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著名癌基因,有了新功能!科学家发现促癌蛋白会形成“保护泡”,防止癌细胞基因组崩溃 |
![]() |
《自然》:著名癌基因,有了新功能!科学家发现促癌蛋白会形成“保护泡”,防止癌细胞基因组崩溃
来源:奇点糕 2022-12-02 18:15
,当细胞的转录或复制过程发生应激反应时,由癌基因myc编码的MYC蛋白不再行使其转录因子的“职责”,而是在癌细胞中形成中空球状结构来保护癌细胞DNA双链。研究者们表示,如果能想办法破坏MYC多聚体为了给癌细胞保驾护航,某些蛋白真是下足了功夫,比如化身 泡泡 紧紧守护住癌细胞的DNA双链。
德国维尔茨堡大学的Elmar Wolf和Martin Eilers带领团队发现,在肿瘤细胞内,由癌基因myc编码的大量MYC蛋白自发聚集形成中空的球状结构,包围在DNA双链的停滞复制叉或启动子周围,防止多种催化酶的碰撞、减少DNA断裂。
文章于近日发表在《自然》期刊上[1]。
论文首页截图
MYC是由癌基因myc编码的转录因子,能够与RNA聚合酶结合,在细胞生长、增殖、代谢过程中起到关键的调控作用[2]。
在正常细胞中,MYC严格调控转录、DNA复制,并促进DNA损伤修复。一旦MYC过表达,则会诱发一系列细胞应激反应,导致正常细胞化身癌细胞、驱动癌症进展,甚至还会影响癌症治疗效果[2]。
Elmar Wolf和Martin Eilers等人在之前的工作中发现,MYC蛋白在体外会发生多聚化。于是,他们打算看看MYC蛋白在细胞里是否也是如此。
利用荧光标记等技术,研究者们在人骨肉瘤细胞(U2OS)中观察MYC蛋白的分布情况。
结果显示,MYC蛋白在细胞内也会形成多聚体,并围绕在癌细胞核内的不同结构附近。这些多聚体为球状结构,MYC蛋白组成致密外壳,而内部中空,具体形状和直径不一。
c:MYC在肿瘤细胞内聚成一团一团;g:仔细一看,是堆 泡泡 ;h:泡泡尺寸
进一步研究表明,当细胞在应激反应下发生转录延伸或mRNA剪接过程中断时,便会导致MYC形成多聚体。不过, MYC聚集在一起并不是为了干它的本职工作 转录,相反,MYC多聚体会破坏RNA聚合体II与转录延伸因子SPT5的结合,从而减弱MYC介导的转录调控作用。
所以,MYC在癌细胞的核内形成这种奇怪的结构,究竟是何居心?
结果显示,这些 泡泡 暗藏玄机,MYC多聚体中还包含着参与DNA复制、DNA双链断裂修复相关的关键蛋白,如BRCA1、FANCD2以及ATR激酶。依靠这组配置,癌细胞中的MYC多聚体成为癌细胞DNA双链的 保镖 。
a-c:MYC多聚体里有这三种蛋白
具体来看,诱导细胞发生应激反应时,复制叉遇到DNA损伤会发生停滞,此时会有多种酶前来救援、拥挤在一起,一旦这些酶之间发生碰撞或互作,则会导致这些本就脆弱的DNA双链结构不稳定。而停滞DNA复制叉周围的MYC多聚体能像泡泡一样将这些酶阻隔开,同时,BRCA1能够保护复制叉不被降解。
另一方面,转录与DNA复制共用同一模板且可以同步进行,此时多种催化酶的碰撞可能会导致转录-复制冲突(TRC)[3],进而诱导DNA断裂。围绕在高活性启动子附近的MYC多聚体能够起到阻止转录的作用,限制转录本的积累,FANCD2、ATR还可维持染色体稳定。
基于骨肉瘤细胞,研究者们发现,当MYC表达缺失时,可以在这些癌细胞中观察到DNA双链断裂增多。另外,MYC要想形成多聚体,依赖于E3泛素连接酶HUWE1所介导的泛素化修饰。
MYC的本职工作是转录因子,当细胞应激反应时,泛素化修饰导致MYC多聚化,保护DNA双链
总体来说,当细胞的转录或复制过程发生应激反应时,由癌基因myc编码的MYC蛋白不再行使其转录因子的 职责 ,而是在癌细胞中形成中空球状结构来保护癌细胞DNA双链。研究者们表示,如果能想办法破坏MYC多聚体,或可为癌症治疗提供些帮助。
参考文献:
[1]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86-022-05469-4
[2]Das, S. K., Lewis, B. A., Levens, D. (2022). MYC: a complex problem.Trends in cell biology,S0962-8924(22)00176-3. Advance online publication. https://doi.org/10.1016/j.tcb.2022.07.006
[3]Hamperl, S. Cimprich, K. A. Conflict resolution in the genome: how transcription and
replication make it work.Cell167, 1455 1467 (2016).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100医药网”或“来源:bioon”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100医药网网站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取得书面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100医药网”。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87%用户都在用100医药网APP 随时阅读、评论、分享交流 请扫描二维码下载->

- 相关报道
-
- CAR-T细胞疗法研究进展(第50期) (2025-07-30)
- 孕期遇冷竟改变脂肪“体质”?Front Endocrinol:短期温度波动会给母鼠脂肪组织留下持久印记,影响代谢适应 (2025-07-30)
- 为什么有些记忆忘不掉,但是有些却记不清?Science:揪出幕后“记忆剪辑师”,原来它一直在“切时间轴” (2025-07-29)
- 同一大脑回路,雌雄反应大不同!Cell 揭秘调控交配行为的 “性别开关” (2025-07-29)
- 近期科学家们在类器官研究领域取得的新进展! (2025-07-29)
- Science子刊:一类RNAi疗法降低HBV抗原和DNA水平同时激活免疫系统,有望终结HBV感染 (2025-07-28)
- Nature Biotechnology:解密大脑“天书”!ScISOr-ATAC技术,同时窃听细胞内部的“三重宇宙” (2025-07-28)
- Cell系列综述:GLP-1研究奠基全面总结GLP-1类药物在糖尿病和肥胖以外的健康益处 (2025-07-28)
- 《癌细胞》:免疫治疗又开“外挂”!中山大学徐瑞华团队发现,特定菌群产生的脂蛋白LIPOAF可以增强免疫治疗对实体瘤的疗效 (2025-07-27)
- Nature:细菌通过功能性淀粉样蛋白纤维抵御感染 (2025-07-27)
- 视频新闻
-
- 图片新闻
-
医药网免责声明:
- 本公司对医药网上刊登之所有信息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之正确性或可靠性;您于此接受并承认信赖任何信息所生之风险应自行承担。本公司,有权但无此义务,改善或更正所刊登信息任何部分之错误或疏失。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医药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联系QQ:896150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