黄金时代”

国产血管介入手术机器人跑道迎来“黄金时代”

近年来,血管介入机器人以其明显的临床优势和广阔的发展前景,逐渐发展成为一个热门的赛道。国内外企业在这一领域各有优势,研发方向也不尽相同。d技术研究是多样化的。值得注意的是,本土企业的创新实力不断增强,有望在国际市场上获得竞争优势。知识咨询预测,2022-2030年,中国血管介入手术机器人市场年复合增长率将超过90%,远超全球水平。

有效解决传统手术痛点

血管介入是指在医学影像技术的指导下,利用穿刺针、导丝和导管进行诊断和治疗的操作技术。血管介入手术的流程主要包括:穿刺、通路建立、血管造影、球囊预扩张、支架释放、导丝导管拔除。目前,血管介入机器人除了穿刺和更换导丝、导管外,还可以辅助医生完成上述大部分手术步骤。

按照功能分类,血管介入机器人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辅助医生进行血管介入电生理检查或治疗,另一类是辅助医生完成血管成形术。

根据应用程序的分类,血管介入机器人主要分为三类:冠状动脉介入、神经介入和外周介入(包括主动脉介入)。其中,冠状动脉介入机器人的发展相对成熟,大多数血管介入机器人公司率先将其产品应用于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手术。

临床上,传统血管介入手术的痛点亟待解决。传统的血管介入手术对医生来说门槛高,难度大,学习曲线长。以神经介入手术为例。由于神经血管是弯曲的,非常脆弱,医生在手术过程中需要使用各种类型的手术器械,手术过程复杂。传统的血管介入手术讲究熟能生巧,医生需要长期培训,前期培养成本高,结果不可控;手术过程长也会影响医生的状态,可能会出现一些人为失误,导致患者预后不良。而且各地医疗资源分布不均,医生技术水平不一,手术效果难以标准化。此外,手术过程中,医生需要在导管室的x光透视下完成手术,长时间暴露在辐射下,存在很大的健康风险。

血管介入机器人的出现,在不改变医生手术方式的情况下,极大地改变了医生的手术方式。医生不再需要直接操作人体血管,而是借助血管介入手术机器人的主从式设计,实现远程控制,可以触及人手难以触及的血管,完成更复杂的手术。血管介入手术机器人除了促进介入手术的标准化,提高手术的安全性,还可以让医生远离辐射的影响,有效提高医生的接受度。

多项技术壁垒亟待突破

基于其明显的临床优势,血管介入机器人逐渐成为一个热门的赛道,其发展方向是多元化的。介入手术机器人技术壁垒高,集人工智能、力学、电学、生物仿真、图像导航等领域的专业知识于一体。从应用来看,不同企业的切入点不同,有的侧重于冠状动脉造影的标准化,有的侧重于支架和球囊的精确定位和释放,有的强调手术全过程的覆盖。

力反馈和精确运动控制是血管介入手术机器人研发的关键。机器人辅助血管介入会丢失一些感觉信息,医生对力反馈有很强的需求。基于力反馈技术,手术机器人能够准确感知惯性导航系统的力

在血管介入手术过程中,医生需要使用导管、导丝、球囊、支架等器械。甚至在某些环节,医生需要在相对狭小的空间内操作导管、导丝等。因此,血管介入手术机器人需要满足多器械协同操作的需求,以覆盖血管介入手术的更多环节。在机械结构上,血管介入手术机器人可以集成导管导丝驱动装置,改进机械臂设计,增加操作自由度。在控制程序中,应充分考虑器械本身的灵活性、不同器械之间的相对运动和介入器械的多样性,采用自适应夹持技术和定位传感技术,使血管介入机器人适应各种类型的导管和导丝。同时,多仪器协作不仅仅是机械设计和软件控制的问题,一个血管介入机器人需要具备更好的力反馈、多模态图像融合等功能。相关企业应着力开发新的人机交互方式和操作界面。

此外,手术影像导航也是企业应该重视的重要研发方向。手术图像导航被誉为血管介入手术机器人的眼睛和大脑。它可以整合CT血管造影(CTA)、磁共振成像(MRI)等医学影像技术,重建患者的三维血管模型,有助于医生从多个角度观察病变的整体形态及其与周围结构的关系。同时可以利用影像导航定位病变位置,规划手术路径,实时传输原始医学影像信息和医疗器械。

动信息进行匹配,从而实现实时导航功能。

 

  总的来看,血管介入手术机器人是多学科交叉、结合的产物,相关企业应充分考虑技术模块集成、系统整体协调等问题。上述力反馈、多器械协同等技术都不是单个技术模块的问题,企业应将其集成于一体,确保血管介入手术机器人产品整体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我国市场规模增长迅速

 

  当前,全球血管介入手术机器人市场发展迅速,市场规模加速扩容。灼识咨询发布的数据显示,预计今年全球血管介入手术机器人市场规模将达到1.8亿美元,并将于2030年达到44.8亿美元,2022—2030年复合年增长率为49.2%。

 

  现阶段,在全球范围内仅有少数几款血管介入手术机器人获批上市,且主要集中在美国、欧洲等发达国家和地区。例如,西门子的血管介入手术机器人系统CorPath GRX于2016年获得美国FDA批准,又于2019年取得欧盟CE认证,用于辅助PCI手术;法国Robocath公司的血管介入手术机器人R-OneTM也于2019年获得CE认证,用于辅助PCI手术。

 

  我国血管介入手术机器人市场正处于早期发展阶段,尚无产品获批上市。微创医疗机器人、润迈德医疗、睿心医疗、唯迈医疗、汇禾医疗等多家本土企业均已布局血管介入手术机器人领域,部分产品已进入临床试验阶段。

 

  我国血管介入手术机器人行业虽起步较晚,但其市场规模增长潜力巨大。灼识咨询数据显示,预计今年我国血管介入手术机器人市场将达到0.34亿元,并将于2030年达到58.24亿元;2022—2030年复合年增长率为90.3%,超过全球血管介入手术机器人市场规模增速(详见图)。

 

  本土企业具有独特优势

 

  放眼全球,每个国家和地区的市场均有自身的特点。若想突破进入当地市场,相关企业必须先了解当地市场的特性,否则很难以相同模式在不同国家和地区实现市场拓展。

 

  目前,许多国外血管介入手术机器人企业正加速进入中国市场。例如,西门子采取本土化发展战略,加快在中国市场的本土化布局;法国Robocat h公司、美国St er eotaxis公司等均通过与本土企业合作的方式进入中国市场。上述国外企业的血管介入手术机器人产品开发时间较早,且部分产品已在国外获批上市,产品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已得到临床验证。

 

  值得关注的是,本土企业也拥有许多独特优势。近年来,国家大力鼓励医疗器械创新,推动医疗器械产业高质量发展。在相关政策的支持下,我国血管介入手术机器人等医疗器械企业研发实力不断增强。同时,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医疗环境正不断完善,全国卫生总费用支出逐年增长,居民医疗需求正逐渐从单一的疾病治疗需求向改善生活质量、提高生活品质等方向发展。此外,许多国内企业将5G、计算流体力学、影像导航等前沿技术用于血管介入手术机器人研发,推动我国血管介入手术机器人行业实现突破。与冠脉支架、内窥镜、吻合器等医疗器械的“国产替代”发展路径不同,国产血管介入手术机器人的发展路径将是一条“国产创新”之路。国内企业在拥有本土优势的同时,还有望进入国际市场,与国外企业展开竞争。

 

  基于广阔的发展前景,我国血管介入手术机器人企业备受资本青睐。2021年以来,我国血管介入手术机器人领域融资火热,多笔亿元级别的融资在该赛道诞生。

 

  现阶段,血管介入手术机器人企业的发展重点大多为开拓市场。从市场格局来看,血管介入手术机器人市场将逐步从分散走向集中。当市场逐渐成熟后,部分企业或将被收并购,市场资源将得到有效整合;少数企业将趁势崛起,占据绝大部分市场份额,并有望成长为该领域代表性企业。

 

  在此情况下,产品具有独特优势、创新研发实力强、市场化团队经验和资源丰富、专利布局齐全,以及供应链管理能力、生产能力、质量管理能力强的企业,更有可能实现长远发展。(作者单位:动脉网)

医药网新闻
返回顶部】【打印】【关闭
扫描100医药网微信二维码
视频新闻
图片新闻
医药网免责声明:
  • 本公司对医药网上刊登之所有信息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之正确性或可靠性;您于此接受并承认信赖任何信息所生之风险应自行承担。本公司,有权但无此义务,改善或更正所刊登信息任何部分之错误或疏失。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医药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联系QQ:896150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