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医药网首页 > 医药资讯 > 医药行业分析 > 研究发现胶质母细胞瘤的潜在新靶点并揭示其作用机制

研究发现胶质母细胞瘤的潜在新靶点并揭示其作用机制

来源:网络 2024-05-23 11:03

研究利用体内结合体外的CRISPR-Cas9筛选策略发现泛素连接酶RBBP6通过调控可变多聚腺苷酸化促进GSC的增殖、自我更新及肿瘤生长。 

西湖大学生命科学学院谢琦、深圳湾实验室李磊及匹兹堡大学Jeremy N. Rich共同通讯在Cell Discovery杂志发表题为 RBBP6 maintains glioblastoma stem cells through CPSF3-dependent alternative polyadenylation 的研究论文。该研究利用体内结合体外的CRISPR-Cas9筛选策略发现泛素连接酶RBBP6通过调控可变多聚腺苷酸化促进GSC的增殖、自我更新及肿瘤生长。

文章截图

泛素化是一种重要的翻译后修饰,参与调控肿瘤的发生、发展、转移及复发,是的潜在靶点。因此该研究构建了一个靶向去泛素化酶和泛素连接酶的CRISPR-Cas9文库,为了克服体外单一细胞培养条件与体内的巨大差异,采用体内和体外CRISPR-Cas9筛选相结合的策略,发现泛素连接酶RBBP6是调控GSC的关键分子。进一步验证实验证明RBBP6敲除抑制GSC的增殖及自我更新(图1)。

图1 :CRISPR-Cas9筛选发现RBBP6是维持GSC的重要分子

为阐明RBBP6调控GSC的分子通路,作者通过RNA-seq发现RBBP6调控MYC信号通路及MYC的表达。进一步研究发现RBBP6调控mRNA的可变多聚腺苷酸化,RBBP6敲低使得MYC的竞争性内源性RNA(ceRNA)的3 UTR缩短(不影响MYC的3 UTR长度),释放出游离的miRNA抑制MYC的表达,进而抑制胶质母细胞瘤的生长(图2)。

图2: RBBP6通过控制mRNA的可变多聚腺苷酸化调控MYC的表达

为阐明RBBP6调控可变多聚腺苷酸的分子机制,通过沉淀偶联质谱分析发现RBBP6与可变多聚腺苷酸化修饰调控因子CPSF3互作,介导其K63多聚泛素化修饰并稳定其蛋白水平(图3)。

图3: RBBP6 通过介导CPSF3的K63多聚泛素化促进其稳定性

为探索靶向RBBP6/CPSF3-APA-MYC轴治疗GBM的可能性,作者研究发现敲除RBBP6或者CPSF3都可以显著抑制小鼠GBM模型中的肿瘤生长,延长荷瘤小鼠生存期。由于暂无针对RBBP6抑制剂,作者利用药物缓释泵向小鼠脑内递送CPSF3抑制剂JTE-607,可以显著抑制肿瘤生长(图4)。

图4:靶向RBBP6/CPSF3抑制GBM生长

综上所述,RBBP6介导可变多聚腺苷酸化调控蛋白CPSF3的K63多聚泛素化。敲除RBBP6加速CPSF3的降解,导致关键癌基因MYC的竞争性内源性RNA(ceRNA)的3 UTR缩短,释放出游离的miRNA抑制MYC的表达,进而抑制胶质母细胞瘤的生长。这项研究确定了RBBP6调控可变多聚腺苷酸化影响MYC的表达,靶向RBBP6-CPSF3轴可以抑制胶质母细胞瘤的生长,为胶质母细胞瘤的潜在治疗靶点提供了支持(图5)。

图5:RBBP6调控GSC的作用模型

西湖大学谢琦研究员、深圳湾实验室李磊研究员、匹兹堡大学Jeremy N. Rich为共同通讯作者,西湖大学博士研究生林鹏、深圳湾实验室博士后陈文燕为本文共同第一作者。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100医药网”或“来源:bioon”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100医药网网站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取得书面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100医药网”。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87%用户都在用100医药网APP 随时阅读、评论、分享交流 请扫描二维码下载->

医药网新闻
返回顶部】【打印】【关闭
扫描100医药网微信二维码
视频新闻
图片新闻
医药网免责声明:
  • 本公司对医药网上刊登之所有信息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之正确性或可靠性;您于此接受并承认信赖任何信息所生之风险应自行承担。本公司,有权但无此义务,改善或更正所刊登信息任何部分之错误或疏失。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医药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联系QQ:896150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