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MA子刊:实锤了!迄今最大规模/最长时间研究发现,双乳切除不能进一步降低乳腺癌死亡率 |
来源:奇点糕 2024-08-08 10:09
基于研究结果,Steven Narod和他的同事认为,临床医生应该告知患单侧乳腺癌的女性,双侧乳房切除虽然可大幅降低患对侧乳腺癌的风险,但不会影响长期死亡率。最新数据显示,在2022年,全球女性新发超过230万例,死亡病例超过66万例[1]。
对于很多新确诊的乳腺癌患者而言,治疗期间她们需要面对的最大问题是术式选择。由于担心对侧乳房长出新的肿瘤,越来越多的单侧乳腺癌患者选择双侧乳房切除术,尤其是年轻患者。
已经有大量的研究证实,双侧乳房切除可以显著降低对侧乳腺癌的发生风险,但是目前还没有证据表明双侧乳房切除术可以进一步降低乳腺癌的死亡率。尽管如此,很多患者还是选择了双侧乳房切除术,并寄希望于这种术式降低乳腺癌相关的死亡率。
近日,由加拿大多伦多大学Steven Narod领衔的研究团队,在顶级医学期刊 Oncology上发表一项重磅研究成果[2],或许可以让乳腺癌患者安心选择保乳手术或者单侧乳房切除术。
Narod团队分析了超过10万名乳腺癌患者长达20年的随访数据,发现与接受保乳手术或单侧乳房切除的患者相比,接受双侧乳房切除的患者患对侧乳腺癌的风险大幅降低,但三种术式的20年累计死亡风险没有差异。
简单来说,与保乳手术或单侧乳房切除相比,双侧乳房切除并没有进一步降低乳腺癌患者的死亡风险。
据了解,这也是迄今为止规模最大、随访时间最长的研究。
▲论文首页截图
近20年来,双侧乳房切除术被使用的越来越多,然而这种术式能否带来更多生存获益,目前还没有定论。
虽然对侧乳腺癌是原发性乳腺癌最常见的第二原发癌症,但是对侧乳腺癌的发病率很低。因此,之前的研究没有观察到双侧乳房切除术带来的更多生存获益,可能与样本量小有关。
为了确定双侧乳房切除术的真正价值,Narod团队找到了美国国家癌症研究所监测、流行病学和最终结果(SEER)数据库,他们从中提取了在2000年至2019年确诊为单侧原位或浸润性乳腺癌的30至80岁女性患者,共计661270例。
随后,他们按照1:1:1的比例,从所有患者中,给保乳术、单侧乳房切除术和双侧乳房切除术各匹配了36028乳腺癌患者,总计纳入108084名患者。各组在人口统计学、临床、治疗变量和倾向评分方面均相似。
具体来说,保乳组有766名患者患对侧浸润性乳腺癌,20年累积发生率为7.8%;单侧乳房切除组有728名患者患对侧浸润性乳腺癌,20年累积发生率为6.1%;双侧乳房切除组有97名患者患对侧浸润性乳腺癌,20年累积发生率为0.7%。不难看出,乳腺癌患者发生对侧浸润性乳腺癌的风险其实很低;不过,双侧乳房切除组患者发生对侧浸润性乳腺癌的风险确实下降了88%。
各组死于乳腺癌的人数分别为:保乳组3077人,20年累积发生率为16.3%;单侧乳房切除组3269人,20年累积发生率为16.7%;双侧乳房切除组3062人,20年累积发生率为16.7%。也就是说,在长期死亡率方面,三组之间没有显著差异。
▲20年累计患病率和死亡率
值得注意的是,Narod团队还提供了另一组数据。在保乳组和单侧乳房切除组中,那些发生对侧乳腺癌的患者的15年累积乳腺癌死亡率为32.1%,未患对侧乳腺癌的患者累积乳腺癌死亡率为14.5%。这也意味着,与未发生对侧乳腺癌的患者相比,发生对侧乳腺癌的患者死于乳腺癌的风险增加300%(HR=4)。
这一发现与之前认为的 对侧乳腺癌一般发现较早,且不影响生存 的观点不一致。而且这一结论与双侧乳房切除不能降低死亡率相悖,毕竟双侧乳房切除可以降低对侧乳腺癌的发生风险,理论上讲,预防发生就能预防死亡。那怎么数据却偏偏显示没有降低呢?
Narod认为,是原发乳腺到其他部位在捣鬼,而我们被对侧乳腺癌的发生迷惑了,忘记了原发灶转移到其他地方的影响。简单来说,当我们担心对侧乳腺癌的时候,悄悄扩散到其他部位的才是需要担心的,而对侧乳腺癌的杀伤力是值得怀疑的。
基于以上研究结果,Steven Narod和他的同事认为,临床医生应该告知患单侧乳腺癌的女性,双侧乳房切除虽然可大幅降低患对侧乳腺癌的风险,但不会影响长期死亡率。
实际上,现行的和也不建议一般风险患者接受双侧乳房切除术治疗。希望这个大规模研究可以帮助广大女性患者进一步认识到,保乳术、双侧乳房切除和双侧乳房切除在生存率方面没有差异。
医药网新闻- 相关报道
-
- 百雀羚增加禁用质料?上海药监局:查询拜访认定不存在违规行动 (2024-11-21)
- 山西1447所病院推行“查看测验成果互认” 累计惠及56.2余万人次 (2024-11-21)
- 2024医疗东西经济信息宣布会在上海召开 (2024-11-21)
- 喷射查看类立项指南出台 CT、磁共振、X光免费将执行新规! (2024-11-21)
- 遇见未来实验室,共探科技新纪元 2024慕尼黑上海分析生化展圆满收官! (2024-11-21)
- Nature:揭示导致人类非洲昏睡病的布氏锥虫战胜宿主免疫反应的新机制 (2024-11-21)
- JITC:增效免疫治疗策略+1!科学家首次揭示树突状细胞内源性PTPN22负向调节抗肿瘤免疫的机制 (2024-11-21)
- Brain Behav Immun:揭示机体炎症和抑郁症之间的神秘关联 (2024-11-21)
- 关注社会,传递温暖——赛升药业践行社会责任的新举措 (2024-11-21)
- 启研医疗与汇芯生物达成战略合作,共同开启外泌体智能化标准化产研新纪元 (2024-11-21)
- 视频新闻
-
- 图片新闻
-
医药网免责声明:
- 本公司对医药网上刊登之所有信息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之正确性或可靠性;您于此接受并承认信赖任何信息所生之风险应自行承担。本公司,有权但无此义务,改善或更正所刊登信息任何部分之错误或疏失。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医药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联系QQ:896150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