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大学赵兴明/杨禹丞团队构建人脑非编码调控元件互作网络图,精细定位脑疾病基因 |
![]() |
来源:生物世界 2023-07-28 16:41
综上所述,该研究构建了人脑中的非编码调控元件互作网络的概览图,分析了其在神经细胞和组织中的特异性,并据此对脑疾病基因进行了系统而精准的定位,为理解脑疾病和行为认知表型的遗传调控机制提供了新见解。复旦大学类脑智能科学与技术研究院赵兴明教授团队在Genome Medicine期刊发表了题为:Prioritizing genes associated with brain disorders by leveraging enhancer-promoter interactions in diverse neural cells and tissues(利用多种神经细胞和组织中的增强子-启动子相互作用定位脑疾病相关的基因)的研究论文。
该研究构建了人脑中的非编码调控元件互作网络的概览图,分析了其在神经细胞和组织中的特异性,并据此对脑疾病基因进行了系统而的定位,为理解脑疾病和行为认知表型的遗传调控机制提供了新见解。
该研究基于FANTOM5计划(FANTOM计划的第五阶段)的439种不同的人类细胞/组织类型的RNA表达活性数据,基于机器学习方法对每一种细胞/组织类型中的EPI网络进行了重构,并利用其他来源的功能基因组学数据系统评估了重构出的EPI网络的可靠性。研究发现,重构的EPI网络显示出极强的细胞/组织类型特异性的聚集,并且与神经细胞/组织中活跃的非编码调控元件相结合的转录因子(TF)在突触可塑性和神经发育中起关键作用,如EGR1和SOX家族。
研究团队评估了17种不同的神经疾病(neurological disorder)、精神疾病(psychiatric disorder)和行为认知表型(behavioral-cognitive trait)在每一种神经细胞和脑区中活跃的非编码调控元件中的遗传力(genetic heratability)富集程度。
研究发现,神经疾病大多在神经和星形胶质细胞中具有显著的遗传力富集, 而精神疾病和行为认知表型则在神经元中具有遗传力富集,此外还发现精神疾病在发育早期的大脑中具有更强的遗传力富集,暗示了不同的脑疾病类型可能具有不同的细胞和发育基础。

- 相关报道
-
- 首届中国-东盟药膳博览会新闻发布会在京隆重召开 (2025-08-13)
- 师恩入海,核美丽助您社交无痕 (2025-08-13)
- 申报:脑机接口技术向理论利用畛域迈进的过程显著提速 (2025-08-13)
- 解读:通过初步模式审查的药品及相关信息的布告 (2025-08-13)
- 房静远团队发现盐酸小檗碱(黄连素) 具有较长期预防结直肠腺瘤切除后复发的作用 (2025-08-13)
- 十大护肝片品牌排行,护肝片哪个牌子效果最好?人群、成分、技术都有哪些? (2025-08-13)
- 你爱用AI看病吗?最新”荒诞“案例:因听从ChatGPT建议,一男子溴中毒,差点闹出人命 (2025-08-13)
- 2025年度十大护肝片品牌选购全攻略:哪个牌子好又安全?一文看懂 (2025-08-13)
- 2025年度十大护肝片品牌深度横评:哪个牌子效果好又安全? (2025-08-12)
- 护肝片哪个品牌最好最安全?十大护肝片权威榜单测评,科学选择才能护肝不踩坑 (2025-08-12)
- 视频新闻
-
- 图片新闻
-
医药网免责声明:
- 本公司对医药网上刊登之所有信息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之正确性或可靠性;您于此接受并承认信赖任何信息所生之风险应自行承担。本公司,有权但无此义务,改善或更正所刊登信息任何部分之错误或疏失。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医药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联系QQ:896150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