惰性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iB |
![]() |
来源:100医疗网原创2022-11-24 09:33
Zandelisib是一种口服选择性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抑制剂,具有不同的特性。
图片来源:图片网
2022年11月18日/Bioon/-MEI Pharma和全球合作伙伴Kyowa Kirin最近宣布了口服选择性磷脂酰肌醇-3-激酶抑制剂zandelisib(ME-401)治疗复发或难治性(r/r)惰性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IBNHL)的2期MIRAGE研究(NCC)。这是一项多中心、开放标签、单臂2期试验,旨在评估zandelisib作为单一疗法对日本r/r iB NHL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这些患者以前接受过至少2线系统治疗。
共有61名中位年龄为70岁的患者参加了这项试验。这些患者已经进行了大量的预处理:他们之前已经接受了至少2线系统治疗,之前治疗的中位数为3(范围:2-9)。在试验中,患者在两个28天的周期内每天服用一次Zandelisib 60mg作为反应诱导治疗,然后在随后的每个28天周期的前7天每天服用一次zandelisib 60mg,这被称为间歇时间表(IS)。疗效的主要终点是由独立审查委员会(IRRC)采用改良的卢加诺标准确定的客观缓解率(ORR)。
数据显示,根据IRRC评估,zandelisib治疗的客观缓解率(ORR)为75.4%(95%CI:62.7,85.5),完全缓解率(CR)为24.6% (95% CI 336014.5,37.3)。截至数据截止日期,数据还不够成熟,无法准确估计最终缓解持续时间(DOR)。中位随访时间为9.5个月,由于治疗期间的任何不良事件(TEAE)导致的退出率为14.8%。
近日,美药和协和麒麟也宣布,《国际血液学杂志》年公布了评价zandelisib治疗日本r/r iB-NHL患者的1期研究(NCT03985189)的数据。请参阅:
这是一项开放性、多中心、剂量递增的1期研究。数据显示,在接受zandelisib连续每日治疗方案(45mg或60mg)r/r iB-NHL的患者中,ORR为100%(n=9),CR为22.2%(n=2)。在这项研究中,由于不良事件,患者可以改用间歇给药方案。在第一个治疗周期中没有观察到剂量限制性毒性,并且没有达到最大耐受剂量。中位随访时间为17.5个月,zandelisib在60mg的剂量水平下耐受性良好,因此60mg被确定为日本患者的2期推荐剂量。
Zandelisib分子结构式(来源:invivochem.com)
赞西布(ME-401)是一种正在研究中的口服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抑制剂。PI3K抑制剂通常在癌细胞中过度表达,并在血液肿瘤的增殖和存活中起关键作用。Zandelib对PI3K亚型表现出高度选择性,并具有不同于其他PI3K抑制剂的药物特性。Zandelib有潜力成为同类最佳的PI3K抑制剂。其临床特点表明,zandelisib作为单一药物治疗或与其他癌症药物联用,有机会解决一系列B细胞恶性肿瘤。
目前,梅公司正在评估zandelisib用于治疗各种B细胞恶性肿瘤,包括作为单一疗法和与其他药物联合使用,采用间歇给药方案(ID)和限时给药。2021年3月,美国授予zandelisib快速通道资格(FTD),用于治疗过去接受过至少2线系统性治疗的复发性或难治性(r/r)滤泡性淋巴瘤(FL)的成年患者;2021年11月,FDA授予zandelisib FL的孤儿药资格(ODD)。
2020年4月,梅与协和麒麟签署全球授权、开发和商业化协议,进一步开发和商业化zandelisib。MEI和Concord Kirin将在美国共同开发和推广zandelisib,MEI将记录在美国销售的所有收入。协和拥有美国境外的独家商业权利,并将根据美国境外的销售情况向阿美支付逐渐增加的版税。
2021年5月,梅医药和谢赫麒麟公布了之前接受过至少2线系统治疗的FL患者的第二阶段TIDAL研究(NCT03768505)中zandelisib疗法作为单一疗法的顶线数据。根据IRRC评估,主要治疗组的客观缓解率和完全缓解率分别为70.3%(n=91)和35.1%。在数据结束时,数据还不够成熟,无法准确估计缓解持续时间(DOR)。根据之前报告的1b期研究的数据,zandelisib通常具有良好的耐受性。(100yiyao.com 100医疗网)
原始来源: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标注“来源:100医学网”或“来源:bioon”的文字、图片及音视频资料,版权归100医学网网站所有。未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个人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获得书面授权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100医学网”。其他来源的文章均为转载文章。本网站所有转载文章都是为了传递更多信息。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想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以联系我们,我们会立即删除。
87%的用户都在使用100医疗网APP随时阅读、评论、分享、交流。请扫描二维码下载-

- 相关报道
-
- J Hematol Oncol:突破T细胞白血病治疗瓶颈——双靶点CAR-T细胞有望带来新希望 (2025-07-09)
- 《自然·医学》:世卫组织最新预警!全球08-17年出生的人,或有1560万会患胃癌,76%归因与幽门螺杆菌感染,2/3发生在亚洲 (2025-07-09)
- 精鼎医药宣布两位 FDA 权威专家加入我司咨询团队,进一步增强监管事务、医学及 AI 领域专业实力 (2025-07-08)
- Mater Today Bio:干细胞球联手纳米颗粒水凝胶精准改善糖尿病创面环境,加速伤口愈合新突破 (2025-07-08)
- J Anim Sci Biotechnol研究揭秘美味密码:益生菌联手重塑肠道菌群,经肠-肌轴提升猪肉鲜味与品质 (2025-07-08)
- Science:告别序列依赖,为你的染色体“扫码”——每条染色体竟自带独一无二的“条形码 (2025-07-07)
- 《自然》子刊:刷新认知!哈佛团队发现,乙肝病毒自身或不致肝癌,但会增强致癌物的作用 (2025-07-07)
- 《科学》子刊:科学家揭示帕金森病中不同的发病轨迹,或为定义亚型和治疗靶点提供新见解! (2025-07-07)
- 《细胞》破解常见痴呆的治疗难题!“老药新用”有望恢复大脑功能 (2025-07-07)
- 华人学者本周发表4篇Cell论文:高度血管化的肺/肠道类器官;修复血管性痴呆;自身免疫病新疗法;同义突变调控性状 (2025-07-07)
- 视频新闻
-
- 图片新闻
-
医药网免责声明:
- 本公司对医药网上刊登之所有信息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之正确性或可靠性;您于此接受并承认信赖任何信息所生之风险应自行承担。本公司,有权但无此义务,改善或更正所刊登信息任何部分之错误或疏失。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医药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联系QQ:896150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