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ence:我国科学家确定了一个参与作物耐盐碱性的关键基因 |
![]() |
来源:100医药网原创 2023-03-30 09:16
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中国多个研究机构的研究人员确定了一个参与作物耐盐碱性的关键基因,通过基因工程技术,该基因可能会大大提高作物在钠环境下的产量。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中国多个研究机构的研究人员确定了一个参与作物耐盐碱性的关键基因,通过基因工程技术,该基因可能会大大提高作物在钠环境下的产量。相关研究结果发表在2023年3月24日的Science期刊上,论文标题为 A G protein regulates alkaline sensitivity in crops 。
目前,世界上有超过10亿公顷的盐碱地,其中约60%被归类为高度盐碱化的土壤。因此,开发抗盐碱的作物是一个紧迫的全球挑战。然而,植物的耐盐碱性还没有得到很好的研究。
高粱(sorghum)起源于非洲的恶劣环境,与其他主要作物(如小麦、水稻和玉米等)相比,高粱对多种非生物胁迫的耐受性已经进化得更强。与一些盐生植物(halophytes)一样,高粱甚至可以在pH值高达10.0的盐碱土壤中生存。
在这项新的研究中,这些作者首先在一组多样化的高粱中进行了全基因组关联研究,并确定了一个重要的基因座位,即AT1(Alkaline tolerance 1),它编码一种非典型的G蛋白 亚基并控制耐盐碱性。AT1基因在其他植物中也有同源物;它在水稻中被命名为GS3。
进一步的实验证实,at1/gs3等位基因产生一种C端截短蛋白,有助于产生负面的耐盐碱性效果,而敲除AT1/GS3(其中GS3是AT1在水稻中的直系同源基因)保守地增加了包括高粱、小米、水稻和玉米在内的单子叶植物作物对盐碱性胁迫的耐受性。
AT1基因修饰提高了耐盐碱性胁迫能力。图片来自Science, 2023, doi:10.1126/science.ade8416。
他们发现,活性氧平衡中的水通道蛋白PIP2s可能参与了G 蛋白信号传导。遗传和细胞生物学分析表明,G 负向调节PIP2;1的磷酸化,水通道蛋白的磷酸化可以调节H2O2的流出,导致在盐碱性胁迫条件下植物的活性氧水平下降。
为了评估AT1/GS3基因在作物生产中的应用,在盐碱地中进行了田间试验。他们发现,包括高粱、小米、水稻和玉米在内的一些单子叶植物的非功能性AT1/GS3突变体在盐碱土壤中生长时,可以比未经过基因改造的对照组在生物量或产量方面显著提高作物的田间表现。
总之,这些作者发现一种非典型的G 亚基通过调节环境胁迫下的H2O2外流来负向调节盐碱性胁迫。
论文共同通讯作者、中国科学院遗传学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的Xie Qi教授说, 我们发现了一种 明星 G蛋白的分子机制,它在控制植物胁迫反应及其下游分子水通道蛋白在H2O2输出中发挥了新的作用。
除了揭示一种具有生态学意义的分子机制外,这项新的研究对于指导边缘地区耐碱盐作物的育种具有巨大的潜力。通过这种方式,它可能为全球粮食安全作出贡献,因为全世界有超过10亿公顷的盐碱地。( 100yiyao.com)
参考资料:
1. Huili Zhang et al. . Science, 2023, doi:10.1126/science.ade8416.
2. Novel gene discovery points way to better alkaline tolerance in crops
https://phys.org/news/2023-03-gene-discovery-alkaline-tolerance-crops.html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100医药网”或“来源:bioon”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100医药网网站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取得书面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100医药网”。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87%用户都在用100医药网APP 随时阅读、评论、分享交流 请扫描二维码下载->

- 相关报道
-
- CR:找到肝癌“免死金牌”!武大团队发现促进肝癌铁死亡逃逸的关键因子ARD1 (2025-10-14)
- 护肤品不吸收?罪魁祸首是螨虫!敏感肌除螨的重要性别忽视 (2025-10-14)
- 晋百慧生物:丰富产品管线,开拓未来健康新领域 (2025-10-13)
- 天津大学最新Cell子刊论文:茶多酚增强的蛋白质水凝胶,促进牙周骨再生 (2025-10-13)
- 科兴四价流感疫苗扩龄获批 笼罩6月龄及以上人群 (2025-10-13)
- 载誉前行,晋百慧生物彰显行业领军风范 (2025-10-13)
- 参会指南|2025健康产业高质量合作发展大会即将开幕! (2025-10-13)
- Neuron最新综述:突触“启动”——氯胺酮等抗抑郁症药的关键作用机制 (2025-10-12)
- 氢医学登上Cell子刊:何前军/喻波/杨骐宁等开发氢气辅助的干细胞移植疗法,促进骨关节炎软骨再生 (2025-10-12)
- 专业与温度并存,北京和睦家护航中网赛事22天圆满收拍 (2025-10-11)
- 视频新闻
-
- 图片新闻
-
医药网免责声明:
- 本公司对医药网上刊登之所有信息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之正确性或可靠性;您于此接受并承认信赖任何信息所生之风险应自行承担。本公司,有权但无此义务,改善或更正所刊登信息任何部分之错误或疏失。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医药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联系QQ:896150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