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细胞》:MD安德森癌症中心团队发现,肿瘤竟会用乳酸菌对抗放化疗! |
![]() |
来源:奇点糕 2023-10-23 10:21
这项研究提供了强有力的证据,表明对肿瘤定植的特定乳酸菌进行干预具有临床转化的潜在价值。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具有独特的微生物组,这些肿瘤微生物组可以通过直接或间接的方式影响肿瘤的生长、生存以及抗肿瘤,从而导致肿瘤对放化疗或免疫治疗等治疗方法不敏感。然而,由于动物实验无法完全模拟出人类体内微生物组,临床样本采样和分析过程中又存在多重技术限制,肿瘤与微生物组之间复杂的相互作用仍未阐明。
外生型宫颈癌发生于宫颈黏膜表面,相对容易进行多次的肿瘤微生物组样本采集,这为得克萨斯大学MD安德森癌症中心的Lauren E. Colbert和她的同事们提供了探索机遇。利用局部晚期宫颈癌患者的活检样本,他们发现,肿瘤里定植的惰性乳酸杆菌(L. iners)及其代谢产物能够改变肿瘤的代谢过程,从而介导肿瘤对放化疗的耐药性,L. iners水平与宫颈癌患者较差的临床结果有关。
文章于近日发表在Cancer 期刊上[1]。
论文首页截图
在这项研究中,共有101名局部晚期宫颈癌患者入组,均接受过标准的放化疗综合治疗方案。Lauren E. Colbert等人获取患者在治疗前、治疗期间、随访期间的多组活检样本和血液样本,进行深度测序、免疫分析、微生物培养。
结果显示,调整肿瘤分期、肠菌多样性等多因素后,肿瘤和血液里惰性乳酸杆菌(L. iners)丰度较高与患者较差的无复发生存期(RFS)和总生存期(OS)相关(HR 5.79,95%CI 1.98-16.95;p=0.001)(HR 8.60,95%CI 1.77-71.77;p<0.01)。在另外招募的患者组中进行验证,结果表明L. iners是预后的独立预测因子。
从宫颈癌肿瘤样本中分离培养的L. iners[2]
为了解L. iners与肿瘤相互作用的机制,研究者们生成宫颈癌患者来源的类器官,并从患者的宫颈癌组织样本中分离出L. iners进行培养。
他们发现,和对照组相比,与L. iners培养上清液共同孵育的类器官肿瘤生长更活跃、肿瘤体积更大,对放化疗的耐药性更强。而且,用紫外线灭活或PBS缓冲液清洗都不会增加类器官对放化疗的敏感性,说明是L. iners分泌的代谢物而非L. iners本身(细胞壁成分)引起的放化疗耐药性。
与L. iners共孵育促进类器官肿瘤生长
进一步研究表明,L. iners作为一种兼性厌氧菌,在肿瘤的低氧环境中能够高效代谢产生L-乳酸。大量的L-乳酸促使的代谢过程发生改变,肿瘤细胞不再依赖于葡萄糖,而是增加对乳酸的利用,乳酸代谢信号通路以及其它相关通路上调,从而应对放化疗引起的细胞应激反应,提高DNA损伤修复能力和细胞增殖能力,从放化疗中存活下来。
值得注意的是,L. iners实际上是宫颈和阴道中的常见微生物,且几乎只在宫颈和阴道中定植。经基因测序和功能分析,研究者们发现宫颈癌患者的L. iners不同寻常,在癌症发生之前或发生时便出现基因变异,产生L-乳酸的功能得到增强,让肿瘤如虎添翼。
除此之外,依据宫颈癌患者的L. iners基因表达特征,研究者们鉴定出几种与之类似的乳酸菌,并发现其瘤内定植水平较高与非小细胞(27个月 vs 59个月;p 0.0001)、(50个月 vs 84个月;p=0.0025)、头颈部鳞状(20个月 vs NR;p=0.0017)、皮肤癌(6个月 vs NR;p=0.0041)的较低无复发生存期相关。
L. iners与宫颈癌互作机制(A)以及对肿瘤代谢的影响
基于这些发现,Lauren E. Colbert及其同事们目前正在开发新的策略来克服放化疗的耐药性。他们提到,可以通过局部使用甲硝唑等药物来改变阴道微生物组定植,这个方法廉价且风险相对较低。另外,除了靶向微生物组的局部治疗,靶向乳酸摄取和转化的全身治疗也是一种思路。
总而言之,这项研究提供了强有力的证据,表明对肿瘤定植的特定乳酸菌进行干预具有临床转化的潜在价值。
医药网新闻
- 相关报道
-
- 亿达科创自研AI精准营销模型,助力药企数字化转型升级 (2025-04-27)
- “膳蔻杯”2024年医药健康科创大赛圆满落幕 (2025-04-27)
- 华大基因「i99智健」重磅发布|多组学+AI赋能,开启精准健康管理新纪元 (2025-04-27)
- 大湾区首个先进治疗药物生态正式落地!中欧医药中心携手丹纳赫旗下Cytiva公司开启产业新篇章 (2025-04-27)
- 辽宁:初步造成笼罩城乡的西医药服务网络 (2025-04-27)
- 《科学》:不促红,改促癌?!斯坦福团队最新研究揭示,癌细胞分泌的促红细胞生成素可增强巨噬细胞免疫抑制性 (2025-04-27)
- 微芯生物发布2024年报及ESG报告:核心产品驱动增长,长期价值彰显 (2025-04-27)
- 艾棣维欣(NEEQ: 874055)发布2024年度报告 (2025-04-27)
- 胡海岚团队最新Cell论文:揭开压力传播路径——神经元和胶质细胞上演的“动态探戈”诱导抑郁症 (2025-04-26)
- 《科学》子刊:敲键盘,测PD!加大团队开发无线智能键盘,可通过敲键盘动态诊断和监测帕金森病进展 (2025-04-25)
- 视频新闻
-
- 图片新闻
-
医药网免责声明:
- 本公司对医药网上刊登之所有信息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之正确性或可靠性;您于此接受并承认信赖任何信息所生之风险应自行承担。本公司,有权但无此义务,改善或更正所刊登信息任何部分之错误或疏失。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医药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联系QQ:896150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