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ell:挑战常规!新研究揭示TGF |
![]() |
来源:100医药网 2024-09-24 11:43
低温电镜是将蛋白质混合物瞬间冷冻,然后拍摄成百上千张照片,观察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通常情况下,强大的算法会将这些显微快照排列起来,以揭示最常见、也是最重要的蛋白质排列。多年来,科学家们一直认为,从胚胎发育到癌症等一系列惊人的细胞过程中,TGF- 是一种信号蛋白,它只有在摆脱了套索状的 紧身衣 后才能发挥作用。
但是如今,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的研究人员利用低温电镜(cryo-EM)这一强大的技术,发现这种蛋白比他们想象的要狡猾得多:尽管它被包裹在细胞表面,但它在 紧身衣 内摇晃和摆动,伸出几个手指来激活邻近的受体。这一研究结果颠覆了数十年来关于TGF- 如何发挥作用的主流观点。它可能帮助科学家改进许多旨在控制TGF- 的疗法,包括一类重要的新型癌症疗法 检查点抑制剂,尽管它们的疗效不如预期。相关研究结果于2024年9月16日在线发表在Cell期刊上,论文标题为 Dynamic allostery drives autocrine and paracrine TGF- signaling 。
在更基本的层面上,这项新的研究显示了一幅比科学家想象的更疯狂的画面,因为像TGF- 这样的重要参与者会变成意想不到的形状,在我们的细胞中完成看似不可能的事情。
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细胞与分子药理学教授、论文共同通讯作者Yifan Cheng博士说, 该领域历来专注于稳定这类信号以获得高分辨率图像,但这样做却忽略了灵活性可能是其功能的一部分。对于TGF- ,这种灵活性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我们认为它可能解释其他鲜为人知的信号是如何起作用的,这对理解和治疗疾病具有重要意义。
固定的信号设法传递它的信息
四年前,Cheng 和论文共同通讯作者 Stephen Nishimura 医学博士发现,TGF- 即使束缚在 紧身衣 学名为潜伏相关蛋白(latency-associated protein, LAP)内,也能向它的受体发出信号。
几十年来,科学界一直认为TGF- 需要通过 LAP 释放才能到达其受体,而这一结果却与之背道而驰。如果TGF- 不被释放,这一基本过程就会出错,比如身体如何在不长肿瘤的情况下生长新细胞。
但是,当研究者在小鼠的TGF- 和 紧身衣 之间设计了一个永久性的系链时,它们活了下来。TGF- 在被LAP束缚的情况下仍能发挥其作用。Cheng 和 Nishimura 利用他们的专长 低温电镜,进行了更仔细的研究。
低温电镜是将蛋白质混合物瞬间冷冻,然后拍摄成百上千张照片,观察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通常情况下,强大的算法会将这些显微快照排列起来,以揭示最常见、也是最重要的蛋白质排列。
图片来自Cell, 2024, doi:10.1016/j.cell.2024.08.036
但这种方法可能会遗漏很多可能性,而且之前的研究只设想了其中两种:要么TGF- 被束缚在 LAP 内,因此是惰性的;要么它可以自由地从一个细胞漂浮到另一个细胞,并激活其受体。
研究者发现TGF- 能够在被LAP束缚时接触其受体,因此他们猜测这种蛋白可能有更多的状态,而不仅仅是两种,这是因为使用典型的低温电镜方法,这两种状态会显得模糊而被忽略。
Nishimura 说, 在低温电镜中,人们倾向于报告他们能看得最清楚的东西,但在我们的数据中,我们意识到图片中最模糊的部分也可能有意义。
分子运动中的意义
为了更好地观察TGF- 在其束缚下的运动,研究者有条不紊地稳定了 LAP、TGF- 或这两者的不同部分,然后使用低温电镜观察这些人工构型的分子如何与TGF- 的受体相互作用。
在每次连续的实验中,数据中出现的模糊点(称为熵)都会移动到TGF- 的其他位置,这表明尽管有束缚,它们仍然可以移动。
这使得TGF- 能够在LAP外附着足够的自身,从而被TGF- 受体检测到。这种运动是短暂的。但通过系统性地限制该系统并对其进行快照,Cheng 和 Nishimura 获得了迄今为止最清晰的信号图像,显示它在做看似不可能的事情。
这些发现改变了人们对TGF- 和其他许多控制细胞内和细胞间交流的信号的基本认识。这些分子有时并不只是在离散的形状之间翻转,而是通过更流畅的运动来完成任务。
Cheng 说, 从细胞通讯到细胞表面分子,到TGF- ,再到疾病建模和结构生物学,我们希望这些成果能引发人们的不同思考。我们利用低温电镜挖掘的数据显然还有更多丰富的发现。 (100yiyao.com)
参考资料:
Mingliang Jin et al. . Cell, 2024, doi:10.1016/j.cell.2024.08.036.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100医药网”或“来源:bioon”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100医药网网站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取得书面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100医药网”。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87%用户都在用100医药网APP 随时阅读、评论、分享交流 请扫描二维码下载->

- 相关报道
-
- Nature子刊:朱孝峰/邓蓉团队揭开铁死亡传播机制,带来抗癌新靶点 (2025-04-20)
- Nature子刊:清华大学江鹏团队揭示巨噬细胞代谢重编程提高抗病毒免疫能力 (2025-04-20)
- Cell:致命蛋白如何变身守护者?DNA双螺旋破解神经退行之锁 (2025-04-20)
- 帕金森病治疗的“巨大飞跃”!两篇Nature论文齐发:干细胞在临床试验中安全、有效治疗帕金森病 (2025-04-19)
- 《神经元》:中国科学家发现,大脑中的免疫细胞ILC2可以促进卒中的后神经修复! (2025-04-19)
- 基金委窦贤康主任:改善流动编制和兼聘人员监督管理,规范与依托单位、科研人员的“亲清”关系 (2025-04-19)
- 吃肉还是吃糖?《自然》子刊:操控食欲的神奇分子或能影响寿命 (2025-04-19)
- Nat Genet:科学家成功绘制出新型细胞图谱,有望揭示神经母细胞瘤肿瘤微环境的显著改变 (2025-04-18)
- 中国整治“神医”“神药”等告白乱象 (2025-04-18)
- 国度药监局召开药品网络贩卖平台企业合规指导任务会 (2025-04-18)
- 视频新闻
-
- 图片新闻
-
医药网免责声明:
- 本公司对医药网上刊登之所有信息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之正确性或可靠性;您于此接受并承认信赖任何信息所生之风险应自行承担。本公司,有权但无此义务,改善或更正所刊登信息任何部分之错误或疏失。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医药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联系QQ:896150040